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掰头掰头006】那些年,离谱到羞与人说的网购经历
盲猜,没有一个在网上冲浪的人没踩过网购的坑。或许是因为贪便宜,也或许是轻信夸大的宣传,总之那些年好难又好笑的网购经历为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别再瞎买啦!
本期,两位主播痛定思痛,与各位分享那些年的离谱经历,包括但不限于:
冬装从春天预售,到货周期从养蚕算起,以及小到离谱的女装码数
从拼夕夕买的家具差点“送走”我
我想买的是设计款,结果变成“壮阳”服
提前消费真的不可取吗?
在攒钱之前先学会花钱!
网络令我们享受到用眼睛购物的便利,却不想这背后也隐藏着许多的雷点。但没关系,久病成良医,坑踩完了,一个个填上就是了。
————————————
这里是圣圣与掰掰的【掰头掰头】,两个好朋友的电台。
感谢您收听两位主播在网上聊网络购物
下期再见!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布鲁茶
3个月前
山东
0
22:51 花呗消费真的是改变我花钱方式的一个经历,越花越还不上,甚至以贷还贷,后面男朋友看不下去全给我还了,后面再也不敢提前消费了

布鲁茶
3个月前
山东
0
33:57 干过催收的我明确告诉大家,只有欠款人本人电话打不通才能给填的担保人打电话,只打电话就完了吗?不接就行了嘛?nonono催收公司会通过手机号查注册过的APP然后给你发私信,查邮箱什么的这种查身份证号通过身份证查你的名下有没有其他手机号等等等等,法律擦边球。在此提醒大家不要把自己的手机号随便给别人,毕竟这种担保人,紧急联系人这种不需要人脸识别什么的。警惕识人啊!!
HD788527f
2年前
广西
0
(我是b站的小伙伴,我来评论啦!)感觉没听够,41分钟过得好快。自从听说花呗借呗“影响”征信我就把它关掉了,幸好读书的时候没有这种东西,否则按照我当时的消费观可能会犯错。我从小一直生活小地方,也没有像大城市那么多灯红酒绿的诱惑,甚至到现在32岁我都没去过酒吧(更别说g吧了)。我读书的时候属于穷养,自己的mp3、mp4都是一点点攒钱买的,我大学是在家里的城市读,生活费是一周回一次家时候给的,每周一百块(吃住行),毕业之后才用上智能机。不过工作之后的确消费很疯狂,去跟随那些并不适合自己的“伪精致”花了不少钱,从今年开始似乎不爱大手大脚的消费,更喜欢在吃的方面花钱了。我网购喜欢买现货,一看到预售基本都不会考虑,除非是专辑或者很喜欢的有纪念价值的东西。

掰头掰头的掰掰
2年前
北京
0
感谢你的收听。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或许都要踩踩消费主义的坑,才更知道自己要什么吧。两位主播之前也为伪精致花过不少冤枉钱,到现在我们俩消费主打快乐和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