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大家好,这期是我的一期单口,想和大家聊聊今年的重大领悟:我终于明白主体性是怎么一回事儿,并详细总结了自己重建自身主体性的六条实用经验&指南。
收听愉快!
✨ 高光内容
* 究竟什么是「主体性」?
* 主体性是天生的,但是后天可能被抑制和剥夺
* 为什么一个人会丧失自己的主体性,而成为客体?
* 如何重建自身的主体性?(六条实用指南)
* 前提:分清楚什么是别人的事儿,什么是自己的事儿
* 第一条:与自己的身体和感受充分联结,重建内在感受的原点
- 内在的参考系:我的感受,我的直觉
- 身体是与感受连接的桥梁,在生活中带着平等心观察身体生灭的感受
* 第二条:做好课题分离,心里要拎得清,分得清“两码事”
- 你喜欢我,和我好不好,是两码事
- 我出于尊重告诉你这件事,和我需要获得你的允许才能做这件事,是两码事
- 我理解你的感受,和我需要对你的感受和情绪负责,是两码事
* 第三条:100%对自己负责,明白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永远都有选择
- 执着于让某个人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对待自己,也是一种客体思维
* 第四条:克服自恋幻想,不要失去改变或拯救任何人
- 别人伤害我,不是我的错。但是让他们继续留在我的生活里,是我的责任
* 第五条:放下执念和掌控欲
- 放下对外的执念,就能管好自己这颗心了
- 允许别人失望,允许自己失败,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面目可憎,允许自己变坏
- 咒语:有缘则聚,无缘则散,缘分到了咱就换!
* 第六条:用自己的主体,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和世界
👬 加入心野间的直播活动群
心野间由颜晓静创办于2022年,是一个扎根于传统文化的成长与生活平台。致力于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带领都市人回归身心平衡的生活,回归天真自在的本心。
保存下图至微信扫一扫添加,小助手会依次回复,拉你进心野间的直播活动群。最新的线上直播、读书活动和线上课程会在社群中第一时间通知。
🍃 关于《自我进化论》
《自我进化论》一档由颜晓静创作,持续分享「自我探索」和「自我成长」内容的播客。第二季,我们将深入生活,由自我走向他人和更大的世界,通过与更多鲜活个体的深度对话,见证生命的平凡与伟大。
欢迎在小宇宙、苹果播客、Spotify、QQ音乐和喜马拉雅等平台订阅,全平台同步更新中 : )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三点水淇
9个月前 河南
245
“主体性是一种聚焦的能力,一个人能把注意力和能量,关注和聚焦在事实和自己内在的体验上,而不受外在的他人的感受和情绪影响,从而坚定跟随自己的内心,作出选择和判断。”
阳阳要爆辣
9个月前 河北
207
我的世界除了我任何人都是 NPC 你不喜欢我那么恭喜你,你在我的世界杀青了!
后生
9个月前 上海
153
38:53 “你要明白你自己要什么,而不是你想从别人身上得到什么。”
熊抱_NudP
9个月前 内蒙古
110
我想到一句话“允许万物穿过自己”,因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向外寻求,而在于向内建立🪐。
三点水淇
9个月前 河南
56
每次听晓静的节目都觉得平静又安宁
单细胞生物cc
9个月前 广东
43
晓静讲的好好!尤其是说“被别人伤害不是我的问题,但继续跟这样的人纠缠就是我的问题”这块,深表赞同!
鲸落落落落
9个月前 广东
34
38:50 你要明白自己要什么,而不是你想从别人身上得到什么。
林柒玖贰
9个月前 广东
31
53:07 提醒自己! 我可以允许缘分自然发生,有缘则聚,无缘则散,缘分到了咱就换。
梅想好
9个月前 黑龙江
25
29:41 我理解你的感受 和 我需要对你的感受负责 是两码事
我在呼吸
9个月前 广西
24
哇塞,我真的很棒诶,虽然我也是刚刚知道“主体性”,但是其实我在高二的时候看过一本,《被讨厌的勇气》里面说道“课题分离”,也是让我更加清晰的知道了怎么去区分,别人的事是别人的事,自己的事是自己的事,因为我是那种,会有那种,有人找我帮忙,不帮的话我心里又过意不去,帮的我自己可能也会很难办的情况,事后不帮忙又会后悔,自责自己的情况,但是后面我发现,其实也没什么,遵从自己的内心那个答案,帮不帮是另一回事,在怎么帮助别人的情况下也能让自己舒心是一回事,还是得让自己这个感受上舒服,才安心,免得我适合让自己后悔。实际上,在打小的环境,大人的压力给到我身上的时候,我是蛮不懂的,主要是自己也接受了这份来自他人的压力,久而久之,我就学会了,这个压力不是自己该去承受的,我的成长环境来说,一直都是很独立的个体,导致我身上会有边界感和疏离感,一开始觉得可能不好来说,在今年我认识了一个跟我灵魂上共鸣的朋友,她跟我说道,和我相处很舒服,没有那种压力,让她觉得很轻松,相反,对她来说,我身上的疏离感给到她是舒服的,啊,我的天哪,太爽了,哈哈哈哈哈,我真的有在好好养自己,遵从自己的内心 尊重他人的选择,在没有伤害我的情况下不揣测别人,不管怎么说都没有必要去揣测人性怎么怎么样。我真的有在不断受到伤害中,也在不断的重塑自己,中间这个过程有多折磨自己,多痛苦都不为人知,但是爱自己,是恒古不变的。
画画小天才麦麦
9个月前 江苏
22
27:54 我每次都会说“不喜欢我是你的问题,你应该自我检讨一下”😂
四月x
9个月前 宁夏
19
13:16 听到这里发现我真的是完全丧失了主体性,非常在乎别人的看法,一直活在父母的期待里,乖乖听话好好学习,学生时代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中上水平,听到最多的评价就是这小孩听话乖,于是我就努力扮演乖小孩,好像这样才会得到一些夸奖。直到高考完填志愿,我第一次违背了家长意愿,填了很远的地方因为大山里的孩子真的很想去远方看看。那时候爸妈都说我一直那么听话,怎么这次就这么倔。最后还是如愿去了自己选的学校。但毕业后就面临了就业困境,去的一家公司因无可抗力解散了,后来回到了家乡。小县城里我的专业又是女生几乎没有工作岗位,又开始在父母家人的期待里考公,我现在甚至都分不清考公到底是我自己想要的还是只是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只是为了看起来光鲜亮丽。毕业后我妈频繁的说我当年大学选志愿不听她的话,导致现在出来没工作就是废物,以前她觉得乖听话的那些性格也成了懦弱胆小没用没主见,听得多了我也开始怀疑自己当时的选择也许太过任性,也许我就是没用。 我会意识到自己太在意他人目光了,但我真的也尝试了改变,每次依旧下意识的会想别人会怎么看怎么想。不管是人际关系还是工作,哪怕出门逛个街都总是以别人的想法为主,害怕他人的目光落在我身上,害怕自己的行为影响到他人…… 真的能改变吗?
