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0:26 上一期我们聊了全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一期我们聚焦在中国的宏观经济上面

02:26 情绪影响的是基金本身积极与否,政策影响的是投资方向是不是会跟原来相比,发生一些变化或调整

05:55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的地位,几乎相当于美国的金融和金融相关产业在GDP当中的占比

10:35 二季度的时候,欧洲出现了很大的挑战,不管是因为能源问题、通胀问题,也包括持续的民生或供应链的稳定问题

11:33 在全球范围内,三季度大家争论最多的事情,一个是中国的疫情政策会不会调整,一个是美国经济会不会出现衰退

14:39 拿着1000亿现金在手里头,你总得买点东西,然后你还不能总买一个地方的东西,所以需要不停地调整在这几个主要经济地区,到底应该持有什么比例、持有什么产品、做多大的投资

16:35 全球总量的钱就这么多,大家更多的会配置到哪里,就会导致经济增长,当然资本市场也会发生更好的变化

22:39 中国的经济情况,有点像连续考了两年全班第一,今年突然变成了中上等水平,但是累积看过去三年成绩,还是全年级最靠前的之一

23:16 这三年,中国经济为什么能够增长?

28:22 中国的产业链比较长,吸收通胀的环节比较多,所以在一个全世界高通胀的周期里能够做到相对便宜

32:18 投资市场到底是冷是热,中国会被高配还是低配,这些因素在今年四季度很有可能就会得到相对确定的答案

34:01 2022年的这些经济政策,对我来讲挺有思考意义的

38:12 降杠杆是一个痛苦的经济过程

40:05 要解决一部分消费问题,要解决能源战略安全问题,要解决中国竞争力和大项目投资问题,所以出现了新能源车这个特例

44:02 靠国家掏钱支持基建投资和靠全球需求增长拉动外贸,这两件事都会有挑战

45:51 美国作为最大的火车头被确认衰退,这个时候全球都需要看到你的消费增长判断是不是来你这赚钱和跟你合作

49:04 关于消费,第一个观察的重要切入点是房地产市场

50:25 第二个可以判断的因素,就是要去看疫情和消费之间的平衡问题

52:06 美国GDP里有80%多是服务行业,所以美国一定需要消费起来,且服务行业恢复,经济才有可能增长和持稳

53:50 如果再换一个方式来刺激中国经济的话,就是要把弹性最大的部分拉起来,可选消费其实也是中国手里面扣的最大一张牌

54:48 今年选取的这套组合拳,是靠花政府的钱稳住中国经济的基本盘,我们也需要留一些在所有人都亮完牌之后能够出的底牌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主播...
李翔李翔
李丰FreeSvc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安娜VV007
2年前 四川
1
38:36 有一个疑问,现在2023年2月,楼市的限购放开了,请问如何看待,此前讲的2016年最后一次放开,如何理解呢?谢谢
宝参
2年前 浙江
1
丰叔的声音非常像达康书记!
PakyuM
2年前 浙江
1
在最后的政策工具箱里,一方面拉动消费,一方面投资杠杆。我感觉现在这里面有内生性的矛盾;想要拉动消费需要动用税收杠杆,比如减税,但是减税是通过缩小短期的财政规模来促进总的交易规模,同时,还需要有整个消费品生产能力的跟上,我们假设生产端的传导是快速,比如两个月内就能搞定的;同时居民的存款规模是有的;前面这三个条件,我感觉不说很难达成,但是确实有困难。另一方面支出投资来扩张经济,财政已经没钱了吧,而且还要减税,那就是将低信贷成本和举债;当下我们的债务规模还能扩大吗,信贷成本如果将低,滞胀的风险我们能承受吗。所以这里面有很多必须要做的事情没有聊,比如缩小不必要的财政支出,但是这个做得到吗,我很怀疑。希望解惑
小凡_MNrm
2年前 广东
1
19:28 讲的太好了,这段外资配置的全球排序的思考逻辑,由于美国技术性衰退后,导致超配的美元资产提高了对中国资产的配置优先级,从宏观上解释了这一轮港股的上涨
Caroline_aVID
2年前 上海
1
44:12 讲的真好
Tamarama
2年前 广东
1
质量非常高👍
HaHauChi
2年前 中国香港
1
這期節目值得反覆聽 細琢
李光
2年前 北京
1
很棒!能不能经常请丰叔来做分享?
Connor
2年前 上海
1
23:27 边际和预期就结论相反了,而投资看边际和预期
马鹿的野狐禅
2年前 重庆
2
这么好的内容不上首页可惜了。
Alex阿立
2年前 北京
2
每次听丰叔聊天 逻辑行云流水的爽快感就停不下来
上官剑
2年前 浙江
2
通透!!!
李小四
2年前 北京
2
10:25 美国23万亿,欧洲20万亿,中国18万亿,三家占全球2/3
shahuozi
2年前 湖北
2
听一遍都不过瘾,再听,讲得太好了,清晰明了
风花
2年前 北京
3
能有文字稿就更好了
sopching
2年前 上海
4
听了两遍!丰叔的学识,逻辑和表达太好了,听的好过瘾
HD10270029
2年前 浙江
4
音质不太好
HD472231p
2年前 云南
10
woc讲的太好 能不能每周都来一期
李翔李翔
