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32分钟
播放:
4.54万
发布:
8个月前
主播...
简介...
忘记是在哪一刻,我意识到了《十三邀》对我的改变。言谈重要,却非唯一;思想具有多重的表达,你的表情、舌头,你起身跳跃或突然沉默,皆至关重要。
进入他们的空间,理解他们的语言,感受他们的舒展,将他们带入陌生之境,意外的丰富常常意外到来。这个节目的英文名叫 13 Guests,我想起那些嘉宾,他们就像莱昂纳德·科恩在《The Guests》里唱的,很多人open-hearted,也有一些人broken-hearted。
《十三邀Ⅱ:行动即答案》收录了“十三邀”第五季至七季的对话。回看这些对话,很难相信它们发生在2020到2023年之间。它们也让我相信,方寸之间依然能够创造出可能性,而行动,本身就是答案。
这套丛书还有另一个基调,是猫王的《It’s Now Or Never》,要么此刻,要么就永远不了。很多嘉宾的人生选择,也是这样的时刻。但又突然想起,一次张艾嘉在走路时跟我说,Never too late,王赓武先生93岁仍在写作,锺叔河先生48岁才开始工作,她的回答又像是另一种回应。
|时间线|
00:40 十三邀的那些“The Guests”
03:55 另一个基调,It’s Now Or Never
06:20 行动即答案
09:55 看到他们,我还有40年的时光可以探索
14:55 像是一个对我自己人生的答疑解惑
16:35 我们都为对方所塑造
21:20 序:多重的语言
25:50 创造自己的时间
|本期Pick|
📖
《十三邀Ⅱ:行动即答案》 (👈点击购买)
许知远|铸刻文化/单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11
收录“十三邀”第5、6、7季(2020—2023)共计40多位人物的对谈实录,重新编辑整理,全套五册,分别为:《站在历史的远处》《你愿意活出什么样的世界》《保持对生活的一些刺》《创造一个自己的时间》和《人生的定义性时刻》。“观念固然重要,行动才是灵魂。”
🎵
《The Guests》
由Leonard Cohen演唱,收录在1979年的专辑《Recent Songs》。这是科恩的第6张录音室专辑,也是他继《Death of a Ladies' Man》之后,回归民谣的一张作品,加入了爵士和东方音乐元素。
《It's Now Or Never》
由“猫王”Elvis Presley演唱,在1960年推出,旋律改编自意大利歌曲《O Sole Mio》(我的太阳)。当时在德国服兵役的猫王,听了美国歌手Tony Martin翻唱的《There's No Tomorrow》获得灵感,他将想法告诉了音乐出版商Freddy Bienstock,回到纽约后,Bienstock找到Aaron Schroeder 和 Wally Gold两位创作者,两人花了不到半小时完成了这首歌。
|节目中提到的主要作家、公众人物、事件|
莱昂纳德·科恩(Leonard Norman Cohen,1934-2016),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音乐家、词曲作家、歌手、小说家、诗人、艺术家
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1935-1977),又称“猫王”,出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图珀洛,美国男歌手、演员
张艾嘉,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祖籍山西五台,演员、歌手、导演、编剧、制片人
珍妮·古道尔(Jane Goodall),1934生于英国,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和著名动物保育人士
王赓武,1930年生于荷属东印度(现印度尼西亚),祖籍江苏泰县(现江苏省泰州市),历史学家,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特级教授
锺叔河,1931年生于湖南,编辑、学者、散文作家,以《走向世界丛书》闻名出版界及史学界
陈嘉映,当代著名哲学家,其个人纪录片《解释鸿沟》在腾讯视频播出
|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I Want To Break Free - Queen
Show Me The Place - Leonard Cohen
Waltz of the Wind - Austin Farwell
The Last Waltz - 武満徹
Lullaby - Leonard Cohen
十三邀100期现场:《创造自己的时间》
|关于「游荡集」|
出品:单向空间
制作人:赵艺 王十三
内容编辑:左尧依
商务:赵艺 李晓璐
视觉设计:涂书玉
原创音乐:龙飞 任乐
进入他们的空间,理解他们的语言,感受他们的舒展,将他们带入陌生之境,意外的丰富常常意外到来。这个节目的英文名叫 13 Guests,我想起那些嘉宾,他们就像莱昂纳德·科恩在《The Guests》里唱的,很多人open-hearted,也有一些人broken-hearted。
《十三邀Ⅱ:行动即答案》收录了“十三邀”第五季至七季的对话。回看这些对话,很难相信它们发生在2020到2023年之间。它们也让我相信,方寸之间依然能够创造出可能性,而行动,本身就是答案。
这套丛书还有另一个基调,是猫王的《It’s Now Or Never》,要么此刻,要么就永远不了。很多嘉宾的人生选择,也是这样的时刻。但又突然想起,一次张艾嘉在走路时跟我说,Never too late,王赓武先生93岁仍在写作,锺叔河先生48岁才开始工作,她的回答又像是另一种回应。
|时间线|
00:40 十三邀的那些“The Guests”
03:55 另一个基调,It’s Now Or Never
06:20 行动即答案
09:55 看到他们,我还有40年的时光可以探索
14:55 像是一个对我自己人生的答疑解惑
16:35 我们都为对方所塑造
21:20 序:多重的语言
25:50 创造自己的时间
|本期Pick|
📖
《十三邀Ⅱ:行动即答案》 (👈点击购买)
许知远|铸刻文化/单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11
收录“十三邀”第5、6、7季(2020—2023)共计40多位人物的对谈实录,重新编辑整理,全套五册,分别为:《站在历史的远处》《你愿意活出什么样的世界》《保持对生活的一些刺》《创造一个自己的时间》和《人生的定义性时刻》。“观念固然重要,行动才是灵魂。”
🎵
《The Guests》
由Leonard Cohen演唱,收录在1979年的专辑《Recent Songs》。这是科恩的第6张录音室专辑,也是他继《Death of a Ladies' Man》之后,回归民谣的一张作品,加入了爵士和东方音乐元素。
《It's Now Or Never》
由“猫王”Elvis Presley演唱,在1960年推出,旋律改编自意大利歌曲《O Sole Mio》(我的太阳)。当时在德国服兵役的猫王,听了美国歌手Tony Martin翻唱的《There's No Tomorrow》获得灵感,他将想法告诉了音乐出版商Freddy Bienstock,回到纽约后,Bienstock找到Aaron Schroeder 和 Wally Gold两位创作者,两人花了不到半小时完成了这首歌。
|节目中提到的主要作家、公众人物、事件|
莱昂纳德·科恩(Leonard Norman Cohen,1934-2016),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音乐家、词曲作家、歌手、小说家、诗人、艺术家
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1935-1977),又称“猫王”,出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图珀洛,美国男歌手、演员
张艾嘉,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祖籍山西五台,演员、歌手、导演、编剧、制片人
珍妮·古道尔(Jane Goodall),1934生于英国,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和著名动物保育人士
王赓武,1930年生于荷属东印度(现印度尼西亚),祖籍江苏泰县(现江苏省泰州市),历史学家,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特级教授
锺叔河,1931年生于湖南,编辑、学者、散文作家,以《走向世界丛书》闻名出版界及史学界
陈嘉映,当代著名哲学家,其个人纪录片《解释鸿沟》在腾讯视频播出
|节目中使用的音乐|
I Want To Break Free - Queen
Show Me The Place - Leonard Cohen
Waltz of the Wind - Austin Farwell
The Last Waltz - 武満徹
Lullaby - Leonard Cohen
十三邀100期现场:《创造自己的时间》
|关于「游荡集」|
出品:单向空间
制作人:赵艺 王十三
内容编辑:左尧依
商务:赵艺 李晓璐
视觉设计:涂书玉
原创音乐:龙飞 任乐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徐三石
8个月前
江苏
78
我 36 岁,去年被裁后决定不再上班。这期间做过自媒体,挣了几万块,现在又开始尝试写小说。收入比上班时少了很多,但好在物欲低开销少,今年算是做到了收支平衡。
我一个人生活,家里有一千多本书,平时喜欢摄影,今年也拍到一些喜欢的照片。想到未来,有时难免也会焦虑,但心里还是相信自己能过好这一生。
我有个自我安慰的逻辑:如果之后的日子会变好,那我熬过现阶段就行;如果之后的日子会变差,那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我要珍惜。
weiwei1980
8个月前
广东
46
替丸尾同学说:“我爱许知远”😁

