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导语-

还记得那场的纸飞机比赛吗?

放学回家,将书包一丢,也将妈妈的「别太晚回来吃饭」丢在了耳后,肆无忌惮地玩到西山日落,妈妈也只是无奈地摸摸你的头。

还记得爸爸出差后带回来的一大包果冻吗?

精致的塑胶小书包是可以在好朋友面前炫耀的「最佳时尚单品」,软糯甜腻的口感是夏日午后最美好的回忆。

硬币的另一面呢?

是一遍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念叨,是在家族群里分享完旅游照后「为什么乱花钱」的指责,是委屈抱怨时收到的「怎么不从你自己身上找原因」的质疑……

纠结内敛的中国式亲子关系里往往是温情与残酷相伴而生,这并非个例,当我们撕开「温情」的面具和童年滤镜,无论是北美鸡娃还是海淀家长,也无论东亚卷还是欧洲躺,每个人的童年都无法被单一地定义,每个家庭的亲子关系也独特且复杂。本期节目中,我们通过阅读《不平等的童年》《父母:挑战》两本书,从不同国家、不同阶级父母的养育观念出发,回观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亲子关系困境,思考我们如何在不平等的童年治愈自己,一起聊聊亲子关系里的挣扎与领悟。

但愿曾经夕阳映照在操场上的那一缕光会继续照亮我们

 

