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邀请来了一位我留学时的好朋友——小宸儿,回国后的她留在了北京发展。毕业四年,除了19年的短暂相聚,我们已经分开成长了三年多,在微信中保持着联系却也不常腻歪。
我们最好的记忆留下了学生时代,留在了英国,留在了卡迪夫,留在了伦敦。但生活一直在向前,我们也在向前,再相见,我们很多地方都改变了,很多地方依然没变。
我们回忆从前,畅想未来,但也脚踏实地聚焦于当下。
聊起重看《欲望都市》时心中的波澜,那些故事中人物的心路历程似乎总有能重新与我们引起共鸣的地方。
我们共同的回忆大多留在了学生时代,但很多记忆在慢慢淡去,留下的是抽象的概念,留在我们脑海中的是嗅觉、是味觉,是情绪。
当抽象的旧人回到我们身边时,依然会令我们兴奋,但成长让我们学会了主动与旧物、旧事、旧人告别。
生离,是即使成长到今天我依然处理不好的情绪。我无法接受曾经亲密无间的人突然消失在了我漫长的人生里,从此再无交集。而对于小宸儿,她似乎也依然无法为自己处理人与人离别的关系打高分,但她依然向前了。与其被动的承受情绪,不如主动抛弃在也不会出现的过去。
于如今的我们而言,就像李雪琴曾经在节目中提及过的,“生离当是世界上第二浪漫的事情,因为我们会对重逢怀有期待,而重逢是这个世界上第一浪漫的事情。”
惊喜的是,我的朋友从前无论何事发生,她永远保持冷静理智、波澜不惊,现在的她却学会舒展与袒露自己的情绪,让我看见她更为鲜活、有血有肉的一面。
说起职场带给我们的改变。于我而言,职场带给我的是潜移默化中我从INFP变成了ENFP。学生时代的我是内向的、胆怯的,容易在问题面前退缩的。但职场的训练,让我可以从容坦然地与不同类型的人都畅快交谈。而小宸儿说起自己在职场中努力摆脱“学生心态”,摆脱所有的事情等别人评判与打分,而学会主动争取是她所改变的。
“拥抱变化”、“不再设限”好像是我们对彼此新的认知。
我时常觉得,我不再拥抱变化了,小宸儿却告诉我,也许拥抱变化与关注当下是殊途同归的。现在的我,更关注当下的自我,更松弛有度的生活,是她看见的更好的我的状态。
有些人成长是努力成为更冷静的大人,但或许,还有一部分人是走向更感性的一面,而小宸儿就是这样的人。在人生某些灰暗的时候里,有种触底反弹的感觉,而随之带来的是看见更高更蓝的天空。
我第一次听她说起留学时去攀爬爱丁堡亚瑟王座的故事,她也是在多年后的某一天重新回忆起那天山顶凛冽的风,想起那天不顾一切向上攀爬的自己,突然觉得,也许人生从来就不该给自己设定那么条框,冲破自己四面的墙,或许才能看见更广阔的世界与自己。
我们欣慰彼此都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欣慰彼此在一次次放下里,直面更真实的自己。我们依然抱有遗憾,也依然满怀期待。
生活依然在向前,我们回到各自的生活中,会因为确信熟悉的朋友依然陪伴在左右而更加笃定有勇气,我们值得也一定会,遇见更好的生活和更好的自己。
MUSIC:When the endcomes – Andrew Belle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