Mi小米
8个月前
江苏
24
28:53 焦虑的时候就行动,在行动中你可以寻找到各种各样的答案
2024和十三邀有关的“行动”
1️⃣2024我的访谈、纪录片、播客笔记上的第一百期笔记是 “重访许倬云,于惊涛骇浪中扎实自己”
被92岁的老先生所触动,被曼丽的智慧和婚姻观所感染。
于是我买来了许老《往里走,安顿自己》的书来阅读,我在读书笔记里写下了这段话:
【我们的生活要有自己的支点,委屈自己谋生是正常的,因为这也是另一番尊严。但是委屈的同时,我们还是要不断阅读、不断经历,保持自己内心那份清醒的认知,心里存着兴趣。这样无论身处何种情况,我们都可以于经历中见到自己的成长,永远保持内心的感受力】
许老书里的观点,再链接十三邀今年很出圈的节目林小英教授谈教育,就是我们要找到自己的“脱嵌方式”。
所以我的行动— 因为节目认识了许老,于是在自己热爱阅读的兴趣基础上,又读了许老的书,又去内化知识,做各种串联。
2️⃣10月27日参加了许知远老师在南京线下的活动“编织你的世界之网”。
作为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要抽出一个下午来参加活动,真的需要“克服”很多。但我依然“行动”起来。
正如许知远老师在线下说,其实你面对面的来参加一场活动,也是一个逻辑线条的产生,因为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小团体”。
正如许倬云先生在书里提到,“年轻人如何面对自己的困惑和焦虑?” 第一个建议就是,要学会经营自己的小团体,能找到相互砥砺,互相切磋的朋友团体。
3️⃣如何编织自己的意义之网?
要去探索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尊重自己的感受,尊重这个世界的多样性。主流社会内的不一定那么好,那么适合你,主流外的也没有那么可怕。
今年,除了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外,我也在不断地探索,我到底喜欢什么,我到底擅长什么。 我在工作上做了许多“新”尝试,渐渐没有了年龄焦虑,不被女性35岁的节点卡住,因为,年龄并不会阻碍我,时间只会发酵我。
谢谢许知远老师的存在,谢谢十三邀团队,谢谢像十三邀节目的许许多多好书,好节目的存在。
因为你们帮我们打开了一个窗口,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多样性,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问题,即使很多问题没有答案,但思考在产生…..
鸢尾蓝
8个月前
上海
21
准时更新,幸福的周五早上。我爱许知远
许知远漫游记
8个月前
北京
18
📚留言赠书:欢迎大家评论留言,聊一聊你的行动与答案,可以是某一期“十三邀”的观后感,也可以是《十三邀》书籍的阅读感受,我们会pick 5位听众,各送出一册签名版《十三邀Ⅱ:行动即答案(全五册)》(单行本随机送出,也欢迎许愿)📖

