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我们和经济学家陆铭聊了聊在大城市、小城市和乡村之间,年轻人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本期介绍】

近来有媒体报道,一些“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又回到了曾经打拼过的大城市,这被称为“回笼漂”。在厌倦了大城市的高压与快节奏以后,他们发现家乡或小城也不如想象中的安逸与单纯,进而选择重新北上或南下,但去往大城还是小城?同样的疑问仍悬在许多人心头。

关于这个问题,经济学家陆铭在他过去出版的两本著作中给出了答案:普遍的趋势里,年轻人终究是要去往大城市的,但我们还有诸多治理问题和观念问题亟待澄清。在《大国大城》里,他指出了中国的城市问题不在于“大”,相反,无论城市的规模和人口的目前都还不够“大”;而在去年出版的《向心城市》中,他又重申了这一观点,并为今后城市的治理方向提出了三个关键词:活力,宜居与和谐。

过去讨论“逃离北上广”时,大城市的哪些好处被忽略了?如果年轻人终究要去往大城市,作为城市的管理者的治理思维要发生哪些转变?而在人口和资源都加速向城市中心集聚的时代,作为个体又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和陆铭老师进行了一次令人耳目一新的畅谈。

【本期问题青年】

陆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著有《大国大城》、《向心城市》

郝汉,媒体人,节目策划人

阳少,青年志编辑

【收听指北】

02:28 陆铭老师是【问题青年】邀请到的第一位经济学家,他会对我们过去谈论过多次的“年轻人是返乡还是留在大城市”做出哪些不一样的观察与解释?

04:35  我们今天不会把在大城市里享受到的各种便利跟“人多”联系在一起,相反容易把外来流动人口当作是一个“问题”。

07:56  “规模经济”能帮助我们理解,常态下,为什么在大城市更容易找到工作、收入相对高,生意也更好做。

13:19  大城市的高房价\房租相当于一张门票,让你通往更便利的生活、更多元的娱乐休闲、免费的博物馆和其他公共空间。

20:34  后工业时代的来临,我们越来越重要的服务业还存在哪些偏见?大城市对服务业足够友好吗?

26:47  一些城市在治理交通拥堵的时候,习惯疏散中心城区的人口,反而造成了更为严重的拥堵

34:21  相比于北京,为什么上海的街区显得更加有活力,也更加利于“压马路”?这和城市的道路规划有何关系?

41:28  城市用地如何影响高房价?跟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工业用地比重特别高,并且商务楼对应的商服用地的拍卖价格跟居住用地的拍卖价格是倒挂的。

49:39  陆铭老师的肺腑之言:“很多时候我觉得说服我的同龄人太累了,我总跟他们说不要把城市建设成你们想要的样子,而是要考虑90后和00后未来会住在怎样的城市。所以我说我这本书是写给年轻人的,你们要成为做出改变的一份子。”

51:08  当前户籍制度正朝着越来越鼓励流动的方向改革,但仍需要时间。

57:35  “大城市的一张床,还是小城市的一套房?”陆铭老师如何回应这个经典辩题;不要把“回不去的家乡”当作一个很负面的事情

01:03:13 年轻人终究要流向大城市的趋势,同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号召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是否矛盾?为什么要警惕“乡村浪漫主义”?

【本期音乐】

Manhatton-Vince Giordano & The Nighthawks

It Must Be Love-Bill Evans

【后期制作】Unico

【Logo设计】Sam

【关于我们】

感谢大家收听。「问题青年」是由青年志出品的播客。我们相信,提出问题,是一切改变的开端。我们将从青年的发问出发,探寻行动的可能性。你还可以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收听我们的节目,或者在微信公众号「问题青年Wonderers」/「青年志Youthology」、微博 @青年志Youthology 关注我们,与我们取得联系。

