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131分钟
播放:
1,888
发布:
2年前
主播...
简介...
你认为情感是可以被“教会”的吗?你有学习或听说过SEL(soical emotional learning)或是正面管教吗?作为家庭或是学校场域中的实践者,有遇到过怎样的挑战和困惑吗?当面对无法做到“温和而坚定”,没有耐心保持“情绪稳定”,总是无法教会孩子“合作与倾听”“做负责任的决定”这样的技能时,你是不是总忍不住把问题归咎于自己?
带着从2018开始在SEL/正面管教的教育实践中所积累的困惑,前段时间我重新做起了关于情感教育相关领域的探究,过程中意外发现教育学者刘湘燕老师的这本《让我听见你:社会情感学习的叙事探究》书中跨文化、女性主义、批判主义的分析给了我审视自我困境不同的视角。看完这本书仍觉很不过瘾,于是邀请刘老师来播客里聊聊天,听听更多故事。
本期节目我们不只是囿于SEL/正面管教的框架,而是跳出它,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情感教育这件事。
🧩本期Guest Speaker:刘湘燕
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教育学博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聚焦教师情感和具身化叙事探究,从女性主义和批判教育学视角,探索论坛剧场在教师成长和发展领域的应用。
🧩 收听导引
Intro
01:55 开场介绍
Section 1 对SEL态度转变背后的思考与体悟:萌生兴趣→热情拥护→完全改观
04:34 “做”教育 or “讲”教育?
10:45 基于“缺陷模式”的教育总让我们很简单粗暴地把问题归结到个体身上,却忽略了教育所处的复杂情境
14:50 文字中心主义带来的问题:我不会说“忧郁”这个词,就能说明我的这种情感认知能力很低吗?
17:15 SEL班会课上老师要求孩子们给妈妈写一封信,可孩子说“我的妈妈不认识字”
20:06 为什么用叙事探究的方式研究SEL?个体的真问题在宏观政策与制度层面可能会被忽视。
21:00 不同文化之中对于情感和社交的理解不同,迁移过来的课程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
26:23 SEL和正面管教在起源地(美国)本身的局限性:忽略了因社会阶层、种族、族裔的不同育儿方式产生的巨大差异
29:53 保持警惕:类似于“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是谁提出来的?为什么提出来?从哪提出来的?
30:47 “育儿先育己”带来的“自我暴政”:为什么要成为那个理想中“更好的自己”?那个“更好”又是什么?
34:13 知识本身是矛盾和冲突的:不同育儿书里不同理论,我到底该听谁的?
Section 2 跳出SEL的框架,转向基于女性主义视角和后结构主义视角的教师情感研究
36:34 “小孩不会控制情绪是因为ta大脑发育不成熟,你是发育成熟的大人,怎么还不会控制情绪?”
38:39 性别的二元对立导致情感的二元对立:理性 = 男性 vs 感性 = 女性
39:51 情感的“具身性”被忽视:深呼吸就能把愤怒的情绪“解决”了吗?
41:30 另一种视角看“复杂”的情感:融合于社会x政治x历史……之中
50:19 情感的操演:小学校长要求老师化美美的妆、穿漂亮的衣服,因为“只有你这样精神饱满地面对孩子,他们才能集中精力听课”
01:02:06 我们几千年来的教育里一直都蕴含着社会情感学习,只不过是这个时代把它单独拎出来,造了个词叫做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01:05:32 一边学习接纳不同,一边又要接受“统一”的社会情感能力培养模式
01:08:51 教师情感教育的创新实践:论坛剧场 —— 一种“革命的预演”
01:14:52 不止是基于个人想象的“角色扮演”,真正通过倾听与对话看见对方是第一步
* 故事1:当一个快50岁的老师说:“你知道吗?除了孩子的问题,我从来没有主动跟家长联系过”
* 故事2:当一个副校长说“我终于不再害怕跟家长对话,终于不再害怕走近家长了”
Section 3 44岁成为“高危”新手妈妈:在现场的体验与思考
1:21:32 以孩子为师:妈妈是一个“成为”(becoming)的过程
1:29:00 有时候教育真像我给孩子用的安抚奶嘴,塞进嘴里不哭了,安静了,但真正的问题也被掩盖住了
1:32:05 成为妈妈之后的“具身化”体验:乳腺管痉挛、排恶露、涨奶痛到哭…… 让我愿意更相信自己的直觉与经验,而不是“专家建议”
1:36:18 育儿这件事一旦有了坐标系,就有了好和坏,就有了焦虑与恐慌
1:36:36教育就是为了制造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Section 4 答听友问
1:40:57 提问者1:Irene(上海,家长)
当我的家庭践行正面管教和SEL时,会受到不践行这些理念家庭的影响。比如昨天我在安慰摔倒的儿子时会被另一个孩子用很“大人”的语气说“你不要扶他,他应该自己站起来。他不能哭,他如果笑了就忘记疼了”,OMG,这是一个六岁孩子对我说的话,而且他觉得自己无比正确。不过后来我儿子拒绝了这个孩子邀请他一起玩国际象棋的邀请。
1:48:04 提问者2: Anna(上海,家长)
1.正面管教会不会培养出孩子软绵绵性格反而容易被欺负吗 2.如果应对校园霸凌?如何避免校园霸凌?
1:50:27 提问者3:小猫老师(杭州,教师)
大班课的时候,正面管教的一些技巧似乎有些无力。(……)温柔而坚定,似乎有时候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1:56:59 提问者4:瓦伦君(杭州,教师)
作为老师,我非常认同SEL的方法。但面对从未学习过SEL的青春期孩子无法拿出课堂时间(学科教培)系统学习SEL的情景下,有没有更高效的应用指导?(目前的应用更多是点对点,一对一的课前或课后沟通。但是强调课堂效率的情景下,如果有冲突发生。做什么样的班级管理才能兼顾有序课堂与践行SEL)
🧩 播客图文/逐字稿
节目精华图文稿:@公众号【CoChildren】
如需逐字稿,可在公众号后台回复【Co03】获取
🧩更多阅读
访刘湘燕:当“情商课”进入校园:情感真的能被教会吗?
📢 活动预告(线上演讲@5月7日;线下工作坊@5月19日)
刘湘燕老师会作为6位嘉宾之一,在2023哈佛教育学院中国校友会教育论坛中分享更多实践故事,也有线下工作坊可近距离体验。
活动详情请戳👉哈佛教育人|2023改变大会邀请您学以至“变”
🧩节目制作
全流程制作 / Fiona
视觉设计 / Malcolm
主题曲《和你在一起》/ Monkey
音效 / Free Music @Apple Garage Band
📩 来CoChildren :串台/做客/推荐嘉宾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cochildren
📷 封面图(by 刘湘燕)
“幕布被拉开的瞬间期待着教育的发生”
