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42分钟
播放:
1.01万
发布:
2年前
简介...
- 主播 -
海博
- 嘉宾 -
杨斌,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 你会听到 -
01:39 在东南亚认识到中国有着巨大的海洋
02:32 代表海洋的蓝色文明与代表陆地的黄色文明
07:42 唐朝和尚开启的海洋书写
10:19 法显和尚的海上信仰
16:54 阿拉伯人主导的分段式航线
20:58 沉船研究新进展
30:38 早期海洋贸易为奢侈品贸易,并未进入民间社会
33:30 蒙古帝国与印度洋
36:07 葡萄牙人到来之前的海洋秩序
- 制作团队 -
制作人:高海博
声音设计:孙称
封面设计:Jessi
节目运营:小米粒
- 本节目由 JustPod 出品 ©2022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互动邮箱:[email protected]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红烧狮子头
2年前
云南
6
刚好在看杨老师的海贝与贝币,就看到这期节目的更新,开心!!!
wwsi
2年前
山西
3
宋代控制泉州的蒲家是阿拉伯人,其实更是阿拉伯海商网络的一环吧
衣民
2年前
北京
2
杨老师非常专业 厉害

周郎弗顾曲
2年前
北京
1
14:07 hhhhh从来没从这个角度考虑过,原来龙王🐉的重要性和中国地理相关😂
(突然好奇蒙古国有没有龙王故事🤔

多余儿嫲嫲在这呢
2年前
广东
1
好棒
奋斗在越南
1年前
北京
1
41:12 华南学派:疍民(水上人)如何上岸、获取帝国身份
奋斗在越南
1年前
北京
0
35:07 元代和明初是比较特殊的、在海洋上较为主动(派遣使节、外交互动)的时期。
郑和下西洋后,由于政治决策,中国与东南亚、印度洋的长久以来的航行互动彻底中断(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商业贸易),给葡萄牙人留下真空
baos
1年前
广东
0
05:22 王赓武《南海贸易与南洋华人》,论文集,包含对汉至唐代时期南海贸易的研究
baos
1年前
广东
0
06:48海上贸易因为海洋条件导致考古发现非常稀缺,唐代以前中国海上贸易的史料也非常少,唐代开始僧人赴印度求学以及部分官方使节留下了海上贸易的记录。
baos
1年前
广东
0
15:55海上贸易大部分时候都不是点对点式的直接贸易,而多是分段式的,活跃的贸易族群在贸易线路上的各个区域和重要节点都设有定居点,很多定居点的商人甚至是几代在地土生土长的。而分段贸易也不完全拘泥于同一族群,不同文化背景的商人也可以开展商业合作。定居点除了贸易,也同时具备补给、向导等功能。
baos
1年前
广东
0
18:49 根据现有资料,唐代已经有从浙江驶往日本的中国船只,但是南海贸易是以阿拉伯及印度商船为主导,中国商船大概是在10-11世纪开始参与南海贸易,到了宋代开始主导航线。但是因为供不应求,中国和阿拉伯海船之间更多是合作而非竞争。
baos
1年前
广东
0
东南亚和阿拉伯船只都是无钉之船,船板使用榫卯或椰子索(耐海水腐蚀)固定,早期甚至不填缝。中国船只使用铁钉固定,并设计有水密舱以防进水,不同地区所造船只也不同,分广船、福船、泉舶等。
baos
1年前
广东
0
25:02近代以前的海洋贸易高风险高收益,主要是从事奢侈品贸易,宋代进口的商品主要就是各种香料和海贝。其中的龙涎香主要产自印度洋,最初由阿拉伯人发现并捞取。
baos
1年前
广东
0
31:50汉晋时代中国最重要的港口是交州(越南)、广州;唐代是广州;宋代泉州港开始崛起并在12世纪超越广州;随着泉州河流淤塞,明代漳州替代了泉州。
baos
1年前
广东
0
34:22 除了元代和明朝初期中国的海上贸易交流有过一定的官方背景之外,其他时期中国的南海贸易都是以民间为主导。
baos
1年前
广东
0
37:00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的顶峰,但也由于用力过猛,导致此后中国官方及民间的印度洋贸易严重收缩,近乎绝迹,印度洋贸易出现了角色空缺,葡萄牙人的到来则正好赶上了这个机遇。
baos
1年前
广东
0
39:42 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及海民群体,无论政府的态度如何,事实上必然是海洋大国。华南学派的其中一个研究是疍民是如何上岸获取帝国臣民的身份。王赓武认为中国分为海洋中国和陆地中国两个部分。
baos
1年前
广东
0
09:39 法显和尚的经历表明两晋时期的印度人已经具备先进的航海技术,熟悉从印度到中国的航路。当时的技术已经能够实现从印尼50天航行至广州。

叫我锦毛鼠
8个月前
北京
0
第1次知道向达教授还是听何兆武提起的
HD624611l
2年前
重庆
0
26:47 龙涎香。。。一千零一夜里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