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73分钟
播放:
5.6万
发布:
4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我们和社会学学者孙哲、工作文化研究者王行坤一起,聊了聊“零工经济”时代的困境与出路。
【本期介绍】
零工经济(Gig Economy),通常指由短期、临时、任务导向型的工作组成的劳动体系。这类工作往往通过互联网平台撮合,比如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也包括广泛意义上的数字游民群体。零工以“灵活”与自由著称,但也意味着缺乏长期合同、社会保障与职业晋升路径。
而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中,“灵活就业”成为热词,“稳定工作”成了被怀念和渴望的对象。这一转变反映出人们对于工作保障与自由之间矛盾关系的体察。
但是,不同的零工群体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比如数字游民与外卖员,他们在工作方式与生活处境有着怎样的分野?相比于传统的白领和蓝领,零工面对的真正焦虑是什么?个人工作的不稳定与社会关系的不稳定是对应的吗?在平台与个体的拉扯之外,零工作为一种劳动形态,是否仍蕴藏某种被忽视的潜能与想象力?
本期播客试图回答以上问题。
【本期问题青年】
孙哲,上海财经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社会工作(MSW)中心主任,播客《社会学人DAO》主播
王行坤,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编有《“后工作”理论》,在「看理想」开设课程《反思现代工作:打工人如何寻获自由》
阳少,青年志执行主编,「问题青年」主播
【收听指北】
03:40 相比于长期稳定的工作,零工经济具备哪些特点?其对与工作的定义和边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09:06 从历史维度看,“稳定工作”是例外,“灵活用工”才是常态
13:46 从白领、蓝领再到零工,三者面临的困境与焦虑,有何异同?
20:40 “中产想象”的衰退,全球同此凉热。所谓“打工人”,既是广泛的社会自嘲,也是现实的共同命运。
23:08 “零工”的就业趋势不会因制造业的回流而逆转,反而会随着服务业和平台经济的发展愈加普遍。如果不能正视劳动结构的根本变化,就无法真正回应广泛的失落与焦虑感。
26:05 “去技能化”会剥夺人在工作中的意义感,重建意义的关键在于“再技能化”,比如学会一门手艺。
33:09 从《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2》到《派遣员的品格》,影视剧里的零工形象,映射出“不稳定工作”的身份状态,如何在关系里处于失位?
40:58 追求确定感是人的天性。如果把时代的不稳定,当作自己的文化选择,那就彻底失去了提出集体诉求的可能。更值得问的是:要怎样争取社会的托底?
47:18 当劳动市场已无法容纳所有人,就应该换一个视角去理解劳动:不是所有有价值的事都在市场里发生。承认“非市场劳动”的价值,并配套以合理的分配机制,那么更多人就能将时间和能力安放在自己真正愿意、也有社会意义的事上,而不再被迫进入那些他们不愿意、也不适合的岗位。
53:42 香港社工的高收入与高认可度,能给内地带来怎样的启示?
01:09:40 在零工经济的时代,需要重新看见“照护者”的价值,并思考,如何建立一种新的价值系统,来支撑社会的持续运转和情感联结。
*《反思现代工作》课程简介
在现代社会,工作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成为身份的来源和自我实现的途径。但当“内卷”“躺平”“毕业即失业”成为常态,工作也暴露出前所未有的危机:过劳、固化、失控、无意义。
工作的问题,正处于现代社会多重困境的中心,影响着婚恋、生育、消费与健康。我们为何如此依赖工作?而我们的工作,又为何变成了现在这样?
在这门课程中,王行坤老师将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跨学科视角,带领大家回顾工作制度的历史与现实,反思现代工作的本质,并探讨:我们是否有可能走出“以工作为中心”的社会,迈向另一种生活方式。
课程链接👇shop.vistopia.com.cn
【本期音乐】Dandelion Wine - Gregory Alan Isakov
【后期制作】斌仔
【Logo设计】Sam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信公众号「问题青年Wonderers」/「青年志Youthology」、微博 @青年志Youthology 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我们的读者群。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吴_UaU2
4个月前 广东
73
失业人口四个字不能说吗?非得伪装成灵活就业??零工?