带着从2018开始在SEL/正面管教的教育实践中所积累的困惑,前段时间我重新做起了关于情感教育相关领域的探究,过程中意外发现教育学者刘湘燕老师的这本《让我听见你:社会情感学习的叙事探究》书中跨文化、女性主义、批判主义的分析给了我审视自我困境不同的视角。看完这本书仍觉很不过瘾,于是邀请刘老师来播客里聊聊天,听听更多故事。
本期节目我们不只是囿于SEL/正面管教的框架,而是跳出它,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情感教育这件事。
🧩本期Guest Speaker:刘湘燕
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教育学博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聚焦教师情感和具身化叙事探究,从女性主义和批判教育学视角,探索论坛剧场在教师成长和发展领域的应用。
🧩 收听导引
Intro
01:55 开场介绍
Section 1 对SEL态度转变背后的思考与体悟:萌生兴趣→热情拥护→完全改观
04:34 “做”教育 or “讲”教育?
10:45 基于“缺陷模式”的教育总让我们很简单粗暴地把问题归结到个体身上,却忽略了教育所处的复杂情境
14:50 文字中心主义带来的问题:我不会说“忧郁”这个词,就能说明我的这种情感认知能力很低吗?
17:15 SEL班会课上老师要求孩子们给妈妈写一封信,可孩子说“我的妈妈不认识字”
20:06 为什么用叙事探究的方式研究SEL?个体的真问题在宏观政策与制度层面可能会被忽视。
21:00 不同文化之中对于情感和社交的理解不同,迁移过来的课程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
26:23 SEL和正面管教在起源地(美国)本身的局限性:忽略了因社会阶层、种族、族裔的不同育儿方式产生的巨大差异
29:53 保持警惕:类似于“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是谁提出来的?为什么提出来?从哪提出来的?
30:47 “育儿先育己”带来的“自我暴政”:为什么要成为那个理想中“更好的自己”?那个“更好”又是什么?
34:13 知识本身是矛盾和冲突的:不同育儿书里不同理论,我到底该听谁的?
Section 2 跳出SEL的框架,转向基于女性主义视角和后结构主义视角的教师情感研究
36:34 “小孩不会控制情绪是因为ta大脑发育不成熟,你是发育成熟的大人,怎么还不会控制情绪?”
38:39 性别的二元对立导致情感的二元对立:理性 = 男性 vs 感性 = 女性
39:51 情感的“具身性”被忽视:深呼吸就能把愤怒的情绪“解决”了吗?
41:30 另一种视角看“复杂”的情感:融合于社会x政治x历史……之中
50:19 情感的操演:小学校长要求老师化美美的妆、穿漂亮的衣服,因为“只有你这样精神饱满地面对孩子,他们才能集中精力听课”
01:02:06 我们几千年来的教育里一直都蕴含着社会情感学习,只不过是这个时代把它单独拎出来,造了个词叫做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01:05:32 一边学习接纳不同,一边又要接受“统一”的社会情感能力培养模式
01:08:51 教师情感教育的创新实践:论坛剧场 —— 一种“革命的预演”
01:14:52 不止是基于个人想象的“角色扮演”,真正通过倾听与对话看见对方是第一步
* 故事1:当一个快50岁的老师说:“你知道吗?除了孩子的问题,我从来没有主动跟家长联系过”
* 故事2:当一个副校长说“我终于不再害怕跟家长对话,终于不再害怕走近家长了”
Section 3 44岁成为“高危”新手妈妈:在现场的体验与思考
1:21:32 以孩子为师:妈妈是一个“成为”(becoming)的过程
1:29:00 有时候教育真像我给孩子用的安抚奶嘴,塞进嘴里不哭了,安静了,但真正的问题也被掩盖住了
1:32:05 成为妈妈之后的“具身化”体验:乳腺管痉挛、排恶露、涨奶痛到哭…… 让我愿意更相信自己的直觉与经验,而不是“专家建议”
1:36:18 育儿这件事一旦有了坐标系,就有了好和坏,就有了焦虑与恐慌
1:36:36教育就是为了制造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Section 4 答听友问
1:40:57 提问者1:Irene(上海,家长)
当我的家庭践行正面管教和SEL时,会受到不践行这些理念家庭的影响。比如昨天我在安慰摔倒的儿子时会被另一个孩子用很“大人”的语气说“你不要扶他,他应该自己站起来。他不能哭,他如果笑了就忘记疼了”,OMG,这是一个六岁孩子对我说的话,而且他觉得自己无比正确。不过后来我儿子拒绝了这个孩子邀请他一起玩国际象棋的邀请。
1:48:04 提问者2: Anna(上海,家长)
1.正面管教会不会培养出孩子软绵绵性格反而容易被欺负吗 2.如果应对校园霸凌?如何避免校园霸凌?
1:50:27 提问者3:小猫老师(杭州,教师)
大班课的时候,正面管教的一些技巧似乎有些无力。(……)温柔而坚定,似乎有时候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1:56:59 提问者4:瓦伦君(杭州,教师)
作为老师,我非常认同SEL的方法。但面对从未学习过SEL的青春期孩子无法拿出课堂时间(学科教培)系统学习SEL的情景下,有没有更高效的应用指导?(目前的应用更多是点对点,一对一的课前或课后沟通。但是强调课堂效率的情景下,如果有冲突发生。做什么样的班级管理才能兼顾有序课堂与践行SEL)
🧩 播客图文/逐字稿
节目精华图文稿:@公众号【CoChildren】
如需逐字稿,可在公众号后台回复【Co03】获取
🧩更多阅读
访刘湘燕:当“情商课”进入校园:情感真的能被教会吗?
📢 活动预告(线上演讲@5月7日;线下工作坊@5月19日)
刘湘燕老师会作为6位嘉宾之一,在2023哈佛教育学院中国校友会教育论坛中分享更多实践故事,也有线下工作坊可近距离体验。
活动详情请戳👉哈佛教育人|2023改变大会邀请您学以至“变”
🧩节目制作
全流程制作 / Fiona
视觉设计 / Malcolm
主题曲《和你在一起》/ Monkey
音效 / Free Music @Apple Garage Band
📩 来CoChildren :串台/做客/推荐嘉宾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cochildren
📷 封面图(by 刘湘燕)
“幕布被拉开的瞬间期待着教育的发生”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给平行宇宙
2年前
上海
3
这期节目太惊喜了,作为一位小朋友的家长,同时我也非常关注儿童教育领域,在疫情三年也成为了社区自然教育导师。SEL这个话题一直关注,床头还放着《促进儿童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基于教师的反思性实践》本期节目还延伸了女性主义,学习探究。不一样的视角,希望老师们以后来上海线下分享。

