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节目我们读非虚构作品《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作者杨素秋。


这本书记录了一段真实的经历,作者杨素秋是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2020年到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担任副局长,为期一年。挂职期间,她主持了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她以一个知识分子的外部身份和视角,与政府机关部门深入接触、参与实践并记录了体制内工作的真实状况。她坚持图书馆的灵魂是书目的理念,打破常规、亲自参与选书工作,也遭遇了各种潜规则和阻力,在她的努力下,关关难过关关过,最终,达成了理想与现实的平衡,完成了图书馆的建设。


杨素秋(1984-),中共党员,苏州大学文学博士,陕西科技大学副教授。2020—2021年在西安市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担任副局长。挂职期间主导建设西安市碑林区图书馆,被誉为“公共选书人”。


你会听到:

1、作品的主要内容、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2、分享阅读感受和作品优缺点,如何看待对这本书“文不对题”的评价?它够格成为豆瓣2024年度图书Top1吗?

3、精彩片段分享。

4、如何回答“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这个问题?图书馆还有存在的意义吗?什么叫理想主义者?


片头曲:上天桥

片尾曲:Bookends - Simon and Garfunkel


主播:星光 / 超哥 / 大壹



主播...
杨大壹
文化有限的超哥
星光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半浊半清半飘零
3个月前 河南
8
53:17 体制内咋这么多人不高兴🌚
糯米圆zi
3个月前 浙江
8
41:44 真正读书需要用心沉淀耐得住寂寞呀
陈软软_k6dO
3个月前 北京
9
53:35 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是母问题,至于答案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首先要先懂得追问,做事前要先找到根源问题和目标。这个解读真好
奶茶咖啡小蛋糕
3个月前 吉林
10
1:24:39 我觉得图书馆真的很有必要,我觉得对于小城市或者相对偏远地方的孩子,小明走到图书馆20分钟,这些孩子需要20年……我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家里那边整个市正式的书店仅仅只有两家,图书馆都不知道在哪里……小朋友们甚至都不知道除了上学还要看书…现在经常看见三四线城市的孩子们窝在书店的地上看书,如果图书馆多一些书目更全一些我想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都会有提升,因为从孩子们这里就在改变
昕昕昕昕酱
3个月前 上海
13
32:17 爱书、爱读书,但书真的比短剧好嘛?也很难说。我总觉得时代发展是一个让内容和感官链接更直达的过程。还记得我们小时候,专家们会说现在的小孩,语言表达不行,因为是独生子女啥啥的,但我总觉得的那是因为我们掌握了更多的表达方式,表情包、绘画、短视频…语言和文字就只是其中的一个可选项了。我可以想象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发明了能闻味道的手机,大家就会怀念:啊,我们那时候会形容这个味道是清晨、雨露、和泥土的味道呢,现在的年轻人就会慢慢失去这种诗意了;甚至更远一点,如果我们实现了“脑交”,大家就会怀念:啊,我们那时候还有一种叫做“比喻”的修辞呢,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要慢慢失去这种诗意了。🤔🤔🤔
剑兄
3个月前 山东
14
作为一名公共图书馆的普通馆员,对这本书真的是心有戚戚焉啦!对馆配书商深恶痛绝,有一次,我们几个爱阅读的年轻馆员去书商的书库采选图书,我们坚持选优质图书,费了三天时间,选了1万册优质书。结果。。。。。一个月后,书商寄来了我们的选书,我们一看,里面有三分之一被偷偷换掉了!换成了积压书库存书!
苏慕瑾
3个月前 北京
17
早啊,元旦假期回县城老家,发现家乡建起了县图书馆,对于小镇做题家来说,图书馆是非常理想的学习的地方,用来考验、考编,同时也是情绪的避难所,用来逃离原生家庭带来的情绪漩涡。很遗憾我这次去图书馆到的是县志的一层,没有仔细观察选书,但是我在县里的新华书店看到《厌女》,感觉人们的思想也在改变吧。
小新老师
3个月前 江苏
19
同样作为高校老师和挂职人员,对作者的经历非常有共鸣。个人觉得杨老师是出于体制内的一线工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把一件事儿做成,因此更多的笔墨和关注重点是在同为一线工作的同事身上的。但挂职时间长了,从第二年开始,我也逐渐理解到不同管理层的所思所想,很多领导层也并不像我们刻板印象中想的那么铁板一块,公务员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铁饭碗端得安逸。比如说,为什么某些人对挂职人员爱搭不理,“人情世故”是一方面,没有确定你是哪一派的情况下擅自拉关系在某些单位是很危险的。这不是想洗白某些人,作为一线教师我同样对某些事情SWTJ,但只是想说“知己知彼”的必要性。
半空斋主人
3个月前 北京
20
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 大人的世界太复杂了,人性那么难防,而漫画角色性格特别鲜明,单纯,不世故。” 杨素秋就像是一个漫画里的人物偶然的闯入了真实的世界。 就像一位大侠,在坚硬的岩石上凿出了一个缝隙,在那缝隙里培育了一株美丽的花朵。 让我们呼唤出更多的杨素秋,挑破奸商的一重重围网,冲开官场的潜规则幽暗,还给这世界更多的明亮。 我们为什么喜欢杨素秋?因为我们喜欢这世界上有更多的明亮。