YiMmmmmmming
8个月前
重庆
16
29:36 今天早上看到这个标题就被打动了,“行动即答案”。我自己在很多时候内心会排斥行动,因为我担心那个“答案”,我担心它是不对的,我太想追求一个对的答案了。因为担心答案不对,就在内心给自己找很多不开始的借口。最近也有在践行“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突破了内心的借口跳出了舒适圈,开始行动起来了!这期来得太是时候了,像是一剂强心剂,我后面的人生还有无限可能!

之多
8个月前
江苏
13
方励老师说,“你去实践就是成功,哪儿有什么失败可言呢?”我觉得是这样的态度是很好的。我们也可以换个说法,或者给我们的行动换一个坐标系,为什么非要在成功失败这个条框内来讨论我们的行动呢,“行动即答案”就是这样一个有突破、有力量的参照。答案的结果不一定是我们所期望的,但答案却是我们所追寻的,是世界对我们行动的一种鼓舞和回应。
我还想到行动和我们身体的一种关联,行动现在被我们附着了很多超越“行动自身”的意义,行动本来是什么,就是我们身体的一个物理动作。大多数时候是我们大脑里想做什么,我们的身体去做一个回应。我们身体不听大脑指挥的时刻,就是我们丧失行动力,丧失对身体控制的时刻。这时候我们就会深深产生一种失控感和无力感,而这些感觉在思绪里的蔓延又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堵塞住那些曾经敞开的光亮和路途。
吴狮虎
8个月前
浙江
11
片头怎么成单声道了

厨房里的那幅画
8个月前
浙江
10
11:21 许老师也是那个魔术师,不管每一期播客里说了什么,听到声音就让人觉得心安。
随光觉明
8个月前
浙江
8
感受、语言、观念甚至于思想,都只是生活的一种面向,不是事实本身;而行动,本身就是事实,因此“行动即答案”的确比感受、语言或思想所产生的答案要全面、精确。
杰克·凯鲁亚克说“道路就是生活”,是因为他们就行走在路上,在行动。所以道路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行动,行动就是答案。
从佛法来看,人生就是当下,所以“It’s Now Or Never”。
我们只能做现在,不能做自己。
因为不能做自己,又每一刻都是现在,
所以只要“做现在”,就“Never too late”。
如果认为too late,那就陷入时间中,开始“做自己”了。
给你一个坚定的小路易
8个月前
浙江
8
上午想着看感觉要不要去宁波,
午后看着窗外的阳光就订了票。
想着要不要试试带小布坐高铁,
忍着刚出门因寒冷的退却感,
骑出了第一步、第二步,
然后就到了地铁站,到了高铁站,进了站,上了高铁,到了宁波,骑在宁波的路上。
比我以为的便捷很多,
甚至有了更多的链接感。
一座城市有一座古老的藏书阁,
在这里看到从明到民国到今的痕迹,
石材和树干覆盖着的青苔厚度
体现着自然呈现的历史感。
在砖墙内,
和如此多书籍一起,
好像就与砖墙外的世界进行了隔绝,
这里没有shortcut,也有很多可留白的空间。
行动即答案。