如果感兴趣与我们互动,欢迎添加小助手「olo鸡」的微信:qingnianzhi04,加入我们的读者群。

主播...
李颐Lisa
-阳少-
圣光抛弃了梨
绒绒的猫猫虫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阳少-
1年前 北京
3
本期播客文字摘录版戳:https://mp.weixin.qq.com/s/fq1k1oOBJZaDIBFcPVKdng
轩辕道
1年前 北京
6
多年前拜读过《大国大城》深受启发,这回听这一集播客确实没听到太多更新更有启发性的观点,但在评论区大受启发……当代年轻人似乎陷入生活的困境中无以自拔,以至于要把所有没有直接给出解决方案(似乎不可能有)的专家都钉在绞刑架上。似乎,就连晚清的年轻人都没有如此的绝望,究竟是这个时代太糟了?还是当代的年轻人太矫情了?
泰卡特
1年前 陕西
6
激愤者的怒火也许在于:他们想要“颠覆”而非“适应”现状,而这位经济学者的建议几乎都是在教他们去“适应”。
王铁锤锤锤
1年前 上海
7
每次回老家或者出去玩 喝杯咖啡都费劲,而且还比上海贵
清水瓶
1年前 山东
7
听过两遍后第二次来留言。 一、简单地说学者认为要有消费才能挣到钱----要有更多的人来----要在城市中心建大型住宅,但是资本不会免费把地交出来建廉租房,如果真做到了,那么会形成市中心贫民窟化。 二、学者只是把郊区当做城市人休闲的公园,唯一提到农村也是说因为用地权限无法当做农家乐的停车场。如果只是站在城市的立场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城市只会越来越大。 三、学者提到有的国家的人,可以在年老后去小城市住。要知道那里的小城市也能提供和大城市同质的医疗等服务。而且他们去的往往不是小城市,而是去乡村,甚至每天都去。我亲眼目睹孕妇由于胎儿太大,被所在小城市医院拒绝收留,只能乘车来青岛住在产房的走廊上(十年前)。试问如果有选择,谁会冒着危险这样做?这不是贪图学者口里的"城市的好处",而是生死抉择的问题。 四、学者总是觉得年轻人不明白,其实大家即使没受过高等教育,基本的趋利避害本能还是有的。当年牛仔为什么趋之若鹜地去西部,不是由于倡导吧。咱们这里国土很大,人口密度只排在全世界三十多名,但人们非要挤在沿海这一溜,原因学者知道吧。除了继续吸引、安置更多人来大城市,我没有看到学者其他的方案。 五、学者还停留在要挣钱就要人口集中,饭店等场所才能挣到钱,甚至本身就是依托于网络的播客也要面对面。那这若干年的网络经济是怎么回事? 所以,往好里说学者是出于好心但格局不够大。
Indigo_C
1年前 广东
7
听完这期很多启发,我本人也是经济学科背景的,但是惭愧的是我几乎从来都没有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城市的建设和理解城市发展,听完这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粗心的阿妮亚
1年前 广东
8
刚发布的时候有一条负面评论,其他就纷至沓来😂
裂化渣油
1年前 四川
8
42:28 听下来…主播(可能也代表了评论区相当的读者)对城市规划问题的理解,跟学者路老师不在一个层面上,有点鸡同鸭讲,路老师讲完,主播只能硬拽话题…张五常说'经济学是讲为什么的,不是讲好不好的',年轻人只有理解了为什么,再来考虑自己的选择,顺应,逃避,或者是更难的改变(不懂如何来的,奢谈改变)。而主播和读者则带着一种'年轻人不开心您得帮年轻人说话的'的表情,实话说有点尴尬。 经济学都是有视角的,路老师的大国大城只专注规模经济一个面向,但对大城市来说,选择去留和直面代价是每个参与者的自觉;每种'为什么'都能给人启示,但生活总归是自己的事。
颖winnce
1年前 江苏
8
10:08 10:01 靠近番禹路是交大法华镇路的长宁校区不是徐汇校区,那边离华山路不远,以前法租界,上海老外已经走了老多了,上海地铁比19年空了很多,走了很多人。我为土著告诉你没有那么多就业机会,加上房租很高,收入减少,加速逃离。四月CPI很不理想,经济学家基本常识看不懂。五一数据显示人均消费力不及2019,目前对于年轻人不是很乐观。
川凛
1年前 北京
8
我觉得现在要做的是什么 应该是加强地方的建设 二三线城市甚至县城也可以有博物馆 有自己的历史 找到优势
极限天空
1年前 日本
8
大国大城这本书大概17万字左右,评论区里胡说一通的人不知道能不能看完哪怕是十分之一😓
danielkggg
1年前 英国
11
目前中国经济的困境已经不是城市发展能够解决的了😂封锁之后上海的治理水平急剧下降,就业机会流失,投资不振,消费不振,导致就业机会进一步流失。这已经不是年轻人选择是否留在大城市的问题了,而是能不能留下来,留下来能不能活下去?
島屿的屿
1年前 北京
11
我觉得讲的挺好啊,怎么那么多负面……
Panm
1年前 海南
13
前排顶着很多国外IP的评论,真的能感受到所谓中产和城里人的傲慢,怎么?公共资源都要为你们服务才是对的?有空拜读下大国大城,也不至于居高临下地diss吧。
Jessica__
1年前 安徽
17
24:35 《大国大城》微信读书上有免费的,大家可以去看。城市化是经济学、社会学等很多学科讨论的非常复杂的议题,远不是胡乱喷几句那么简单。书籍还可以看《水晶之城:窥探洛杉矶的未来》《城市的胜利》《布满贫民窟的星球》(都是之前老师强烈安利的)
余暮月
1年前 上海
20
我也觉得这期讲得很好啊我还收藏了,现实可能就是残酷的充满无奈的,但我们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排序去做一个让自己自洽的选择,不管在大城市还是回家乡,都有需要取舍的地方,像播客里讲得那样,想清楚再为自己做选择,本承担高房租但在上海也是活在舒适区的沪漂非常认同这期的很多观点
HD737303n
1年前 天津
22
01:37 开头就听不下去了,一个90后表示我们也没想你们帮我解决
_本华
1年前 江苏
23
我觉得这个老师说的也没错啊……很多就是客观现实啊。作为成年人,我们根据自己的价值体系做取舍做选择就可以了,既要又要还要那就一定会痛苦,痛苦了就一定会充满戾气。
-阳少-
1年前 北京
25
评论不至于吧,能好好说话讨论具体的观点和问题吗?
Grace_EVa1
1年前 瑞士
25
学者自以为民众不知道 自以为自己知道的很多 讲了一堆废话 重复一些Common sense 研究了个啥 就出个书 真好笑
AlvinQ
1年前 上海
40
评论区看不下去了。这明明是问题青年开播以来内容最优质的一期节目,结合了社科理论与现实状况。陆铭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政策制定者(从地方到中央)的观念症结,其实老师还有些没在节目中说到,那就是这些症结正是苏联援助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观念问题。面对不如意的现状与未来,面对僵化的政府体制,陆铭老师不仅理论扎实,还做过实地调研,更敢于发声。各位绷不住的90后是不是太心高气傲了一些?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