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概要:
一位讲述者分享了他从本科到硕士的教育经历,其中包括在中外合办大学的学习体验,以及后来在北京交通大学深造的经历。他指出,作为第一届学生,由于较低的分数线和优惠政策,包括转专业机会,他们得以进入理想的院校。尽管面临疫情挑战,国际交流机会仍然存在。讲述者通过保研方式进入北京交通大学,尽管认为物流专业的门槛相对较低,但强调了该专业的重要性和个人教育经历的价值。中外合办的教育经历为他打开了视野,对他的专业技能和就业市场认识产生了积极影响。最终,他表达了对教育经历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当前工作的满意。
00:00 中外合办及硕士经历分享
分享者讲述了自己独特的学习经历,包括本科就读于一所中外合办大学,专业为物流管理,而硕士阶段选择了国内某知名学府的中外合作项目,主攻物流管理。他提到,自己是因为考入中外合办项目时分数线较低而得以进入这些项目。本科阶段,他所在的学校与美国阿肯色大学合作,而实际上,该大学虽排名不高,但其物流专业实力较强,与沃尔玛有密切合作。分享者解释了选择该专业的初衷,主要是希望通过中外合办项目降低录取门槛,同时利用项目带来的转专业优惠,以应对可能的分数差距。此外,分享者还提及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特殊待遇,如作为第一届学生享受的优惠政策等。
03:11 中外合办专业与普通专业的区别
中外合办的专业在教材、教学方式和费用方面与普通专业有所不同,通常会有外教和使用国际教材。学费因学校不同而异,部分学校收费较高。此外,这类专业还提供了海外交流的机会,学生可以前往其他国家进行学习或交流。中外合办项目还可能采用不同的学制,如3+1.5或4+0模式,有助于学生获得国际认可的学位。尽管课程内容可能不全是实用性很强的技能,但这种教育经历能增进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06:40 考研和保研经历分享
讨论了本科同学的考研和工作情况,指出大多数同学选择了考研,但也有很多选择出国。描述了自己的保研经历,包括保研的政策、竞争情况以及最终成功保研到北交的情况,强调了疫情对保研机会的影响。
09:27 选择中外合办专业的影响与思考
在选择大学和专业时,考虑到保研机会和未来职业发展,选择了一个中外合办的专业。虽然最初选择时考虑到了保研和专业排名,但最终选择的学校和专业并不完全满意,因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对于学费有承受能力,但仍然对高昂的学费表示出担忧。此外,提及了一位同学通过选择新兴专业成功“捡漏”的经历,以及自己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的犹豫和最终决定。
13:37 昆明理工与北京交大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对比及就业情况
讨论了昆明理工大学与北京交通大学在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差异,特别是外方教授的专业性和教学配置的对比。指出北交大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师资力量更为专业,与南卡州立大学合作,提供与本地相同的教学资源。还提及了本科与硕士教育的差异,以及硕士生与导师合作项目的机会。同时分享了在云南当地就业市场的情况,包括通过正常校招进入央企的薪资水平和就业难度。最后讨论了进入体制内工作的难度,以及简历中如何包装自己以提高吸引力。
16:48 物流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与经验分享
讨论了物流专业背景的就业情况和职业选择。指出物流行业门槛低,薪资不高,但就业机会多,尤其是电商时代。许多毕业生选择去国央企,因认为其更为稳定。同时,分享了个人经历,强调了幸运和适时选择的重要性。对于是否出国或留在大城市的选择,也考虑了个人偏好和家庭因素,最终倾向于稳定和熟悉的环境。还提到了对昆明房地产市场的观察和个人的生活安排。
21:36 中外合办学校就读体验分享
从一个相对差的学校到相对好的学校转变的经历分享,包括对名校帮助和意义的讨论,中外合办学校就读体验,以及对博士学习的慎重考虑和未来职业规划的思考。强调了教育经历对找工作的帮助,就读过程中的人性化服务和宿舍条件的改善,以及与外教的互动经验。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