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情人节”,依旧是满眼的粉红,满街的玫瑰,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是罗马圣教徒瓦伦丁临刑之日。今天我们的要聊的“文身”,同样也早已今非昔比,作为一种不限年龄的时尚“配饰”,也许很少有人会去好奇,我们的祖先为何会想到要在皮肤上留下终身的“记号”。
本期播客的主角心怡,同时也是2021年abC艺术书奖优胜奖作品《有刺》的作者,只是在网络上看到了下面这张没有文字信息的图片,于是用以图搜图的方式进行检索,了解到了这种属于18-19世纪冲绳女性在身体表面进行针刺的文化行为。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疑问:这些视觉形式为什么会出现在女性的手臂上?带有符号性的记号有着什么含义?”
为了“还原了那个充满刺的世界,在光亮处把刺拔出”,张心怡从身体记号、记号行动、地图等几大方向深入研究,最终通过书籍、影像和首饰的形式呈现了这个过程和思考。
《有刺》内页局部
BTW:
这并不是一场对“女权”、“亚文化”和“现代文身”有鲜明主张的讨论,只是为了让更多被遗忘的过去再一次被看见。
Highlights:
04:21 一张网图引发的疑问
06:34 南岛民族女性的文身习俗
11:27 不同时代下文身之于女性的意义更迭
14:19 现代文身的关键词:水手与爱迪生
18:32 同学胳膊上练出的文身师
30:46 有些人您还是别文了
39:23 用材质和装帧外化女性的疼痛
42:06 与书籍设计相关的赛、展、人
本期主播:
洲洲(即刻@陆洲洲)
嘉宾:
张心怡
设备支持:
Sound x Lab 声音实验室
加听友群vx:luzhou517
BGM:
Feet Down South -Oscar Jerome
icarus? -Serin Oh
Extended Reading:
南岛人Austronesian Peoples是指印度洋-太平洋岛屿地区和中国南方沿海以及日本南部地区,在身体表面进行刺穿是原始南极洲人开发的早期技术之一,后来随着南极洲人的扩张才有了南岛族群这一概念,并且这一技术有了很好的保存与继承。范志泉:《语言与基因:论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
南岛文化不仅有着完整的传承与发展,迁徙后的地理条件也极为相似,印度洋-太平洋沿海地区有着丰富且极具特色的物产资源,在这些低纬度地区活跃的生物种类使得茎刺植物生长出长而坚硬的保护组织,南岛人就直接选用这些植物尖刺来进行穿刺仪式(少量也会选用鱼骨)。
在这些南岛的部落族群中,将女性用记号来进行标明,划分她们的生理与社会功能。记号的数量与复杂程度与她成年(初次经期的到来)、订婚、结婚、生子(包括孩子的数量)有关,还与她在婚姻中需要掌握的技能相关:缝纫、烹饪、养殖等等基本的生活技能有关[ Beverly Yuen Thompson, Covered in Ink: Tattoos, Women and the Politics of the Body, NYU Press, July 24, 2015, Page 35.]。女性完成与掌握的功能越多,身体上的记号就越复杂。在海南黎族与印度尼西亚后人代代相传的口述中,记号还可以避免在部落战争中被掳走的概率[ 皇一鸣、刘小丽:《原告——日军侵琼见证者》,上海文化出版社,2015,第113页。]。
Reference: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在自由派心中,金斯伯格已经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偶像,也是美国社会的文化符号,一直以来她都在为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保护而奋斗,2020 年美国去世后众多女性在身体上纹 RBG 袍装饰领以表延续女性力量。
Joost Grootens
荷兰埃因霍温设计学院信息设计系系主任,官方网站:https://www.joostgrootens.nl/
何浩:
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作为独立设计师,他设计的书籍作品曾获得2007年“英国最佳画册奖”、2010年“德国卡塞尔国际摄影节世界最佳摄影画册奖”,并分别于2013年、2015年在宁波美术馆、香港中文大学举办个人设计作品展,著有《一个中国独立设计者的当代艺术史》。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