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我发现自己兴趣减退、嗜睡、莫名低落,掐指一算我发现自己又进入抑郁状态了。这次有点纳闷,也没发生啥大事,我怎么就不对劲了呢?最后我从抑郁的定义出发,我发现我果然是把愤怒指向自身了。本期节目我和大家分享了抑郁情绪是怎么一步步产生的,我们又可以如何去应对。如果大家想成为自己的咨询师,最简单的日常训练就是觉察和接纳,我也在节目里分享了日常觉察的思路框架。节目最后我对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进行了简单科普,并深感“当一个人不再非黑即白,往往也会更无力”,这也是成长的代价吧。
本期shownotes:
4:26 生活也没把我怎么样,我怎么就抑郁了呢?
6:20 对自己的不满:我怎么还被这件事继续影响?
7:35 承认仍然在意这段关系,我会觉得很有些丢人
9:07 羞耻是一个很难承受的情绪
13:35 人际间最有杀伤力的话:至于吗,多大点事啊;你傻啊,这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吗
18:10 接纳自己是一种超级有效的自我安抚
18:47 “你怎么就xx”会让受伤的自我进一步感到无能
20:30 慢慢培养咨询师的功能:觉察和接纳
21:33 抑郁和焦虑有什么区别和不同
23:30 玩笑话:不善良的人不会抑郁,不负责的人不会焦虑
25:01 当能够看到世界的复杂性和不同人的主观视角,往往也会更无力
--------------------------------------------------
我是一名成长中的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个热爱表达的内容创作者。
这两个身份看似有些矛盾:前者更多的时候在倾听、在关注他人,而后者更多的时候在表达、在彰显自我;但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处理这两种关系:和他人、和自己。
简单粗暴地说,处理好这两种关系,我们可以拥有90%的生活满意度。但很可惜,因为大大小小的未经处理的创伤,我们和【关系】的关系总是有很多障碍。
关系-需求-情绪,三者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在一个效率至上的功绩主义社会,很少有一个空间去承载和关注我们的感受。那么「词不达意」便是一个树洞,所有说不清楚的,都可以在这里试着去感受、去体验、去表达。
这里是【个人感受】的长久庇护所,No Judg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