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本期主播】
董慧,南方周末特约主播
【本期嘉宾】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讲师、人类学博士孙琳(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葛书润(右)。(受访者供图)
【本期简介】
不久前,“江浙沪独生女”在互联网上走红,成为继“单身小姨”“出走的宛瑜”之后,最值得羡慕的女性人设模板。在网友们的想象中,出生在长三角优渥中产家庭的独生女儿,享受家中资源与宠爱,父母足够开明,因此既有底气追求职业发展,也能有回家躺平的资本。
然而,真实的江浙沪独生女真的是这样吗?回到父母羽翼之下,享受家庭庇护的另外一面会是什么?“富有”与“独生”两个标签,承载着当代年轻人的哪些期待?女性模板变迁的背后,我们的生活工作态度正在发生怎么样的转变?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同为“江浙沪独生女”的两位嘉宾一起探讨上述问题。

在网友们的想象中,长三角优渥中产家庭的独生女儿,享受家中资源与宠爱,父母足够开明。(图片由“AI会图”生成)
【收听提示】
►03:34 “有人为我兜底”,是这个标签很吸引人的地方
►06:22 80后上海独生女的成长过程中,更崇尚闯一闯
►08:48 “孝道金字塔”,背后讲究的是性价比
►11:51 采访上海老年人,几乎没人指望孩子养老
►15:09 回归家庭人设与独立人设,是并存的
►20:25 外部环境的变化,让年轻人更需要家庭来抵抗风险
►25:46 “江浙沪”和“独生”的标签,隐藏着一些社会偏见
►29:06 除了钱,“江浙沪独生女”也强调家庭的情感支持
►31:02 不同女性模板,是不同的人在追捧,还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35:22 标签也忽略了独生女会面对的义务和责任
►39:29 开明的父母,也会给出“要不要回来考公务员”的暗示
主播...

社会人FM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HD826217e
1年前
山西
0
还是挺赞成江浙沪这边的家庭教育和社会价值观,她们支持孩子向外成长和独立,但是也能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经济和物质支持。然后在很多北方小地方,她们觉得孩子出省读书工作都是一件不太能接受的事情。
或三
1年前
江苏
0
08:20 苏北苏南还有很大差别的

声声入耳er
1年前
山西
5
羡慕江浙沪独生女,其实并不是觉得她们是小公主什么的啊,她们并不是需要被庇护的客体。之前流行一句话:“先谋生,再谋爱”,而大部分江浙沪独生女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不会缺乏,她们的先天优势是坚实的后盾,她们不是长大了就没有家的女孩,她们不是那个不存在的兄弟的替代品,她们不用刻意讨好父母就能被好好对待。在这样的条件下,她们是足够自信的,她们站在了更踏实的平台上,而又没有接受驯化,拥有了更容易向上的思想和底气。我是广东非珠三角地区的独生女,父母体制内让我在物质保障上已经超越身边很多同性,可我依然是那个不让父母满意的女儿,好像是我不够好,他们才不断被亲戚催着再生一个;是我不够好,他们说为什么读大学和工作要跑那么远?是不是想丢下爸妈。是我不够好,他们才庆幸自己生的是女儿,这样就不用准备婚房了。我一直很快乐,可无时无刻不自我怀疑着。我是比大部分人幸运了,可不代表我是幸福的。是江浙沪独生女这个群体让我知道,原来身为女孩,是没有原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