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情绪都很刺激吧,既然情绪的起点是10月8号,我们今天就来聊聊预期管理。
昆汀《低俗小说》(Pulp Fiction)中,米亚OD了高强度海洛因,口吐白沫,眼看要暴毙。惊慌失措的文森特把她扛到家里,按医学指南现场研究了注射器用法,抽一管肾上腺素,拿笔在她胸口画了个圈——然后一针猛扎进心脏。
米亚就像诈尸一样活了过来。
每看到“刺激经济”这四个字,我就会想到这个片段——米亚的反应才是大家期待中市场和经济的即时反映。一针见血:前一秒还是个半死人,下一秒马上活蹦乱跳,青春如常。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我们印象中的,不管是货币还是财政的刺激政策那些让我们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不是都是米亚式的“诈尸式复活”?
比如,2008年3月美联储的QE,2009年我们的的四万亿。这种米娅是扎实是复活让人印象如此深刻,以至于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投资策略,或者宏观交易策略:
比如,如果大家现在问问外资投资者,大家这么多年来,对于投资中国市场的一个最基本的共识是什么?大概率他会告诉你:
从中国市场,尤其是股市中赚取利润最可靠的时点是:重大政策调整时。
高盛有一篇研报总结的挺好,但也挺坏:例数了从2008年开始,北京实施的各种政策和我大A之间的关联:
比如全球金融危机后的4 万亿,MSCI 中国指数上涨了147%。2015 年初,棚户区改造计划,在央行约 3 万亿贷款承诺,MSCI涨了51%。疫情初期的一系列纾困措施带来了 84%的收益。还有,最后,但也是大家印象最深刻、且和这一次刺激政策有强类比关系的事件是:2022 年底突然退出“动态清零”政策,为及时入市的投资者带来了 57%的收益。
这些都是米娅疗法,都是在市场心脏骤停时“扎一针”,简单直接,立竿见影,市场欢喜,继续蹦迪。
但强心剂后呢?下次米娅又不小心吸多了,该怎么办?
延伸阅读:Delphic and Odyssean Monetary Policy Shocks:
https://www.bostonfed.org/publications/research-department-working-paper/2019/delphic-and-odyssean-monetary-policy-shocks-evidence-from-the-euro-area.aspx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