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主持】海博

【嘉宾】侯丽,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上海的中心在哪儿?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院侯丽教授笑言,现在也许是武康大楼。

但在50年代,上海城市规划的中心还是人民广场,一个典型的古典主义式的中心广场。

一定程度上,我们都喜欢执念于「城市中心」,这种「城市中心」观念或许与中国社会主义传统息息相关。

建国之初,中国众多城市建设都是依照苏联范式兴建,中心广场、贯穿轴线、放射状分布成为每个城市的必备要素。最为典型的便是北京,受苏联专家的指导,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模版便是莫斯科,如果有兴趣,对比两座城市的地图,你会发现高度的一致性。

有意思的是,苏联专家同样在上海指导过相应的规划,但最终,上海并没有变成“莫斯科化”的城市。

这其中原因众多。同济大学副教授杨辰曾引用过一位法国历史学家的观点,认为,「政治地位的滑落、信贷资金的不足, 都让上海不可能具备社会主义的大气派,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上海没有能力除旧布新,建造宽敞气派的大马路和冰冷 的斯大林式的建筑” 。」

这一期节目,我们和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院侯丽教授一起,聊了聊「大上海都市计划」和它的主持者德国人鲍立克,一定程度上,也正是因为这份规划上海才成为当今的上海。

作为20世纪初的远东第一大城市,从孙中山先生的「治国方略」到国民政府时期的「大上海计划」,甚至在日本攻占上海后,也做过《上海都市建设计划》,对于上海这座城市的重视性可见一斑。

但是上海又是一个由「三界四方」拼贴而成的集合,直到二战之后才有了第一个系统规划——《大上海都市计划》,这份计划的主持者便是德国人鲍立克。

虽然现在「上海中心」是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的武康大楼,但是在上海没有留下一座建筑设计的鲍立克,重要性却远远超过邬达克。上海现在的路网结构、空间组织都与鲍立克主持的那份规划息息相关,甚至50年代的一系列工人新村,也延续着邻里单位式的空间组织方式。

更为重要的是,鲍立克任教的圣约翰大学建筑系后来在1952年院系改革中并入同济大学建筑系,鲍立克的诸多学生也曾为后续上海城市规划的参与者,继承与延续就这样润物无声般接续下去。

我们的嘉宾侯丽在同济就读然后任教,鲍立克也一直是他们师生间口口相传式的人物。

在侯丽看来,具体到颗粒度更细的历史,上海依然受到了苏联范式的影响,只是程度不深而已。政治原因当然存在,但不能忽视的是,把已经发展的上海改建成莫斯科一样的城市成本太贵了。

而在更为具体、隐晦的博弈中,上海的规划师们因为此前存在的「大上海都市计划」,有了更为扎实的研究基础与技术手段。

上海近百年的城市规划史其实也是制度史和城市生活史的切面。正如侯丽所言,「城市的魅力就在于它不是一个人的舞台,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在城市里留下绝对的、不可争议的印记,总有一天会被挑战、会被改写。」


【你会听到】

03:20 城市规划作为历史的研究对象

06:40 鲍立克与同济大学建筑系的渊源

12:08 鲍立克在业务、政治上的「中间属性」

20:45 被搁置的「大上海都市计划」如何影响上海

25:58 上海租界发展繁荣期往往是中国动荡期

32:09 间谍之城

39:33 边学边教的圣约翰教学经历

52:00 上海租界无规划

59:45 大伦敦都市计划对上海的影响

61:33 50年代,苏联范式对于上海城市的影响

77:55 改革开放后,浦东开发重回古典主义轴线

81:11 苏联规划师的诘问:一个城市的思想性如何表现


【提及人物与书目】

《一个城市的诞生》 侯丽一席演讲

《鲍立克在上海——近代中国大都市的战后规划与重建》 侯丽、王宜兵 著

《城记》 王军

陈占祥,留英规划师,北京「梁陈方案」中的「陈」

格罗皮乌斯,包豪斯学校创办人,后任哈佛大学建筑系主任


【音乐】

片头:Take Me to Shanghai by 梅林茂

主播...
JustPod
海博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Zudy
3年前
1
28:52 为富人打工养活自己,但很少能为工人阶级盖房子(这不就是我们公益从业者
银河系丽人
3年前
1
00:35 前奏 take me to Shanghai
Zudy
3年前
2
上海的城市气质可能就是从这样的历史来吧,实用、高效,因为历史上上海就不承担文化思想统一的任务,而是以生产为主
Zudy
3年前
2
21:57 大上海都市计划 = 长三角一体化?haha
Zudy
3年前
2
01:09 歌好听 take me to shanghai
宇宙
3年前
2
51:18 这几个规划…… 我都不太了解,可以看到的信息太少了。😢
宇宙
3年前
2
46:59 五角场可惜的部份是只有个别标志性的建筑和一些可供想象的大致的道路走向轮廓外,整个区域感觉整体完全没有按照预期的走向发展。
阿栗子
3年前
3
北京人,在五角场学人文,在伦敦学城市发展。听到主播和同济老师聊五角场和田园城市,简直各路乡愁交织起来。
Zudy
3年前
3
延安路:原本是河,但被填起来了,也被认为是上海的龙脉。中山环路:表示租界到此为止
HD193110o
3年前
3
规划院的路过
smashhead
3年前
3
这一期真好,全是干货。嘉宾很棒
mmmmmmm
3年前
3
深圳的规划推荐听一下越烤越糊的城中村的两期节目。突然发现QDaily之前有采访过侯丽老师~?老师真的好可爱,希望有朝一日有机会参加老师主导的City walk~ฅ*•ω•*ฅ♡︎
Fengyu_
3年前
4
47:51 五角场示例,garden city:田园城市(大伦敦城市规划),小的社区的组织(步行范围内,邻里单位?),住宅的行列式,交通的组织
附近的海
3年前
4
48:18 北方小孩在苏沪的第六年,听了这期播开始从另一个更理性的角度理解城市。
富富JUJU
3年前
5
来上海旅游推荐参观上海城市规划馆,就在人民广场上海博物馆对面。
Choltitz
3年前
6
44:44 这里提到的近代中国的城市计划,还可以看看日本在长春的新京建设,《伪满洲国首都规划》有很精彩的提及。
木南_CT7E
3年前
6
这一期太有意思了,生活在这个城市里,却不知道有这样一段故事。又去把侯老师的一席演讲听了一回,好感人。像买本书来看。不知道侯老师的博士论文会出中文版吗?
BrightLin
3年前
8
侯丽老师娓娓道来的状态很有感染力
HD627798v
3年前
14
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建筑设计,凡是具备功能性的设计,我越来越觉得这种设计更像是一场漫长的对话与博弈,是设计者,或者已经称不上是设计者,是发起者和使用者以及物质本身之间跨越时间长河的交互,规划纲要成文与建筑落成不是设计的结束恰恰反而是一场漫长设计的开始。人民城市,人民建设。
富富JUJU
3年前
15
听完顺便听了听一席的这期节目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5ecb911d418a84a04674666d?s=eyJ1IjogIjVlN2M1YTM4YTJmMmU1MDNjZWMzNjU4ZSJ9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