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大抵是倦了,竟回我这般敷衍”“有两种东西令人深深敬畏,这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手机中的健康码”这两种表达方式,一种属于“林黛玉发疯文学”,一种属于“疫情文学”。其实,这不是“新鲜事物”,而是中国文学的传统技法——戏仿。《红楼梦》中百人,为何大家偏爱模仿林妹妹?“林怼怼”的“尖酸刻薄”,根源究竟在谁?如此模仿,是否会让我们对文学经典的认识不断扁平化?我们对此展开了讨论。
- 对话者 -
詹丹: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
马越然: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
梓嘉(微博@可爱小梓嘉):媒体人
- 收听指南 -
03:39 一个事物想要快速在舆论场引发共鸣,需要标签。
04:46 林黛玉“尖酸刻薄”始末
05:26 女性不放心,是因为男性出了问题。
06:13 王熙凤最爱开黛玉的玩笑。
08:26 《红楼梦》重新思考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危机。
12:18 走进《红楼梦》的多种方式
17:19 “疫情文学”所用的戏仿,其实是中国文学的传统技法。
18:12 大家为什么爱仿林妹妹的说话方式?
18:47 林黛玉说话如“惊雷”,薛宝钗说话总“煞风景”。
21:21 林黛玉有一个最大的本领——话语的语境组合力。
23:52 在网络传播空间中,去语境化是一大趋势。
31:50 《红楼梦》的价值就是让你反复读。
33:57 《红楼梦》不适合碎片化阅读,这是误解。
38:42 读大学受到的最大打击是:走到图书馆才发现好书是一辈子读不完的。
41:09 缪塞曾说“宁可他的诗被1个读者读1000遍,但不愿意1000个读者读1遍。”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微信公众号:发现长三角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期待你的做客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