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接触冥想时,大多数练习者会面临一个悖论。你可能会对“不要追求任何目标,不要有任何期待,只为了冥想而冥想,仅此而己——这样的指导语感到困惑。
【内容提要】
主 播:JaneYOGA瑜伽行 李老师
大 纲:冥想悖论思考
没有目标?没有期待?但是,我来学习静坐冥想是因为我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当然会有目的,也会有期待!
刚开始时,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想法。
然而,这个没有期待的建议是非常关健的,它用一种有点严苛的方式提醒我们:在冥想中,我们是在学习如何打破旧有的思维模式习惯,比如,走捷径,只在认为有回报时才采取行动,或为了实现目标竭尽全力等。这些思维方式有时很奏效,但我们己经很清楚要如何冥想实践了,所以在冥想时采取这样的思维模式是徒劳的。
其实,我们建议学员的没有期待,意思是不要期待立竿见影的结果。这有点像运动员运动锻炼;只有经过几周或几个月有规律的训练,我们的体格和健康程度才会有明显的变化,精神也是如此。
此外,冥想还教给我们更宝贵且不同寻常的品质:耐心与纯然的存在,虽然有些人会觉得不知所云,因为我们总是为了实现一个特定的目标而行动,并且希望短期内就得以实现。
最好只是采取行动而不执着于结果,只为行动而行动。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日本的弓道——如果弓箭手太执著于目标与结果,那么他的成绩通常不如极度专注于做好预备姿势时的成绩好。睡眠也是同样的道理——越想快点入睡,就会越紧张,这反而导致了失眠。
一些研究表明,追求幸福也是同样的逻辑;想要幸福的生活,最好不要着眼于获得即时的反馈,也不要将实现幸福看作一种必须完成的命令。
而要一点一滴地做好每一件应该做的事情,所以,酣眠和幸福都不是可以控制的事情,虽然冥想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它们,但是也不要期待奇迹般的速成。
原因很简单,这些都源于大脑的“涌现”现象。也就是说,这些状态都不是仅由我们的意志所决定的。所以,不用命令自己“要幸福”或“我想睡觉,快睡”!甚至告诫自己快进入冥想的状态!
因为这些都是无济于事的,我们的大脑不是那样工作的。只有满足了一定的条件——想要的状态才会悄悄产生。
冥想,也是同样的方法:等待它的到来而非追寻它。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订阅/关注/分享
——Namaste
【与我们的更多互动】
微 博|抖 音|AppIe播客|QQ播客|小宇宙|小红书 | 即 刻:JaneYOGA瑜伽行
官方微信:JaneYOGA_
听友群微信:LovewithJane
微 博:JaneYOGA瑜伽行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