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简介:
冥想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过程?我们该如何正确、明晰地认知冥想、学习冥想?在这期 Talk 中,Heartly Lab请到了心念冥想的创始人宅宇,他将自己的学科背景与冥想相联系,为大家介绍了科学化的冥想认知与科学冥想的作用,并分享了他的人生经历和对于冥想教学、学习的理解。
嘉宾简介:
宅宇
心念冥想和一本册子创始人
创建了以神经科学为基础的冥想教学体系
毕业于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
时间轴
一、引入:与冥想的旅程
01:45 嘉宾介绍
03:42 做冥想的背景
04:58 对成功的渴望与对焦虑的抵制
09:36 教冥想的渊源(创造一个"明白"的体系)
二、冥想的科学化
13:02 工科学科背景对冥想的影响
18:56 如何定义"悬"
24:12 体感与概念的联系
26:58 神经科学体系下的冥想是什么
28:45 冥想——解决注意力残留问题
33:03 冥想——抽离的机制
三、冥想教学与学习
39:51 有用无用之辨
42:27 冥想的教学者需要达成什么?
43:49 漫谈目前冥想学习这一领域的概况、冥想的万千法门
51:10 给冥想者的建议
58:20 怀抱开放的心态
60:41 用神经科学解读冥想
63:35 冥想与目标
目标感与冥想的理念相抵触吗?
我们如何把握冥想中的目标感?
通过冥想,我们到底应达成怎样的目标?
我们所追求的慈心(compassion)
74:12 结尾语
本期精华
1. 如果把我的成功归因到什么事情上的话,冥想是最大的一个因素。
2. 我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我的感受也非常好,这种不断的自我发现其实会给人很多启发。
3. 当我们太过于用思维和智识来考虑的时候,就很难用心去感受,很难自己相信自己的主观感受。
4. 自我梳理可以让它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欲望和取舍,进行更好地取舍后会达到一种相对比较通透的状态。
5. 你需要用自己的感受找到那个点。
6. 你必须进入到实践和练习,它是一个自甄自验的过程,大部分的感受自己得到比讲一百个道理重要。
7. 它其实是把过程中你的这种觉察和“观”,观你的想法、你的念头,你这种来了又去了的无常还是带回你的生活中。
8. 慈心不是你给自己的一个人设,它反而是破除了这些人设,它就是说,你怎样去以你短暂的一生这样一个载体去包容自己的不完美,做一个普通人。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