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
开完年会后,《驾仕说》包括我在内的五位常驻嘉宾,查姐、Jackie、Louis、张局,第一次聚在线下录节目,一起回顾2024年并展望2025年。
这既是对全年行业动态的复盘,其实也是一种见证自身成长的方式。
回顾2024年,难忘的关键瞬间有很多,比如Jackie曾与雷军的距离就只是一个引擎盖;巴黎车展上查姐曾与马克龙擦肩而过,以及偶然在台湾新闻台看到自己的节目;Louis印象最深的是年度车评选;张局想到了价格战和智能化.....
当然,还有故事的最开始——去年8月我们公司去泰国清迈团建,第一天晚上吃饭时,驾仕派两位联合创始人提出做播客的建议。
从清迈回来后,做播客很快就提上日程,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录了28期节目,收获了珍贵的340位粉丝以及6700多的播放量,感谢一路陪伴着我们的听众朋友们,未来会继续给大家创作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最后借用查姐的一句话,2024年已经过去了,2025继续散发创作者的微光。
|时间戳和文字总结|
02:02 回顾2024年的关键瞬间
查姐:2024年的关键瞬间是团队对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进行实测的节目被台湾的朋友在寰宇新闻台看到。这件事让我感到非常荣幸,因为节目不仅在专业媒体上获得认可,还在非主流地区被观众看到,体现了内容的客观性和权威性。2024年,驾仕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无论是在业内排名还是口碑方面都有所收获,体现了我们创业的初衷——让自己的声音被听见,并且随着团队的壮大和品牌的成长,这种声音传播得越来越远,带着使命感,驾仕派在2025年会走得更远,团队的成长和影响力的扩大是创业以来最值得欣喜的事情,这种成就感超越了单纯的内容流量或阅读量。
Jackie:2024年过得非常匆忙,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和探索新事物,尤其是AI技术,没有特别突出的瞬间,最意外的是在北京车展上与雷军的距离只有一个引擎盖。当时,我在东风奕派展台拍摄008,雷军突然出现,被围观人群推到了雷军左前轮的位置。雷军对奕派008进行了简短的点评,称赞这款车“不错”,并表示要“看一看”,他的出现仿佛为奕派008“开了光”,这款车在东风体系内的销量表现非常好,另外小米SU7的成功离不开雷军对小米汽车的投入和关注度极高,这种营销策略的成功给汽车行业上了一课。
Louis:印象最深刻是讨论年度车,最后小米SU7当选。首次体验小米SU7时就令人印象深刻,虽然是一台低配版,但其驾驶感受和智能体验都超出了预期。小米SU7打破了新势力品牌第一台车不成熟的规律,整体质量、驾驶感受和消费者口碑都较为正向,没有明显的质量问题,产品完整性很高,不像是一个品牌做的第一台车。
14:46 如何看待年度车那期节目评论区对问界M9影响力不如腾势Z9GT的质疑?
Louis:问界M9和腾势Z9GT两款车代表了中国品牌在技术发展上的不同方向。问界M9在智能化方面表现出色,但驾驶体验仍有提升空间;而腾势Z9 GT开创了中国品牌新的驱动形式,具有前瞻性。当时评选得比较着急,尽管问界M9的销量表现突出,但其智驾还没有过多体验,而且就城区智驾而言,还没有哪款车能做到完全放松的状态,仍需驾驶者保持专注。
19:03 难忘的年度瞬间还有哪些?
