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主播按】
“等我考上了大学,就可以...”
如果让小学或者初中时候的你来填空,你会写下什么?如果让现在的你来填写呢?
正值毕业季,从象牙塔里走出的你我即将从一个高压仓,钻到另一个更大的高压仓中去。近十年来,高校逐渐成为抑郁、焦虑的重灾区。可以说,高校真是个矛盾的存在。它既是享受知识、丰富人格的地方,又是某种消磨意志、磨练个性的地方;它既是理想主义的泡泡,又是走向 “险恶社会” 的踏板。
长大的途中,我们经历了一场又一场幻灭,于兴趣、于理想、于现实。文凭的通货膨胀与社会阶级固化,一方面消减了我们对于知识和学习本身的渴求;另一方面,也让我们不再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变成无稽之谈。
尤其是对于九十年代后的独生子女一代,不被理解的年轻人被冠上了“娇生惯养”“不能吃苦”“无法换位思考”等等标签,被边缘化,也由此产生更多的自我怀疑和无意义感。“卷”字当头,我们被一只名副其实的“看不见的手”推搡着前进。我们不知道该相信什么,该往哪里走,只是不敢停下来。
或许我们的讨论依然离不开内卷和无奈,但在我们与焦虑和迷茫日夜为伴的今天,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我还有选择权,我还可以向身边的人求助。学会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理解焦虑背后自己的期待和需要是什么,并尝试去了解和实践对于 “优秀” 和“价值” 不同的定义。
【本期人员】
主播:Ivy,舒坦,Rik, 池子
Rik: 想要爱人和被爱的柔软女权主义者
池子:国内心理学在读研究生
【你将听到】
[4:30] 焦虑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13:20] “不健康”的学术环境
[16:40] 面对不负责任的导师和困难的研究课题,我们能做到换位思考吗
[18:25] 被量化、单一标准化的科研评判标准
[21:10] 拖延与焦虑相伴而生
[25:39] 我们如何定义 “优秀”
[28:10] 能做个好学生不等于能做好科研
[36:17] 当你的研究课题不被大环境赏识,如何 “曲线救国”
[39:00] 学院中的同辈压力
[46:30] 来自从小教养方式、文化资本的同辈压力
[53:30] 如何与焦虑相处,并尝试和解?
[54:50] 通过重写游戏规则、为他人发声、人际支持等方式从焦虑中解放自我
[61:50] 在内卷叙事中被忽视的二本、三本、技术院校的学生
延伸阅读
中国首次从制度层面关注高校抑郁群体,他们因何不快乐?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5083038.html
陈祉妍 et al.,《2019年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美] 安妮特·拉鲁【不平等的童年】
黄灯【我的二本学生】
[法] 迪迪埃. 埃里蓬【回归故里】
[美] 保罗·蒂利希《存在的勇气》
[美] 罗洛·梅 《焦虑的意义》
https://mp.weixin.qq.com/s/mTrKzFEG_mz7dSMixwt_zw
本期配乐
Talking Heads《Dream Operator》
本期分工
策划 | Ivy、舒坦
音频 | Ivy、泡馍
文字 | 雨真、Angie、Ivy
排版 | Angie
海浪社群
我们希望可以在新的一年与收听节目的各位朋友有更多的联系,所以我们决定为海浪的制作团队与听众们建立一个微信群。
我们将在微信群中与大家一起讨论可能的选题、提升节目质量的空间,以及分享一些我们平时的阅读和感悟。
入群方式:添加心声公众号助手 小野人 (微信号:mindchn)为好友,备注 海浪听众群,即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入群。
关于我们
海浪是一档心声公益旗下的播客节目,聚焦当代人精神心理健康,每半月更新。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各种有趣的跨领域工作者分享,交流自己的专业经验与故事。
如果你想要对我们的节目进行反馈、就我们的观点进行讨论,或是想要和我们合作,你可以通过我们的邮箱 [email protected] 来联系我们。如果想了解更多与精神心理健康有关内容,欢迎关注心声公益的微信公众号(mind-china)。
为了保证大家可以及时稳定收到我们的播客,我们推荐大家使用泛用性播客客户端,通过粘贴拷贝RSS Feed来订阅我们的节目。也可以在Spotify, Pocketcasts, 小宇宙等平台上通过搜索找到我们。
RSS feed: https://mind.typlog.io/episodes/feed.xml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JhClGwjCXzzm3Wd1uGkAo
也欢迎大家来我们的主页:https://mind.typlog.io/
我们下期再见!
爱发电上赞助
“等我考上了大学,就可以...”
如果让小学或者初中时候的你来填空,你会写下什么?如果让现在的你来填写呢?
正值毕业季,从象牙塔里走出的你我即将从一个高压仓,钻到另一个更大的高压仓中去。近十年来,高校逐渐成为抑郁、焦虑的重灾区。可以说,高校真是个矛盾的存在。它既是享受知识、丰富人格的地方,又是某种消磨意志、磨练个性的地方;它既是理想主义的泡泡,又是走向 “险恶社会” 的踏板。
长大的途中,我们经历了一场又一场幻灭,于兴趣、于理想、于现实。文凭的通货膨胀与社会阶级固化,一方面消减了我们对于知识和学习本身的渴求;另一方面,也让我们不再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变成无稽之谈。
