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0:18 我有一个企业家朋友刚从东南亚回来,他说新加坡那边人人都在读辜朝明的《大衰退》
01:01 很多专家都认为,房贷是是普通人有机会占银行便宜的唯一一次机会,但作为个体不会这么想
02:02 大家不敢借钱,更愿意存钱,主要是由对未来的收入和个人的职业发展是否有信心决定的
03:05 凡事都需要对比,信心是建立在比较基础上的
08:28 四季度的哪些信号会让你认为它是向好的,或者是上升周期的一个表现?
10:37 从结果上看,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不一定是同周期,也不一定是负相关,但在最顶和最底的时候基本上是同向的
11:52 如果我们假设未来三年全球经济都不会好了,那么一级市场也许就会变得比二级市场更容易吸引资金配置
12:27 一般来讲,技术创新周期更多发生在经济相对低迷的时候
13:43 虽然一级市场跟二级市场在剧烈变动的节点上跌落的幅度是差不多的,但它的“寒冬”短很多
16:50 我跟我们一级市场的同事说,今年在大家都很冷的情况下,相对控制好质量,能投的尽量投
18:10 风险投资和今天最热闹的芯片相关的半导体领域,它们的起源都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硅谷
19:07 中国在硬科技某些领域还有一些有机会去投的项目,从全球范围来看,技术创新进入到一个相对摸索和停滞的周期了吗?
19:47 在有一些领域当中,其实大家还处于刚进入科学发现和创新的蓝海阶段
20:52 当前这个阶段,科技领域本身出现了非常多应用层面和研发层面的融合
21:11 合成生物学最早的时候其实叫做发酵工业,这听起来非常不性感,但因为今天它跟新药研发、基因编辑、生物计算以及中国的产业都相关,所以它突然一下就“热”了
23:07 今年我问见到的所有投资人最近在看什么项目,他们的答案一模一样:芯片、储能、合成生物
23:47 有意思的地方是,这些投合成生物的里面,分别集合了之前投消费、TMT、AI制药和医疗的人
25:42 每一个学科发展和进步的路上,都可能会或快或慢地遇到一些阶段和天花板,但它们连起来的地方,是之前从来没有被系统性作为生产力或科技水平开发过的方向
28:48 投交叉领域,对基金本身的管理和组织架构提出很大的挑战,对投资决策、信息共享和看待事物的角度上也有更多的要求
30:11 中国这么大规模的消费市场加上非常长且全的产业链,它们的交叉点不会只发生在一件事上,在这个短期阶段来看,这是我称之为最大的中国机会
33:36 第一,你需要想清楚你是不是在一个足够大或者即将发展成为足够大的行业;第二,你一定要确定的是,今天比昨天好一点,明天比今天好一点
35:57 失去了外部的衡量进步最直观的标尺,我怎么能确定自己比昨天好一点呢?
38:00 茅台的市值超过腾讯和阿里,它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暂时现象,还是说它已经成为一个确定性的趋势?
【本期相关】
00:27 《大衰退:如何在金融风暴中幸存和发展》,作者辜朝明。这本书的核心洞见是提出了一种经济衰退的新解释:资产负债表衰退。简单而言就是,公司赚了钱会先选择去减少债务,而不是继续投资。
10:14 《风险投资史》 ,作者塞巴斯蒂安·马拉比,金融历史学家、两届普利策奖得主。该书由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教授翻译,主要从风投发展的历史,看风投是如何塑造科技创新和全球经济的。
19:01 唐·瓦伦丁,红杉资本创始人、硅谷风险投资之父,被誉为风险投资四大巨头之一。在仙童半导体和美国国家半导体工作后,成立红杉资本。参与投资的公司包括甲骨文、思科、雅虎、谷歌、苹果等。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