不想晚睡的dy
4个月前 北京
35
1:13:16 听到最后觉得好有启发,现在的问题就是原有资本体系下的生产力过剩,而与人切身福祉相关的工作又极其缺乏,我们如何在这样的契机下引导整个社会向善、可持续,是非常重要的政策研究、社会改革的方向。
htmachine
4个月前 上海
27
上海这边的社区食堂/街道食堂/长者食堂、市/区/街道图书馆、社群活动中心/党群活动中心、街道市民健身中心,都是很好的公共服务场所,而且经常聚合在一处。大学也很好,可惜疫情后始终没有恢复开放,一般要预约或刷身份证,可能回不到从前了。
-阳少-
4个月前 北京
21
勘误:33:28有一处口误,主播将《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2》说成了《去有花香的地方》,在此纠正
洇桃Yin
4个月前 重庆
21
52:26 前面还好吧 讲到这里就有点假大空了 已经开始驾驶了,所有的人都在享受:有车房存款、医疗服务和现金流保障了。然而大多数的“灵活就业人员”依然朝不保夕,我看到14 15辍学出来进厂的,19岁小弟弟做娱乐主播说自己挣不了几个钱,吃面的时候求阿姨多放点面条的.....灵活就业剥夺了五险一金,微博的工资甚至让很多人无法吃饱穿暖 再加之每家父母也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爱子女 “捡垃圾”“做nursing”“babysitting”“lifecoaching”都给我听笑了... 何不食肉糜呢。我在游戏公司做行政工作的好朋友都快被裁了 一个月4k单休 公司也是摇摇欲坠,一个hr都换了4家公司,不知灵活就业是否让“没那么有能力的人”,也能在这个时代生存的机会呢?我看不到太多希望。
htmachine
4个月前 上海
17
社会工作这一段很有启发,国外社工是比较专业和细分的,但国内就不清楚了,其实蛮好奇这个职业的工作状态,感觉除了工资偏低,行政任务也会比较多,跟国外社工很不一样,几次接触,都是在找我登记个人信息,或者叫我去不知道有啥用的宣讲会。而且国内的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都叫社工,混在一起。希望这一行会有新的变化吧。
青梦-教育创变者
4个月前 四川
13
19:14 自由职业的第三个年头(颠覆性重新养育一遍的生存性锚点,没有臣服地斗争过),从兴趣出发,发现自己喜欢的满足感越来越少,或许是机会在前,才逐渐产生的复利效应。看着别人过得越来越好(成功学叙事那种),去到了我喜欢的城市,获得名利,内心就会有些许焦虑(去靠近自己吧),但如今在“想全是问题,做了才会有答案”的支持下,暂时接纳了不稳定,且行且珍惜。
春小木
4个月前 广东
12
这期值得反复听呐。最根本还是要有一个托底,有了托底人们才敢更大胆地去做内心觉得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但这是更宏观层面上的人才能做到的。现状是一些工作还是以“物”为衡量标准,收入也不好,根本没有底气去选择和反叛。
小王子_CqCt
4个月前 北京
10
好好活着,看我们以后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本来觉得一天天的没什么意思,听完这期对未来突然又有了点好奇~明天会更好吗?等等看就知道了...
散币游勇
4个月前 湖北
8
做一休三,睡到自然醒,生产过剩消费就是认知劳动比价用国补人人都是老黄牛,货币流通二手还需要溢价激励,有恒产纳税先做股东再成为公民,该印印,该花花,带货司空见惯了内容创造少一点软文营销多些硬气批评。
喵_VQ5y
4个月前 广东
8
很想听,但不知道为什么听着好累
毛毛喜欢吃咖喱
4个月前 浙江
6
日本平均3-5w??胡說八道啊簡直
克明
4个月前 四川
6
宏观来说,没有解法;任何时代'普通人'其实都没有机会否则你就不是普通人。你别说什么“吃不饱饭”,你真的吃不饱饭了吗?微观来说,全是解法,你搞定眼前问题就行了不用看那么多就业指标;我反而觉得这一期更适合使用产业和经济视角(而不是社会学),毕竟'稳定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需要得到澄清,绝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这份工是怎么来的'当然也不会知道'它是怎么没的',稳定工作只有一种例外情况,那就是,别人占你便宜,朝九晚六月休4天,一个月一百块薪水,有够稳定吧。有多少人收多少人,想干多久干多久。
非必要不使用后鼻音
4个月前 广东
6
48:21 48:20 直接发钱可能还太遥远,如果能把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必备条件“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取消,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既然已经规定了领取金额是仅能保障基本生存(当地最低工资的90%),可领取的次数受缴纳失业保险年限限制,且设置了领取次数上限。为什么上班上累了,想休息调整,主动解除劳动合同就不能享受失业保险保障? 限制人的自由,限制人的想象力 有更高欲望的人,不甘自己的时间只有失业保险金的收入,自然会尽快就业(就业后就不再发放失业保险金)
_R1Yk
4个月前 德国
5
32:10 作为手工业从业者,我和朋友们还真的讨论过这个问题,结论是这种三小时的小课本身就是消费活动,这是跟长期课程和技能教学对比出来的,因为我们的自我定位不是老师而是服务者。我们考虑的是,如何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让一个可能从来没做过手工的人做出一件令他自己满意的物品?这个过程不能让他感到挫败,成果包括物品本身和照片得让他有成就感。与之对比,技能的学习是一个漫长又枯燥的过程,没有尝试过手工的人没有这样的体验,即,和肢体建立联系,通过改变物质材料的形态,来制作和创造出一个实体。
HD781931x
4个月前 江西
4
你们最好待在学校里面研究,千万别出来,动不动新加坡,二十多年前的冷饭还在炒,不接一点地气
沿曲面流動
4个月前 广东
3
05:43 这位老师一开口,已经感觉自己坐在教室里听课了
黑黑的可乐
4个月前 湖南
3
认真的听完了,感觉是上了一堂课,但是真正能得到有效内容是没有的,现在真的每个普通人都太难了!(真的是历史上的垃圾时间啊!)
hiiamPenny
4个月前 四川
3
51:32 这一段很有体会,作为大学生真的觉得我们现在很需要引导我们探索兴趣的教育
-阳少-
4个月前 上海
2
本期播客的视频版,也上传B站了,欢迎听友们follow 【“稳定工作”正在消失,我们还剩下什么?|问题青年-哔哩哔哩】 https://b23.tv/tx4O4K4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