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22分钟
播放:
293
发布:
3年前
主播...
简介...
女生节?妇女节?看似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还是有很多可聊之处,本期趁着又是一年妇女节之际,和大家闲聊一下依然存在的刻板印象和思维惯性。衷心祝愿每一个女性和听到我们节目的每一个人节日快乐,日日快乐~
-主播-
白老师 and 尘老师
-时间线-
00:45 妇与女?偏义词的偏好
02:17 已婚=年老?内化的年龄焦虑
03:28 已婚=出嫁?社会身份的剥离与重建
06:51 恐惧婚姻与异性浪漫叙事狂热
11:09 女生节:高跟鞋的性别问题
14:48 消费与新媒体中的性别刻板固化
19:54 女权广告有多女权
21:21 结语:所有女性天天快乐
-收听-
欢迎使用小宇宙app、喜马拉雅、spotify等平台订阅收听《一篇空白》,希望大家和我们多多留言互动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做不完事情就想玩了
3年前
6
两位肝帝老师辛苦了!我们单位工会去年发的洗洁精,今年搞了女性职业魅力培训讲座,这是可以说的吗?一到三月就被各种平台提醒过节,女性的仪式感真的是生来就强吗。尽管现在舆论方面可能确实要比以前好上一些,但我体感不平衡的社会资源分配(加剧中)与女性生存需求之间(不美好也不日益增长甚至活着就好)依然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ㅍ_ㅍ)
Aaaaaaaaaa
3年前
5
很应景的讨论。从前几年对于“妇女”的抗拒和近几年对于“女神”的抗拒,看似矛盾的背后是有其历史演化过程的。历史上,“妇女节”中的“妇女”一直都是指代“劳动妇女”,而媒体的相关宣传中却在有意无意地回避曲解这一点,给“妇女”自带一个依附他人(对象、子女)存在的语境。不管是近几年各种荒诞的女性婚育相关proposal,还是有名无实的妇联,都在试图把“妇女“与婚育二次绑定,消解其原本强调的女性的独立性。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对于“妇女”一词,很多人是有着负面印象的。 如今对于“女神”之类的词的声讨,出发点是相似的。“女神”看似把女性与家庭解绑,但本质还是一个男凝的产物,其中更有消费主义的推动,其中隐藏的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相对于婚育语境下的“妇女”只多不减。尤其是在各种宣传中,女性心理到个人能力一直在被全方位弱化,每逢出现大多都是在一些莫名其妙的段子和矫情小作文里,比如什么第一杯奶茶、自己修不了家用电器,以及这次提到的图书馆30秒之类。让妇女节回归“劳动妇女节”的本意,宣传各行各业的职场女性,而不是让妇女节变成情人节、七夕、母亲节,这样妇女节才有其存在的价值。 至于女生节,和把男生节一样,似乎是从进入大学后就莫名多出这么一个所谓节日,个人感觉是集体主义和性别刻板印象的共同产物,可以看作是半强制性的班级活动。至于部分令人不适的横幅内容,我觉得是和个人素质有关的,当然也存在被集体裹挟的沉默的大多数,被少数缺乏家教的人代表的可能性。至于有教养的男性,在面对集体/少数同性个体开的劣质玩笑的时候,该如何做,则是另一个议题了。

王米弥
3年前
4
为什么只有女生有节日这点我身边居然真的有男生在问…就连半天假都要嫉妒但是同工不同酬不同休产假的问题就不在意哦。无语😓

kuma酱菜
3年前
3
这一期讲得非常自然,是真实思想的即兴碰撞。说到代言广告,想起之前杨笠代言奔驰被男的冲了,就觉得很气。

王米弥
3年前
1
节日快乐!
糖错排骨
3年前
1
虽然随着社会发展,男女平等的意识不断强化,但刻板印象,尤其是对女生的刻板印象,仍是一直存在,有时候我在想,这是不是个无解的话题,因为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尽管各种意识在不断觉醒,但现实仍存在很多刻板,加之男女本身的差异,女性想要活下去,有时候不得不去顺应这种刻板,甚至会需要这种刻板,如,相比如男性,女性会更舍不得孩子,更愿意在孩子身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成为家庭主妇,这种自愿选择也许可能会加剧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