-收听贴士-

  • 02:00 郑钦文和全红婵-协作培养模式与成就自然成长模式造就的两种不同的奥运冠军
  • 03:05 中产的协作培养是父母为孩子安身立命做出的长远规划
  • 03:18 工人与贫困阶级父母最大的目标是让孩子平安长大、分辨善恶,而非培养兴趣
  • 03:47 另一种全方位培养的例子-江旻憓
  • 05:00 协作培养最重要的事情-时间安排
  • 06:16 辅助转场和交通通勤对于工人和贫困阶级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困难
  • 07:27 郑钦文、江旻憓、谷爱凌,中产阶级的科学培养和分工协作
  • 08:01 中产的养育困境- 除开成功的少部分人,大部分孩子对于自主安排时间的无措感
  • 08:59 为了兴趣班而牺牲掉的与家人吃饭的时间,值得吗?
  • 09:50 我们的童年-孩子与亲属的深厚情谊
  • 12:00 两种培养模式在沟通能力上的差异-与同龄人的沟通还是与成年人的平等沟通?
  • 13:08同龄人眼中的孩子王在大人面前却无所适从-从父母身上习得的局促感和不自信
  • 14:25 自信与大人沟通并敢于直视对方眼睛的中产阶级孩子
  • 15:42提前导入社会关系之中并能够快速融入社会的中产阶级孩子VS 长期被教育听大人话的、畏惧权威的工人与贫困阶级孩子
  • 16:31 被「标准化」规训的工人阶级孩子-听话就好、规则生活就好
  • 16:54 被「标准化」侵袭的中产阶级孩子-早教班、学钢琴、研学团
  • 17:24 六千万的中国琴童-究竟是兴趣培养还是尝试打通上升通道、彰显品味和暗示家庭财富的工具?
  • 19:12 中产的困境-快乐的阈值被拉高
  • 20:12 游戏人生-太常被全然安排的孩子如同游戏中练级练号,容错感很低
  • 21:55 人生只需要主线任务还是可以多开几个支线任务探索世界呢?
  • 22:37 拥有「自主权」和「可能性」是否又意味着脱序行为和走弯路的风险?
  • 24:24 纪录片《人生七年》展现出的不同阶级孩子的一生-七岁就想上剑桥的贵族小孩和长大就想结婚的工人阶级孩子
  • 25:40 脱离被老师父母掌控的人生后去流浪的中产阶级孩子
  • 26:11 知足常乐的工人阶级孩子-拥有来自家庭的自由与关爱
  • 27:25 或早或晚,人生总要经历对于自己内心的探索,但执行力和自律可能对于「成功」都至关重要
  • 29:10 中国充满内卷,而国外就全是快乐教育吗?-对国外的观察
  • 29:50 欧洲视角-花大量时间进行户外运动的挪威家庭
  • 31:40 《他乡的童年》导演周轶君在新西兰的观察:孩子之间自由玩耍打闹的自主权
  • 32:30澳洲更不明确的阶级分野与教养差异
  • 34:06 更「平等」的北欧与更「自由」的人生选择
  • 35:30 不「唯精英论」国家是否又会缺乏「成为精英」的动力?
  • 36:40 世界巨大的两极分化-ABCD妈的精英养娃模式VS 山区多子女贫困家庭的自然养娃模式:
  • 38:30 被投注了全部资源与爱的孩子-每个女孩都想成为王诗龄?
  • 39:59 父母对自己的期待和对孩子的期待-自带高要求的海淀家长
  • 42:41 学校资源匮乏、效率低下以及家长畏惧权威,让有学习障碍的孩子无法得到及时注意和帮助
  • 43:23 阅读障碍或许只是因为字号太小了?
  • 44:24 对有障碍的孩子缺乏关注可能是整个社会和制度环境的问题
  • 45:19 被耽误的神童张炘炀-被父母操控的人生
  • 46:44 学校和社会的权力应该与父母的权力适当抗衡-澳洲和美国的社会强制力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
  • 48:15 教育孩子应该是以孩子为圆心而非以父母的欲望为圆心
  • 48:48 成人儿童化与儿童成人化,父母介入孩子生活的尺度在哪里?
  • 49:54 从小到大的家长群-被拉进来的家长是在参与协作培养还是被学校转嫁教育责任?
  • 51:54 《抓娃娃》-教育版的《楚门的世界》?
  • 53:08 “高考这一天反叛是不是太可惜了?”-被「洗脑」的我们
  • 53:42 东亚父母的教育逻辑-没苦硬吃、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54:20 《不平等的童年》中美国中产父母为了给孩子营造自如感,不会轻易让孩子知道家里的经济状况
  • 55:00 就算是父母也不应该考验孩子的人性
  • 55:52 中国式家长的愧疚教育造成的孩子的「不配得感」-涉过愤怒的海与亲子关系的道德困境
  • 57:05 父母的理性选择与情感勒索-项飚谈「人的再生产」
  • 58:30 跳出道德困境、重新养育自己的成年人
  • 01:00 重新养育自己首先要经济独立,其次是有割离伤害的勇气
  • 01:01:32我家那闺女-卢昱晓VS柳岩,两种家庭环境养育出的不同女孩
  • 01:02:58打压式教育背后是封建等级结构的代际传承-冤冤相报何时了
  • 01:03:49我们这一代人开始实践「爱的教育」
  • 01:05:42张爱玲《茉莉香片》-被打压式教育扭曲的男孩
  • 01:07:16亲子关系不止局限于亲和子,也会向上追溯到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
  • 01:07:46缺位的父亲和由此带来的家庭矛盾VS父亲参与教育对于家庭和谐的帮助
  • 01:09:08北欧夫妻一起修产假,制度保障对家庭和谐与亲子教养的加持
  • 01:09:26花生、花椒和花皮成长过程中的「父亲时间」
  • 01:14:45降低对于男孩和女孩的不同预期可以让他们更自由地发展
  • 01:16:50如何去合理地对待不同的孩子-请回答1988里被忽视的德善、美国不同阶级的多个孩子之间的竞争or互相依赖
  • 01:21:11新型亲子关系-让孩子成为你的搭子是不是一种对孩子的压力呢?
  • 01:23:40长大后的我们开始面临父母的情感期待-逃离还是和解?
  • 01:23:29每一个家庭都经历过一样的快乐和悲伤,但家庭会永远存在于我们生命历程中
  • 01:25:15结语-马上要成为妈妈的花生的内心独白
  • 01:27:24 下期预告:晚清女性眼中的世界-单士厘《癸卯旅行记》、吕碧城《欧美漫游录》

 

-本期提到的书与电影-

  • 《不平等的童年》,作者:安妮特·拉鲁(Annette Lareau)
  • 《父母:挑战》,作者:鲁道夫·德雷克斯(Rudolf Dreikurs)
  • 《倾城之恋》之《茉莉香片》,作者:张爱玲
  • 《美国往事》,导演:赛尔乔·莱昂内 (Sergio Leone)
  • 《人生七年》,出品:BBC
  • 《他乡的童年》,导演:周轶君
  • 《涉过愤怒的海》,导演:曹保平
  • 《抓娃娃》,导演:闫非、彭大魔
  • 《楚门的世界》,导演:彼得·威尔(Peter Weir)