尤其是对于九十年代后的独生子女一代,不被理解的年轻人被冠上了“娇生惯养”“不能吃苦”“无法换位思考”等等标签,被边缘化,也由此产生更多的自我怀疑和无意义感。“卷”字当头,我们被一只名副其实的“看不见的手”推搡着前进。我们不知道该相信什么,该往哪里走,只是不敢停下来。
或许我们的讨论依然离不开内卷和无奈,但在我们与焦虑和迷茫日夜为伴的今天,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我还有选择权,我还可以向身边的人求助。学会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理解焦虑背后自己的期待和需要是什么,并尝试去了解和实践对于 “优秀” 和“价值” 不同的定义。
【本期人员】
主播:Ivy,舒坦,Rik, 池子
Rik: 想要爱人和被爱的柔软女权主义者
池子:国内心理学在读研究生
【你将听到】
[4:30] 焦虑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13:20] “不健康”的学术环境
[16:40] 面对不负责任的导师和困难的研究课题,我们能做到换位思考吗
[18:25] 被量化、单一标准化的科研评判标准
[21:10] 拖延与焦虑相伴而生
[25:39] 我们如何定义 “优秀”
[28:10] 能做个好学生不等于能做好科研
[36:17] 当你的研究课题不被大环境赏识,如何 “曲线救国”
[39:00] 学院中的同辈压力
[46:30] 来自从小教养方式、文化资本的同辈压力
[53:30] 如何与焦虑相处,并尝试和解?
[54:50] 通过重写游戏规则、为他人发声、人际支持等方式从焦虑中解放自我
[61:50] 在内卷叙事中被忽视的二本、三本、技术院校的学生
延伸阅读
中国首次从制度层面关注高校抑郁群体,他们因何不快乐?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5083038.html
陈祉妍 et al.,《2019年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美] 安妮特·拉鲁【不平等的童年】
黄灯【我的二本学生】
[法] 迪迪埃. 埃里蓬【回归故里】
[美] 保罗·蒂利希《存在的勇气》
[美] 罗洛·梅 《焦虑的意义》
https://mp.weixin.qq.com/s/mTrKzFEG_mz7dSMixwt_zw
本期配乐
Talking Heads《Dream Operator》
本期分工
策划 | Ivy、舒坦
音频 | Ivy、泡馍
文字 | 雨真、Angie、Ivy
排版 | Angie
海浪社群
我们希望可以在新的一年与收听节目的各位朋友有更多的联系,所以我们决定为海浪的制作团队与听众们建立一个微信群。
我们将在微信群中与大家一起讨论可能的选题、提升节目质量的空间,以及分享一些我们平时的阅读和感悟。
入群方式:添加心声公众号助手 小野人 (微信号:mindchn)为好友,备注 海浪听众群,即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入群。
关于我们
海浪是一档心声公益旗下的播客节目,聚焦当代人精神心理健康,每半月更新。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各种有趣的跨领域工作者分享,交流自己的专业经验与故事。
如果你想要对我们的节目进行反馈、就我们的观点进行讨论,或是想要和我们合作,你可以通过我们的邮箱 [email protected] 来联系我们。如果想了解更多与精神心理健康有关内容,欢迎关注心声公益的微信公众号(mind-china)。
为了保证大家可以及时稳定收到我们的播客,我们推荐大家使用泛用性播客客户端,通过粘贴拷贝RSS Feed来订阅我们的节目。也可以在Spotify, Pocketcasts, 小宇宙等平台上通过搜索找到我们。
RSS feed: https://mind.typlog.io/episodes/feed.xml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JhClGwjCXzzm3Wd1uGkAo
也欢迎大家来我们的主页:https://mind.typlog.io/
我们下期再见!
爱发电上赞助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夏至yjy
3年前
2
太真实了!Rick和我真的太像了!实验组的等级制度真的令人没有办法,做不出来结果,导师就只会催你,催的频率还不低,很难提供实质性指导,然后没有结果就说你不积极,不努力,久了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为自己不是真的咸鱼,每天都在干活,甚至稍微花半小时去娱乐都会有很深的负罪感。再加上一些师兄师姐总会是那种“那你要快一点哦”,“这个做的不太好”等等,然后你也不知道师兄师姐和导师对你的进度期望是多少,师兄师姐问多了还会觉得厌烦,怎么不去查百度,可是研究生有些研究内容就是很生涩,不看那些国外的文献就不懂啊,百度怎么会搜得到。我觉得焦虑来自三个方面,导师,师兄师姐,同级,最根本的还是科研成果是不确定的,但是其他人对你的努力的评定又是用一个确定的指标,这相当矛盾。
好困但我还能写
3年前
1
去研究室的路上已经开始焦虑了,感谢你们出这一期哇!

Hannahkk
2年前
1
22:51 扎心了

哈咯-咕白
4年前
1
音量,,有点小。。。

想和喜欢的人吃火锅
2年前
安徽
0
01:06:12 接受失败,接受自己不是优秀的那一个。也要接受努力之外的成分,接受努力了不一定会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