Imlearngtove
8个月前
上海
8
这一季印象最深刻也最喜欢的是那些女性,曼丽、书霞、谭元元、林小英、咏梅、赞英、彩琴……与之前几季出现过的女嘉宾们一样,勇敢的、强大的、独立自主的、有力量和自身担当的、有思想和智慧的、温暖的、有爱也懂如何去爱的……看到女性自我价值实现的种种可能性是一种榜样式的鼓励,看到真正能做到看见和珍惜彼此的亲密关系是可以长久的带来的是羡慕和感动,看到她们面临同样的压力、也有“失去价值就不被爱”的恐惧,成长环境带来的创伤和痛苦,事业家庭如何平衡的挣扎下给出的各种解法和答案,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许老师这几年作为谈话者的变化确实很大。男性与女性天然存在的差异让某些事物势必无法完全被体会和共情,但真心去尊重、愿意去理解、让更多女性能被看到的行动也许就是一只蝴蝶的翅膀,你们永远也想象不到它们在哪些更年轻或更年长的女性心里会掀起什么样的飓风……

潜艇人
8个月前
河北
7
20:34 交流和谈话是一种深深的尊重
HD515792v
8个月前
河南
6
it's now or never.没有行动,就没有一切。没有行动就没有正确,也没有错误,就是一种虚无。
youyou切克闹
8个月前
江苏
5
《十三邀》过去的7季陪伴我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孤独的,无助的时刻。
那段日子里我一个人带着3个月的小孩在村里留守(丈夫在外地工作),无依无靠,非常难熬,靠着反复观看喜欢的嘉宾的访谈寻找些安慰(哪怕只是片刻的,短暂的)今年第八集开播的时候,我们已经定居在了新的城市,孩子也去上学了,我终于有时间做我自己了,哪怕是走神我都觉得很幸福!
现在《游荡集》是我做家务、洗衣做饭的背景音,它能让我在做这些乏淡的事情时不再那么难熬!
最后,我爱许知远!祝节目越做越好!
Roger_saGE
8个月前
广东
4
作为《十三邀》的忠实观众,非常感谢许老师和这个节目能在这个混沌的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安全空间去允许谈话与对话的发生和延续,去引导和鼓励大家去独立思考,去学会通过看到别人去看到自己。谢谢您们!

小红红Hong
8个月前
上海
4
这期真的让我在一些段落处觉得特别感动。许老师说,面对未来的ai时代,我们并不是用更多的学识来对应,而是我们对世界独特的感受。很多情绪,有很多无法描绘的,暧昧不清的东西。我们如何保持内心的镇定。很高兴,在这个越来越多人追求效率高速的世界里,仍然有人保持着自己的节奏,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思考方式。他的存在即是温暖。
Vicky_1128
7个月前
四川
4
成功的反面不是失败而是什么都不做

如来野
8个月前
重庆
3
行动即答案!现在是第四年备考博士!每一年的情况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变化和意外 自己的心态也在不断转变 或许结果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只要依然热爱着它!在备考的过程中不断学习 精进专业 这个一直尚未抵达的目的地至少指引着我没放弃专业 没停止思考 寻找着自己对音乐 对艺术的“答案” 每一刻的学习或许都会对我日后的创作有所裨益!
唐小白_mAEe
7个月前
广东
3
35失业,未婚未孕,深圳独居。在做各种尝试,去lululemon做兼职,擅长做一对一的深度沟通,尝试让自己打开去更多,是否能做个一对多的花蝴蝶;喜欢台湾,在台湾读过书,问询台湾未婚的朋友,是否想要结婚过日子,结果发现我已经不是当年的我,无法契合;期间也在找工作,深感大公司平安对女性35岁性别年龄未婚未孕的歧视;年前打算去趟埃及,感受割裂之美。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但依旧前行,努力修补修行~仔细感受各中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