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过的书,真的会对我们的成长有影响吗?
好像真的会。
过年回家的时候,我把童年常看的几本书又放回了床头,闲时翻了翻。
突然发现,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几年, 这些故事里的角色好像并没有离开过我的生活。
于是,我们打算来聊一聊,这些在无形中陪伴我们成长的可爱朋友们。
01:55《淘气包马小跳》—— 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就是最好的时光

马小跳长大后没有和夏林果在一起,而是和儿时笨笨的安琪儿表白了。你看,兜兜转转,他们不再是他们,但他们也依然是他们。
我们喜欢马小跳,大概是那时候的他和那群个性迥异的同学们,似乎真的存在于我们周围。他们嬉笑打闹,调皮捣蛋,不遵守规矩却又善良勇敢。那些天性多少也存在于我们的身体里,我们会羡慕他们的勇气,惊叹于他们的创意,又从他们身上学会了和同学、和父母和老师相处。
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偶然聊起他们,也好奇他们后来都好好的长大了吗?他们都和相爱的人在一起了吗?谢谢他们曾陪我们成长,也谢谢杨红樱老师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城市里的童话故事。
17:16《长袜子皮皮》—— 她从海上来,选择永远活在九岁

永远胡萝卜色的头发,左右不对称的长筒袜,不合脚的皮鞋,肉肉的鼻子和脸上的雀斑,永远九岁的长袜子皮皮,永远让我怀念。
这是我儿时翻阅最多的一本书了吧,皮皮从海上来,力大如牛,乖张怪异,用她游荡的单纯快乐感染了定居者平静的生活,她毫不造作地表达自己有能力在自己的家里过日子,而不需要去那些受拘束的儿童之家。
她率性活泼,善良勇敢,无所顾忌,那么不合理又那么可爱。我知道这只是一个童话,但就像喜欢小丸子一样,我也永远喜欢皮皮。她不完美,但她永远保存着一个孩子的灿烂天性,和对生活的无限热情。
30:46《草房子》—— 乡野纯美宁静,夕阳下的草房子,金灿灿。

那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江南水乡,讲述了主人公桑桑刻苦铭心又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优美的田园风光,金色的茅草房,开满百合花的大峡谷。乡野纯美宁静,夕阳下的草房子,金灿灿。那些最朴素的最纯美的故事也好像我童年的映照。
那时候少年不识愁滋味,我也和他们一样,在乡野间奔跑。小时候去池塘里钓鱼,挖蚯蚓,挖野菜,夏天捉蝉,坐在院子里乘凉吃大西瓜看星星,秋天去田里看收庄稼,冬天堆雪人。
后来桑桑考上了中学,爸爸也要去县城工作,他们一家人永远离开那片金色的草房子。长大后的我出国念书,到外省工作,眼睛一闭,也还是会想起记忆中的家乡的老房子。
46:26《苏菲的世界》—— 不论多渺小,我都敢与未知抗衡

这是一本哲学启蒙书,我第一次读的时候年纪还小,只看了里面和哲学无关的那些情节。
故事发生在挪威,名叫苏菲的小女孩,在一个陌生的哲学家的引导下,学习欧洲哲学,并认识到自己只不过是被某个作家创造出来的过程。没有大起大落的转折,平淡自然地阐述了欧洲哲学的历史与文化,悬念重重却也波澜不惊。
后来再读这本书时,我开始明白,存在主义的问题,或许会常伴于我未来的生活中。
当苏菲得到真相的时候,她没有感觉一切变得虚无和意义丧失,而是选择了反抗,从上校的书中逃离,这也触及到了存在主义的核心。身而为人,我们是渺小的,但作为拥有开放意识的独立主体,我们该对未知充满无畏与反抗,不论我们从哪里来,不论我们多渺小。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