 

-本期主播-

  • 「真的要生了」的花生
  • 爸爸说「听写可以用抄」的花皮
  • 认为「平等的爱最重要」的花椒

-音乐-

  • 开场白-《玫瑰故事》
  • 希林娜依高-《Shine Brighter》
主播...
你花生了没
是颗花椒
开个花皮卡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Z_cxVA
6个月前 贵州
0
老师将小孩教育问题归还于小孩父母来进行这个点。站在我的角度分析主要是以下两个点,首先教师除教学外有太多的额外工作,真正投身到教学中的时间被严重压缩;其次就是在这么卷的环境下,很多教育过程被太过细化,学科作业、课外阅读、综合素质培养、手工作业、作业打卡、作业视频打卡等太多太多项目,一个班级光靠班主任完全没办法去监督完成,不得不让家长协助。
YOKO的非遗作坊
4天前 浙江
0
不好意思还是想指出一下江旻憓的发音“旻 min”哈(不过想到主播的口误有时候变成了打假的证据也觉得这种口误很可爱☺️)
美味堡堡
3周前 山东
0
04:17 个人认为谷爱凌和江雯憓不是中产,是精英阶层
HD534682z
3个月前 意大利
0
15:07 有点不太舒服的是听到分享的书里说中产阶级的小男孩们从小和大人握手,为什么一定是小男孩呢
蝴蝶成精
6个月前 四川
0
22:01 这个top2+牛津的博主还是受到绩优主义的迫害
加二++
6个月前 未知
0
50:40 感觉是教育有了商业的意味,教育学生变成了给家长一种交代
182cyj
6个月前 江苏
0
有没有考虑到这一种孩子呢?他们家既是工人阶级,然后又不让你自由,又想让你好好学习,但是又没有钱,然后你的性格就变成了又胆怯懦弱 又没有钱 也没有所谓的自由感
哎呦呦_V1Hy
6个月前 天津
0
1:16:45 在低产家庭中的多子女家庭由于各种资源的局限性,子女间产生竞争关系是必然的。《自私的基因》中也有相似的观点,父母对子女的“亲代投资”会影响后续在生活中的决策,同时孩子也会使用“策略”获得父母的关注和资源。因此,作为多子女家庭中的一员我悲观的认为“一碗水端平”是做不到的。
小宇宙里的一颗星
7个月前 北京
0
1:07:32 说的很对!
星绒茶
7个月前 广东
0
什么烂书。太笼统和单一,二分化
HD543316m
6个月前 江西
0
43:14 阅读障碍,处理小字号的文字 会比较困难
Vivi__
4个月前 上海
0
可能是因为听到这个标题,期待会有点过于高了。所以略有一点点失望,没事,加油
Vivi__
4个月前 上海
0
23:06 感觉国内现在对于中产和工人阶级,这两个概念是渐渐变得模糊的,不是特别匹配于国内的情况。大多数群体大家都是打工人,每个家庭的规划和诉求也略不相同。感觉要匹配国内的听众的话,还是可以更精准一些的。
加二++
6个月前 未知
0
54:14 苦难教育真的已经不适用于当下了,现在新式父母和老派父母的教育矛盾也很深
小宇宙里的一颗星
7个月前 北京
1
1:11:29 这一点我表示怀疑
蝴蝶成精
6个月前 四川
1
1:03:47 我记得有个说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 但是不是第一次当小孩啊 应该要学着能理解孩子的一些心情
Vivi__
4个月前 上海
1
54:12 不知道三位是不是有孩子,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感觉稍稍有一点难以产生很多的共鸣。也感觉聊的有一点点杂乱无章,说不好,可能只是基于各种名著在聊会过于悬空,不太够接地气。仅仅个人感受而已
棕棕和他的快樂伙伴
7个月前 中国台湾
5
1:17:05 一碗水端平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三個小孩中的老二最容易被忽視,對這句話感同身受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