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共益资本论的第十一期播客。我们是一个关注公益慈善、社会创新的自媒体。你可以在微信、微博、喜马拉雅上找到我们。
疫情第三年,许多公益组织勉力维持,但生存状况堪忧。
真的“消失”的机构并不多,但困扰人们的,不是“消失”的那一刻,而是看不清前路的焦虑感。
有人说,公益行业当下的问题是机构缺乏主体性,而这个行业目前只有宏大叙事和具体做事,缺了中观层面的协调组织;
有人说,公益行业的困局也不全是疫情造成的,我们应该看到更大的背景,也要合理调整对公益的预期。
有人说,其实也不必过于强调如今的困难,无论怎样,还是应该保持平常心,要有定力继续做正确的事情。
“公益机构的生存状况如何?未来会好吗?”如果你也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欢迎预约本期的共益论沙龙,我们请来了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的主创团队,“益力多多”调研团队的队长,还有几位非常资深的公益人一起分析问题,寻找解困之道:在这样形势下,我们应该做点什么?
8月下旬,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发了一篇题为《公益机构关门后,我把孩子送进养老院》的推文,这在公益从业者的朋友圈里引发了很强烈的共鸣。如果你还没读过,可以点这里:https://mp.weixin.qq.com/s/h49c77Pjg6xeP6-GuxbODg
本期嘉宾
黎宇琳 “共益资本论”主理人
周 娜 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编辑
王子儒 自由撰稿人
唐卓雅 《益力多多》调研团队队长
高 卉 大有启行社工发起人
张伯驹 银杏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王志云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精选时间轴
00:05:28 危与机并存的公益组织现状
00:13:41 当资金和筹款作为一种更普遍的困境
00:23:26 那些资源境况相对较好的公益机构
00:31:02 在未来,要扎根社区
00:43:56 那些公益创业者的视角是怎么样的?
00:52:54 我们的观测视角,只有“疫情下”吗?
00:59:43 公益组织的“韧性”是什么?
1:08:20 不做“被拯救者”,团结协作才是真理
1:12:42 “断炊”不是个案,什么样的公益组织最需要支持?
1:23:06 公益需要被受益者感知和共鸣
1:30:17 公益行业的未来究竟是“洗牌”还是“塌陷”?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