EverCc
2年前
重庆
2
Prepare the child for the road, not the road for the child.

CoChildren
2年前
浙江
2
代替提问的听友小猫老师来这里发一段评论:
两个点让我印象深刻:
1. 教育是“做”出来的。访谈中提到了社会情感课,它不是一门“课程”,它是可以在生活中处处体现的,它是润物细无声地浸润着孩子们,潜移默化影响的。如果只是在课堂上这样子说,这样子做,生活中不去实践,那其实它就只是一门课,没什么意义;
2. 素质教育、应试教育,都有一个目的,让孩子有所成,学业有成就,艺术能考级等等。学习、教育,都是为了孩子自我的提升。有时候大人为了自己的“目的”(例如不能比其他孩子差,必须要考上非常好的学校等),大人自己的焦虑带给了孩子,导致孩子有了心理压力。我有时候经常跟幼升小的家长沟通,他们自己的焦虑,其实是会影响孩子的。他们觉得孩子上小学了会很忙,时间来不及,每天给孩子安排得满满的。可是大部分时候,小朋友都是被动接受这些安排,就会出现逆反、发脾气、沉默寡言。所以社会情感,不仅仅是孩子们要学会的,大人同样也要学。
听到教育是“做”出来的这一点,我立马就想到了“教育即生活”,教育不仅仅限于学校的。还有一句话就是“孩子是需要被听见的”。