2年前 云南
20
丰叔在里面用的视角,是从一个全球投资者的视角来看,怎么把钱在不同经济体之间腾挪配置,从这个抽离的视角,来看对中国、美国和欧洲这三个大经济体的增长预期。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独特的角度。
Diiiiiiiii
2年前 北京
29
一些key takeways: - 中国这几年的经济其实没有那么糟糕。以本币计算(不考虑美元升值),2022Q2相比2019Q4,中国增长了11%,越南大概10%,印度也不错,对应的,美国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好,大概5-6%,德国、日本更差一些。大家感觉中国差,用考试来举例子,是因为2020年中国突然考上了全班第一,2021年又是全班第一,但2022年一下子从全班第一掉到了中等水平, 但是累计看过去三年其实还是靠前的水平; - 过去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逻辑。GDP三驾马车:出口、基建(政府投资)、消费。2020年GDP涨了2.2%,主要靠出口,因为中国供应链在全球率先恢复,并且大量出口抗疫物资(占外贸出口的40%),拉动中国成为当年全球唯一实现GDP正增长的国家;2021年GDP涨了8.1%,其中2/3来自消费(2020年的基数较低),20%来自出口外贸,其余10+%来自基建; - 今年的情况。2022年的目标是GDP+5.5%,但挑战很大,因为疫情导致消费几乎没有增长(除了汽车之外都是降的),逼着政府只能加大基建投资(赤字规模6万亿,大幅度超预算,主要投在了能源以及物流、运输等制造业相关的支持上),以抵消消费(尤其是房地产)的负面影响。另外,2022年的出口其实是超预期的,因为在全球通胀的大背景下,中国的PPI控制得还不错,导致中国生产制造的产品相对便宜,有价格优势,但随着通胀被逐渐控制住,这个优势会变小。最近2个月已经看到了出口放缓的情况; - 中国在切换经济增长引擎。老引擎是房地产。房地产在增加值方面占中国GDP的11%,加上上下游的(维修、家电等)房地产相关消费行业占25%。房地产行业之于中国相当于金融行业之于美国。但中国确实在下决心解决房地产的问题,从21年下半年开始相关政策出台,虽然22年经济增长遇到较大挑战,但国家这次没有“保”房地产,而是宁可牺牲经济增速也要出清房地产的风险。中国最后一次给房地产松绑是2016年的春节(打开了限购),之后一直在收紧、降杠杆,虽然很痛苦但决心没变。未来房地产不会继续高增长,但依旧要企稳,毕竟中国人的财富有2/3在房产里,所以房地产不能再爆雷,给消费者足够的安全感和信心; - 新增长引擎是新能源车和服务业。短期来看,最近几年取代房地产的新增长引擎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它集“消费+能源安全+基建投资+国际竞争力”多个概念于一体,虽然没有房地产那么大,但上下游加在一起也有GDP10%左右的体量。于是从2016年开始切换引擎,通过购置税减免来提升新能源车的销售,300亿的购置税减免拉动了1200亿的销售,大概4倍以上的杠杆,这个效果大概能持续1年半,到2023年。中长期来看,引擎是服务业,因为服务业的需求弹性很大。中国的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原本在一个上升周期中,但在过去2年半的疫情中占比是下降的,从56%下降到54%,而美国是80%。随着疫情政策的调整,房地产的企稳,人们生活确定性的提高,消费者信心的增强(不是把钱都存在银行里),希望服务业能够重回上升轨道; - 全球资本的配置逻辑,归根到底是信心问题,是确定性的问题。在21年Q4和22年Q1,因为海外疫情的好转和消费的复苏,资本倾向是美国>欧洲>中国;22Q2开始欧洲的供应链、能源相继出问题,且短期内无法解决,于是变成了美国>中国>欧洲;22Q3,美国GDP连续两个季度出现环比下降,出现衰退的前兆,不确定性增加,所以如果中国疫情相关政策的确定性变强,那么未来有可能出现中国>美国>欧洲的情况。当然,如果中国的情况持续恶化,而欧洲的能源和通胀得到控制,也不排除变成美国>欧洲>中国; - 衰退中的投资逻辑。一二级市场在最重要的时间点上是同周期的,比如2000年的bubble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但当二级市场的回报开始出现较长时间的挑战时,一级市场反而会更好,因为一级市场投资回报周期长,预期与二级市场能形成错配(一级市场往往周期更短,因为募资后无论经济冷热几年内必须投完)。另外,技术创新一般发生在相对经济低迷的周期,因为人会更专注,浮躁情绪会变少。 总的来说,GDP三驾马车的出口、基建、消费,都遇到了不同的挑战。出口的挑战在于去全球化和欧美供应链的回流,基建的挑战在于投资效率的下降(该投的都投了),而最关键的消费,挑战在于消费者信心的恢复与日常经济生活的恢复。同时,美国在平衡通胀和就业以及应对衰退上的挑战也不小。我们能否抓住这个机会率先反弹,重新考回全班第一,或者继续跌跌不休,变成垫底的学生,就要考验领导们的智慧与定力了。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