Joysum
9个月前 广东
19
52:03 人真的要自私一点自爱一点,凡事为别的不值得的人和事停留就会发现自己很内耗
超子女士
8个月前 河南
16
在友人的安利下听完了这期播客,也把个人看法分享给这里的听友吧,希望能启发大家的多元思考: 我觉得这期的内容有些讲得都挺好的,比如要做好“课题分离”,以“我的感受和直觉”来构建自己内心的参考系,用“自己的主体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和世界”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在讲在生活中“尊重自我保护自我”的部分。 但私以为,或许是受播客时长的限制或者播主观点的私人局限(观点嘛肯定不可能是方方面面全都照顾到的),这期播客对“主体性”的讨论好像都更多地聚焦在了“内守”的部分。但是主体性绝对不仅仅只有“守”这一面,像硬币一样,既然有“守”那就势必有跟它相生相克的“攻”,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主体性之攻”这一面更普泛的讨论。然而在这期播客中没看到太多对这方面的分享。 个人觉得,人要把握好“主体性”,核心宗旨就是培养自己“深深深深的配得感”: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人,我不是一个僵化的机器而是一个活生生能“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人,我就是一个“永远发光发热不断流转能量”的人。我值得被尊重被爱被珍视,我勇敢炽热不怕付出但也不会一味自我牺牲被他人吸血,我不怕困难不会二极管思维不会“因噎废食”,我既能“外攻”也能“内守”,因为我是会博弈会调整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我觉得既敢“外攻”也会“内守”,会有意识地反思、适时博弈调整这二者的平衡关系,并且用自己的信念和行动不断去践守这种平衡关系,才是一个人尊重自己是个“人”,真正“拥有主体性”的表现。
文稳again
9个月前 上海
16
晓静高质量的单口独白,输出的信息量巨大。 感觉没听到什么,但又被触及到灵魂深处,久久缠绕,发酵了一晚,感觉要来说些什么😜 『客体•主体•自私•自恋』 我们对自己从客体到主体,会不会成为自私的人,然后越发的自恋? 最近我和伴侣间发生了一件小事,场景是某知名床上用品的生产商要关门,他们的产品在行业内知名度很高,老公听朋友推荐,想囤一些,但对款式、尺寸不了解。然后来问我,我也是个大条的人,几年才采购一次物件,同样没概念。 老公就会有个观点,说作为女人,怎么连这些基本常识都不了解。听到这话,那一刻是愤怒的,所谓常识难道还分男女吗?正好听到晓静说,别人怎么说我们不要控制,也控制不了。转念,我调整了情绪,他说他,我做我的。只买自己所需要的,了解的尺寸。 但,我也有担心,这样会不会越来越自我,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成为自私的人,甚至自恋?
颜晓静Athena
9个月前 云南
16
10月份我们会举办第二期的「自我进化读书会」,本期共读书籍是《清醒地活》。欢迎大家通过Shownotes中的海报加入我们!
暴走古丽
9个月前 陕西
15
46:04 赞同,想补充一句:这里清晰的树立好自己的边界和底线很重要。 如果自己都模糊不清,别人很难去把握,就会不断产生摩擦。所以较好的办法就是友情一开始就立好自己的原则,然后好好相处。好过一开始什么都无所谓,不断妥协自己来换取好感,慢慢突显出来矛盾,双方都会不适。
我的书包很好看
9个月前 广东
15
42:13 “全能自恋”可能的来源是:小时候父母会给我们传达类似“只要你听话我就高兴”“只要你学习好我就开心”这样的观念。导致我们认为只要自己表现得好,就会对身边的人起到正向的影响和作用,从而改变他们。 但其实这是错误的,没有任何人可以被我们改变或拯救,我们只能改变或拯救自己。 想了好久没想清楚自己这样的观念来自哪里,今天终于发现了!不只是父母,我觉得小时候周围的一切,甚至空气都在这样告诉我😹
沐善
9个月前 江苏
14
26:04 感觉就是自己很多时候很难去承认自己的感受😭,很怕是自己错判了😭
QQXiao
9个月前 江西
13
你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而不是想从别人身上获得什么 醍醐灌顶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