张局:2024年有两个瞬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是价格战的激烈,二是汽车智能化的进步。在价格方面,上汽大众帕萨特Pro和威然的激进定价策略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反应。帕萨特Pro的14.99万元一口价,以及威然19.99万元的起售价,都让市场感到震惊,显示出消费者对价格的高度关注。在智能化方面,年末蔚来汽车的AES测试中,车辆在130公里时速下成功避开静止障碍物,展现了智能化技术在提升行车安全方面的巨大潜力。此外,李斌在ET9发布会上进行的时速160公里爆胎测试也令人震撼,进一步证明了技术进步对汽车安全的提升。
何欣:2024年AI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关键瞬间之一。AI对各领域的影响巨大,驾仕派这次年会也一直在说AI,接下来掌握AI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此外,驾仕派决定做播客也是一个关键瞬间,刚开始觉得这个任务艰难,但还是硬着头皮接下,回来后迅速启动了项目,短短半年时间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件事也让我认识到,做媒体还是需要对新事物保持敏感,敢于尝试,并具备强大的执行力。
查姐:补充一个关键瞬间,就是在巴黎车展时,马克龙距离我最近的时候只有一米,但这不是最震撼的,印象深刻的是这次巴黎车展上中国企业展示的实力与以往不同,鸿蒙智行和问界的展台人头攒动,显示出中国汽车品牌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但当年中国企业参加巴黎车展更多是去“刷存在感”。
31:01关于2025年的疯狂畅想
张局:对2025年的期待主要集中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上,尤其是几大主流品牌的进展和竞争格局。我计划在成都进行自动驾驶测试,选择一条难度较高的路线,让不同品牌的车辆逐一挑战,以对比体验。不过,由于自动驾驶技术更新迅速,不同时间点的测试结果难以直接比较。
Louis:2025年燃油车市场可能会触底反弹,因为去年燃油车价格被压至极低,经销商仅能通过走量维持运营,期待未来两年市场回暖。以捷豹为例,消费者对传统燃油车品牌的热爱依然存在,尤其是对经典车型的青睐。然而,随着电动化转型,部分品牌可能会失去原有粉丝。(查姐补充到,捷豹即将推出电动车型,但其概念图与量产车可能毫无关联,更像是营销手段)去年购买燃油车的消费者可能并未遭受太大损失,因为价格已接近底部。我预测,尽管新能源补贴政策可能延续,但燃油车的基本盘仍在,销量有望稳定。今年油车也可以关注,如宝马X3的长轴距版本即将下线,但定价策略可能面临挑战,因为中国品牌的价格策略对豪华品牌产生了压力。
Louis、查姐、Jackie、张局:谁会是BBA第一个一口价?豪华品牌定价面临压力,尤其是宝马和奥迪。奔驰因电动车型CLA的推出,相对受影响较小。奥迪可能成为BBA中首个采用一口价策略的品牌,因为上汽集团已推广此策略。不过一汽奥迪和上汽奥迪在推出新车型时,会参考对方的定价策略,一汽奥迪的A5L和上汽奥迪的A7L都可能采用一口价策略,上汽奥迪可能因节奏稍慢而观望一汽奥迪的定价策略。
Jackie:deepseek的出现,让人认识到中国还是非常有创新意识,不像以前自主品牌抄袭,从2025年开始,不管是中国车企,还是中国的企业,对底层的创新能力会大幅度的提升。中国车企在AI领域的创新能力将显著提升,这种能力的提升将超越单纯模仿欧美产品的阶段,从2025年开始,AI技术将在中国汽车行业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可能会看到AI上车的具体体验。已经有一些车辆配备了AI大模型,并与车机系统联动,实现了更智能的交互体验。此外,中国车企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一些车型的硬件已经实现了冗余备份,这使得在中国高速路上实现L3级别自动驾驶成为可能。这种技术进步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一次飞跃,也是技术大爆炸时代的体现。中国在AI能力上的体现已经渗入到方方面面,不再局限于理论阶段,而是真正落地应用。2015年时,奥迪和奔驰等品牌已经开始提出L3级别自动驾驶的要求,但最终这些项目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相反,中国车企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让自动驾驶技术真正上路。
查姐:我在智驾上2025年的畅想是看便宜的车能自驾到什么程度,2024年试驾的一款比较便宜的电动车所谓智驾很垃圾,智驾在2025年能够普及到什么程度,就能够让更多的消费者,哪怕是廉价车的消费者能够享受到科技进步,而不是那些最高端的那些用户,才能享受到所谓的这种很丝滑的体验,比如ES6都需要30多万,我想看到的是在10万块钱甚至10万以内的车身身上,这些2024年带给我非常难受的体验能好到什么程度。
何欣:我比较期待去媒体拥抱AI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公司年会上也一直在说AI,之前也讨论过媒体是否会因AI的冲击而“躺平”或加速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