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3个月前 天津
20
没有图书馆可不行啊,退一步说,没有书籍📚真的不行。2024年养成了阅读的习惯,看了50+本书(往年立flag都会倒,不立反而有一个好结果),我感觉我收获特别多,对生活也多了很多思考,感觉像是悟了很多,每天都会打开微信读书去看两眼,看别人的故事,涨自己的知识!
dustlike
3个月前 美国
23
觉得书不对题的朋友,可能脑海里想的都是大老师说的那种精英式的想象。但这本书正好提供了图书馆的另一种可能和象征,也是一种对官僚和精英的呼喊和质问。一边是图书馆所代表的理想、温柔、活力、社群,一边是体制下的现实、权力、束缚、层级,在两边奔忙,两群人相互映照的荒诞剧。所以图书馆是这样一种地方,它和世界多了一点距离,但和人还有历史少了一点距离,它不会有物质上的产出,但却代表更广大的人们对精神知识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一个对结构的抗争,就像世俗时代的教堂,进去就感到安宁,这就是为什么要有图书馆的原因吧
留声a
3个月前 未知
27
12:01 这本书如此受欢迎也许是因为杨教授撕开了体制的一角,让对体制感兴趣的人扒开来扫一眼
俠1117
3个月前 重庆
30
去年读完,立马去了西安,有些东西已物是人非了。图书馆仍在地下,但已有很多红色书籍。虽然这么火了,仍无法改变什么。庆幸咖啡馆还在
杨大壹
3个月前 北京
32
🎁欢迎大家留言说说听这集节目的感受,或者你和图书馆之间的故事,我们会从评论区选出 5 位朋友送上《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纸质书一本,截止到 1 月 19 日有效。 📚下周二,我们会一起聊《重燃文学之火》,祝你有开心温暖的一周!
醉心鱼
3个月前 浙江
32
当代《官场现形记》
俠1117
3个月前 重庆
32
22:33 我觉得她描写的选书过程就回答了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清瘦似梅
3个月前 山东
42
正如杨素秋老师在书里所写:“委屈孤单之时,读书依然有用”,书总能提供慰藉,帮助我们消解悲哀,对抗虚无,找到和孤独相处的方式,而一旦我们学会和孤独相处,自由就不再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自由是宝贵的,但它有着无形的重量,一个虚弱的自我难以承担),而当我们自由,就有能力去过各种各样的现实生活,而不是唯一被指定的那一种,“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才能真正在现实层面上被实践。
ATzfield
3个月前 湖北
76
难得有一本我比文化有限先读的书,哈哈。现在我也已经成为图书馆员啦🤣太应景了。
An小葵
3个月前 云南
80
​这本书今年实火。马伯庸把它列在了自己的年度书单里,豆瓣把它放在年度图书的C位。是怀着好奇和看过一些网络负评后的疑问下单了这本书,想知道书名的答案是否可在读书后得到。 ​这本书看起来很轻松,我是说全文的描述都非常具有可视性。不管是作者的心理活动,还是对其他人的外表,神态,语言的描述,或者是对场景,事件的表述都让我有种清晰的画面感,感觉那些人,那些事就是坐在我隔壁办公室的人每天所上演的。看书的时候一直在感叹,不愧是文学博士。没有堆砌词藻,没有云山雾绕。她的困境,她的收获,她的坚持,她的退让都在她温润细腻但直书其意的笔触下不加掩饰的放在你面前。我不是公职人员,但有些事,因为工作中会和职能部门打交道的原因实有共鸣。看书时我甚至会惊叹“她怎么敢写得这么直接”。 ​看过一些针对这本书的负评,说她个人英雄主义,清高,甚至说她未出世。我想一个从学校毕业就进入学校工作,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职称的老师,大概就是“未出世”的。她的清高不是装出来的,而确是还未被磨平棱角的顽石。什么时候,这也算是一个人的缺点了呢?我不懂。而我想,如果她想入世,凭借她的才情那也是再简单不过。但是有些人的性格就是如此。想到前几天领导给我打电话让我去参加市某局领导的饭局,我一口回绝,被领导骂的事,就真可以共情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一种人像作者一样,不想这样“上行”。 ​说回书里,有些人说书的后半部分偏题了。我反而很喜欢那些章节,她的“选书人智囊团”里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里闪闪发光。他们的成功也有迷茫的铺垫,也有取舍的博弈,但终一世做一事是他们共同的特质。找到自己所爱之事,像每天呼吸一样每天去做,你就不会再问人生的意义为何了。 ​很多人的梦想都是开一个书店,小时候我也曾幻想自己长大后成为一个图书管理员,看完电影《情书》更是有了很多图书馆情结。“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的答案或许不在书里,而是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又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读下本书的渴望里。
哄哄橘宝儿
3个月前 辽宁
128
我也是一名体制内工作者。刚看完,很多次被作者感动到哽咽。比如购买立体童书,打破阶层限制,让家境一般的小朋友也可以读到价格昂贵的立体书,而且可以允许小朋友随意翻,坏了再买。再比如为盲人选择购买书籍的故事。非常唏嘘的是那位想要借阅碑帖的老奶奶,因为图书馆政策不再允许外借所以最终退掉了押金,而在此之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想尽办法帮助她能够再借几本帖子带回家…印象非常深的是读公文那一段,“行文的冗余才是阅读的重担”,读到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这恰恰是我最熟悉的部分…感念于这本书能够出版,让同样是理想主义者的我对这个世界更加有信心面对未知和未来。世界上需要图书馆,也需要理想主义者。(种草了作者每年都买的佛手,今年我也要买一点)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