CoChildren
2年前
浙江
2
base在北京的伙伴可以在5.17参加线下工作坊哟!(具体看shownotes)~ 其他伙伴欢迎大家来评论区聊聊天呀!

Nananana老师
2年前
北京
1
更好的成为自己! 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呀
Lana_VvzL
2年前
浙江
1
我觉得这种自责和批评是因为在自身成长过程中受到过创伤或者说认为不够好的情况,在和他人的对照中,认可他人而不是自己

夏日凉风999
2年前
北京
1
1:29:23 等孩子长到四五岁,你需要做家务等等,她在那不停地“妈”“妈”“妈”,啊,真的头大…甜蜜的负担吧…等有一天ta长大了,也不会这么甜蜜地喊你了;但是现在她如此依赖你,你却不能放下手中的家务去陪她,只能抽空去陪她…
HD998858y
1年前
北京
1
节目内容有亮点。只是主播对嘉宾所说的话,反应比较大(比如笑声和喘息声),稍有点影响听感了

青梦-教育创变者
1年前
四川
1
1:00:58 你们放心,待我们老师呈现真实的自己后,麻烦和冷漠会更多……

大强Malcolm
2年前
浙江
1
刘老师的声音真好听啊!听着听着我顿悟到了一个点,原来身边的一饭一勺,也可以是极具启发意义的。播客中刘老师从安抚奶嘴的案例中,抽象到现象与本质的思考,太妙了!
听完刘老师的分享再看这本书的封面元素,我大胆猜测其符号构成是“奶嘴”,阿哈哈哈🤓

EverCc
2年前
重庆
0
从feacher来,喜欢这个成人向的教育节目❤️

夏日凉风999
2年前
北京
0
56:54 对啊,已经很累了却还要绷着一根弦,要温柔,就很想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