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情稳定 | 第5期
今天我们聊的是:#Mary and Jessica,你妈叫你回家过年!#
春节将至,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传统和习俗,但为什么,青年人迫切需要“春节自救指南”?
催婚、催生、催上进,七大姑八大姨,你一言我一语,仿佛誓要在短短一顿年夜饭期间,把一路奔波回家过年的我们给整破防,不破防不快乐,难道我们这些写字间里头的Mary跟Jessica,还有Johnson,只是给老家亲戚助兴的本地春晚节目么?!
到了这么严峻的时刻,已不容我俩自顾自发疯,必须分享一些实用的建议(发疯经验),帮助大家以健康的来都来了的心态度过这个特殊的假期。无论你是Mary还是Jessica,听了我们的节目,希望你都能更从容地应对回家过年的各种压力,吃好喝好躺好,离开的时候感觉“挺好”。
#章节速览
- 00:00 春节回家过年的焦虑——集体无意识创伤大爆发,why?
- 03:03 个体的感受和体验会有所不同,需要长途奔波回到家乡的“打工人”可能更容易感受到春节的焦虑和应激。
- 05:00 春运期间的南北大迁徙,买票难,经济和现实身心压力源
- 07:36 忆苦思甜回忆杀——硬座春运奇闻轶事
- 09:20 春运期间的摩托车大军;冬天的寒冷和安全隐患等困难无法阻止对回家的集体情感
- 15:17 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变迁
- 16:38 团圆饭、饺子、汤圆、夹沙肉等可能引发“南北方友好茬架”的敏感话题🤣
- 18:20 不同城市的生活方式,如北上广深,对过年的方式和态度的差异:eg:年夜饭一定要在家里吃吗?
- 20:00 过年期间的各种压力,如家庭生活、学业压力、恋爱关系等容易“触及灵魂”的拷问
- 21:48 春节家人聚会时,父母为什么辣么关心“结婚、收入、生孩子”等重要议程?
- 22:50 不知道如何谈论情感时,我们容易通过关心“表层信息”来回避情感的缺乏
- 26:32 人老了会害怕死亡、害怕失控,会无意识地把这样的情感安放在子女——也就是我们——的身上
- 30:00 父母对于安全的习惯性认知,和我们不同,他们担心作为孩子的我们错过了人生的“安全列车”
- 34:37 如果你不是你父母期待的模样,你要拿出哪一面来和他们相处?LGBTQ同学们的两难
- 39:41 城市里的Mary和乡亲眼里的翠花分别象征着我们不同语境、情境下的人格侧面,回家引发了内在身份认同的混乱和焦虑
- 42:00 越是亲密的关系,越是“剪不断理还乱”,理解自己、允许自己是永恒的第一步
- 46:23 给父母“布置任务”:家庭采访,了解自己的家族故事、生命历程,先发制人,让父母来不及“安排”你~
- 50:43 “少量多频”回家,最大化实现“相看两不厌”
- 57:32 “孝顺”的“顺”是最优先的,凡事“顺”则“和”,“和”则。。。生财?!
- 1:00:21 辛苦了一年,感恩犒劳自己也很重要,如果不想回家过年,也是没有问题哒!“做人呢,做人最紧要嘅係开心”啦
#Tips
1 我们的身份认同感(Identity),是一种心理结构,它被用来组织个体的自体体验以及与他人的互动体验。当代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将身份认同的形成居于我们看待心理病理或心理健康问题的的中心位置。心理健康的个体,首先是需要具备巩固的身份认同感(Identity)。根据身份认同感的巩固程度,可以直接用来区分一个人是心理健康(人格功能高)还是不太健康的(人格功能低或病理严重)。心理健康的人,其身份认同是巩固的、统整的,他们会表现出一种完整、稳定、现实的自体感以及相应的对重要他人的感受;并且这些体验与感受是复杂的、现实的并具有跨时间和情境的连续性。
#Staff
主播 | @马晓韵 @瞿小栗
后期 | 马晓韵
文案 | 瞿小栗
#联系我们
新浪微博:@病情稳定
#在哪里可以收听我们的节目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网易云音乐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