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由牟林翰虐待案宣判引发的情绪余震说起,讨论了精神虐待背后受害者的复杂心理,包含了边界、关系中的权力不对等、亲密范式霸权等人际议题,并且分享了在心理咨询中我们各自的干预思路。
我们在录制后复盘都认为,作为咨询师,一大部分工作的内容和实质就是要给来访者提供新的关系上的可能性。当ta越能够识别有活力、能够滋养自己的关系时,就越不会回到不健康的施-受虐关系中。
所以我们希望可以在道德批判之外,看到受害者可能经历着的、所有人都共通的心理体验,包容关系动力中的复杂性,重拾对生活的敏感。
⚠️disclaimer:本期节目讨论受到精神暴力有关的心理现象,并非对受害者做有罪推论。
时间线
07:13 做出评判与放下评判都很重要
09:36 感受事件带来的愤怒与研究施害者的行为并不冲突
11:18 量刑的解读:对“家庭”的扩大化解释,已是司法实践的进步
13:38 如果包丽没有自杀,精神虐待会还会引起公众重视吗?
15:14 默认伴侣是能够提供安全的人,也是亲密范式霸权带来的一种伤害
17:41 关系总是复杂多面的,哪怕是虐待型关系
19:21 去了解是什么使ta维持着没有离开,是破局的关键
21:46 施暴者不施暴的时候,可能比别人还要“甜”
23:29 给我伤害后又给我呵护,“联结感”就在这种节奏里不断被加强
27:05 拯救者的情结可以淡化无助感,也为痛苦赋予一些意义
28:28 被过度高尚化了的痛苦承受力
32:32 调动对方的愧疚感和羞耻心是操控者的杀手锏
34:00 你以为你在坦然承受,其实你的神经系统已经进入战-逃-僵的生存反应
(孟斯特地补充:顺从也是生存反应啊)
35:24 傻?我无能?受害者正面临着的羞耻感,使她更不愿寻求帮助
37:58 让来访者被迫接受一个“受害者”的标签也是一种暴力
39:26 Chelsea的工作思路:增强对自身感受的敏感性和信任感,重塑对待威胁的本能反应
42:39 孟斯的工作思路:学会分离,需要先为哀悼做准备,直视那些与哀悼相连的体验。
⬆️Chelsea大声安利,这段讲的特别好,要多听几遍
46:20 年轻人很需要有关恋爱的支持和引导
50:45 孟斯说,成长很孤独,和年轻人建立信任的过程对我来说是种荣幸
53:11又是来自亲密范式霸权的教导,爱情要恒久,是要和生命齐平的
54:06 我们都需要重新学习,如何不委婉的拒绝
58:23 以自己的偏好和意愿为拒绝的原因,会伤害到对方吗?
61:55 想帮孩子建立边界感,得先允许孩子拒绝你
62:37 虐待的核心是权力不对等
65:02 自己也是重要的支持系统
67:16 “离开你”和“理解你”,一个是决定一个是感受,它们可以不冲突
(Chelsea事后插嘴,我们总是觉得,只要我能理解,就意味着我得去做,能理解别人处境好像和放弃自己的需要画上了等号)
69:06 对于受害者来说,离开这段关系可能有着更多的恐惧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