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116分钟
播放:
361
发布:
2年前
简介...
本期讨论的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迪迪埃·埃里蓬结合自身经历创作的一部反思性社会学著作《回归故里》。我们从文本和切身经历出发,聊了聊作为新自由主义身份政治思潮的后浪——阶级,以及身份认同相关的话题。
【本期主播】
Alice
Dee
【本期嘉宾】
Claudia
24岁人类高质量女性,喜欢姜汁汽水,讨厌晴天
【本期剪辑】
Alice
【本期时间轴】
00:00:34 飞行嘉宾Claudia介绍
00:01:35 《回归故里》及作者背景知识aka法国美食地图
00:05:30 阅读初印象:原生家庭之精神分析vs社会学/nature-nurture
00:12:34 如何定义阶级:阶级意识、社会分层理论
00:22:28 批判性看“阶级”概念,警惕宏大叙事
00:26:54 阶级与欧洲选民心态
00:31:03 “阶级”为何“固化”:“公正的不一定会变得强大,但强大的一定会变得公正”
00:34:32 抽签制,程序正义vs结果正义,优绩主义
00:44:55 “狗屁工作“与金融人内部观察:金融史,美国梦与摩天大楼
00:51:55 身份认同作为现代生活症结
00:57:00 出国后主播们如何身份认同:“融入”的迷思
01:05:40 语言,口音与身份认同
01:15:47 阶级与时尚:从“classy”的定义到老钱风
01:29:49 阶级与教育:可能性的幻影
01:37:14 主播们的应试教育噩梦
01:42:43 如何改变不平等的现状
【本期使用的音乐】
片头 & 片尾:Les Enfants de L’autodestruction - Gwawl
【本期提到的书籍、影视作品、理论等】
《回归故里》迪迪埃·埃里蓬
《Against Meritocracy: Culture, Power and Myths of Mobility》Jo Littler
《权力与特权》格尔哈特·伦斯基
《反对选举》达维德·范雷布鲁克
《Bullshit Jobs: A Theory》David Graeber
Elisabeth Barakos & Charlotte Selleck (2019) Elite multilingualism: discourses, practices, and debates, 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40:5, 361-374, DOI: 10.1080/01434632.2018.1543691
《寒门子弟上名校之后》罗兰(公众号:人物)
《贫穷的质感》王梆
人选之人—造浪者(2023)
虚构安娜 Inventing Anna (2022)
请输入搜索词:WWW (2019)
黑暗荣耀(2022)
异国阴宅 His House (2020)
我是布莱克 I, Daniel Blake (2016)
马克斯·韦伯:阶级、地位、政党三元论
社会分层理论(social stratification/class division)
优绩主义(meritocracy)
正当性(legitimacy)
冰岛“国事论坛”(the National Forum)
伦敦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
Northumberland 英格兰诺森伯兰郡
Whitechapel, Chelsea 伦敦的两个区
Council House 公营房屋
Food Bank 公益膳食援助
《The Big Issue》
【本期主播】
Alice
Dee
【本期嘉宾】
Claudia
24岁人类高质量女性,喜欢姜汁汽水,讨厌晴天
【本期剪辑】
Alice
【本期时间轴】
00:00:34 飞行嘉宾Claudia介绍
00:01:35 《回归故里》及作者背景知识aka法国美食地图
00:05:30 阅读初印象:原生家庭之精神分析vs社会学/nature-nurture
00:12:34 如何定义阶级:阶级意识、社会分层理论
00:22:28 批判性看“阶级”概念,警惕宏大叙事
00:26:54 阶级与欧洲选民心态
00:31:03 “阶级”为何“固化”:“公正的不一定会变得强大,但强大的一定会变得公正”
00:34:32 抽签制,程序正义vs结果正义,优绩主义
00:44:55 “狗屁工作“与金融人内部观察:金融史,美国梦与摩天大楼
00:51:55 身份认同作为现代生活症结
00:57:00 出国后主播们如何身份认同:“融入”的迷思
01:05:40 语言,口音与身份认同
01:15:47 阶级与时尚:从“classy”的定义到老钱风
01:29:49 阶级与教育:可能性的幻影
01:37:14 主播们的应试教育噩梦
01:42:43 如何改变不平等的现状
【本期使用的音乐】
片头 & 片尾:Les Enfants de L’autodestruction - Gwawl
【本期提到的书籍、影视作品、理论等】
《回归故里》迪迪埃·埃里蓬
《Against Meritocracy: Culture, Power and Myths of Mobility》Jo Littler
《权力与特权》格尔哈特·伦斯基
《反对选举》达维德·范雷布鲁克
《Bullshit Jobs: A Theory》David Graeber
Elisabeth Barakos & Charlotte Selleck (2019) Elite multilingualism: discourses, practices, and debates, 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40:5, 361-374, DOI: 10.1080/01434632.2018.1543691
《寒门子弟上名校之后》罗兰(公众号:人物)
《贫穷的质感》王梆
人选之人—造浪者(2023)
虚构安娜 Inventing Anna (2022)
请输入搜索词:WWW (2019)
黑暗荣耀(2022)
异国阴宅 His House (2020)
我是布莱克 I, Daniel Blake (2016)
马克斯·韦伯:阶级、地位、政党三元论
社会分层理论(social stratification/class division)
优绩主义(meritocracy)
正当性(legitimacy)
冰岛“国事论坛”(the National Forum)
伦敦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
Northumberland 英格兰诺森伯兰郡
Whitechapel, Chelsea 伦敦的两个区
Council House 公营房屋
Food Bank 公益膳食援助
《The Big Issue》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ShanaHuang
1年前
上海
3
很开阔视野,感谢!
怡燃_Yiran
2年前
英国
2
嚯 好几次都想加入聊天 忘记了我是听众 哈哈哈哈哈 太好听了

江湖丢刀断水传人
1年前
广东
1
25:55 这个问题最近正好我在读罗兰巴特在读结构主义,可以给一点点我的看法。通过一些符号赋予他们意义然后讲故事获得他人认同。比如农民工人就会让人联想到劳作辛苦痛苦挣扎,这个其实是感性分配的不平等,工人农民等被边缘化,他们没法讲述自己或者说声量太小,成为被客体化的他者而被人描述,从而造成了他们主体的丧失,进而产生了话语崩溃。所以我们都要认识到结构的不平等,打破结构,争取话语权争夺感性分配的领地

尾号123
10个月前
英国
0
是不是有嘉宾是politics专业的呀😭😭这一期里面有好多好熟悉的comparative课和poli philo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