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写作2014年左右在中国出现,其实在国外已经有百年历史。所谓非虚构写作,英文即Nonfiction,自然与Fiction对应。非虚构写作在中国首先在新闻业出现,近年来开始出现在更广阔的出版行业,各种非虚构类出版物蔚然成风,每年都有一些关键的作品出现。
非虚构写作为何会在那样的时间点出现?我们为什么会对非虚构写作感兴趣?非虚构写作和新闻业的关系如何?经过十年,非虚构写作成为新闻业的救命稻草了吗?我们应该如何想象一个好的新闻业?
7月9日,非虚构写作在中国的先声何伟的新书《另外的河流:一种中国的教育》出版,非虚构写作再次成为众人讨论的焦点,在我们未来展开对何伟和他新书的讨论之前,有必要重新观看非虚构写作在中国的诞生和发展。
此次更新关于这一话题的上集。
嘉宾介绍
莱拉:媒体人,编辑,写作者
时间线
03:30 2015—2016年,许多年轻人对新闻业和非虚构写作怀着真诚的向往,进入这个行业
07:02 我们眼中的本土非虚构写作兴起与新闻的式微
08:50 非虚构写作为何兴起:市场化媒体近乎灭绝,自媒体和视频媒体出现,记者的天然职业权威也消失了
14:10 当技术普及,记者不是跑得最快的人,新闻业要怎么办?
17:08 记者试图一稿成名,新闻业成了职业跳板
19:00 《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的写作者为什么要买断独家信源
20:26 新闻业不存在伦理共识,“有偿新闻”与“知识产权”的问题非常复杂
25:38 《九路口》与小李水果店的写作伦理之争
27:45 “拒绝任何形式的新闻审查”这样的说辞站得住脚吗?
32:46 写作者要慎重对待手里的笔,笔是可能变成刀的
35:42 什么样的情况下隐私权可以让位于新闻自由?
38:44 在现实操作中,记者写的稿件需要给受访人先看吗?
片头、尾音乐
《乌云典当记》,万能青年旅店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