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南朝梁代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我们都学过,富春江的山水却未必人人都去过领略过。我曾两次到访过富春江,每次都登上严子陵钓台。第一次18岁,和大学同学一起秋游,所谓“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对我没有什么感觉,所得的只有同学少年的欢歌达旦;第二次28岁,我受杭州媒体邀请到桐庐采风,再登严子陵钓台,有当地文化学者董利荣老师做向导,方始对钓台和严先生祠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了解到背后还有一位北宋名臣范仲淹,但那一次我们重点是聊严子陵,时间紧迫,关于范仲淹只是开了个题。今年我已30多岁,被繁冗工作折磨得心力交瘁,恰好因拍摄任务到桐庐出差,于是再约董老师一道拜访钓台,并承桐庐融媒体中心借宝地一用,与他录制节目专讲范仲淹。
我们从范仲淹的《潇洒桐庐郡十绝》聊到《严先生祠堂记》,又聊到鼎鼎大名的《岳阳楼记》,我由此对桐庐山水爱得欲罢不能,心中生出无限依依惜别之情!
- 本期嘉宾
董利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范仲淹研究会副会长
- 收听指南
3:41 北宋睦州的行政范围
5:36 范仲淹《潇洒桐庐郡十绝》
其一/潇洒桐庐郡,乌龙山霭中。使君无一事,心共白云空。
其二/潇洒桐庐郡,开轩即解颜。劳生一何幸,日日面青山。
其三/潇洒桐庐郡,全家长道情。不闻歌舞事,绕舍石泉声。
其四/潇洒桐庐郡,公余午睡浓。人生安乐处,谁复问千钟。
其五/潇洒桐庐郡,家家竹隐泉。令人思杜牧,无处不潺湲。
其六/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新雷还好事,惊起雨前芽。
其七/潇洒桐庐郡,千家起画楼。相呼采莲去,笑上木兰舟。
其八/潇洒桐庐郡,清潭百丈馀。钓翁应有道,所得是嘉鱼。
其九/潇洒桐庐郡,身闲性亦灵。降真稥一炷,欲老悟黄庭。
其十/潇洒桐庐郡,严陵旧钓台。江山如不胜,光武肯教来?
7:45 范仲淹被贬睦州经过
10:20 范仲淹《赴桐庐郡淮上遇风三首》
其一/圣宋非强楚,清淮异汨罗。平生仗忠信,尽室任风波。舟楫颠危甚,蛟鼋出没多。斜阳幸无事,沽酒听渔歌。
其二/妻子休相咎,劳生险自多。商人岂有罪,同我在风波。
其三/一棹危于叶,傍观亦损神。他时在平地,无忽险中人。
13:20 从开封到睦州,范仲淹为什么要走100多天
16:07 范仲淹为何不愿意从睦州调任苏州
20:30 范仲淹在睦州呆了两个月还是六个月?
23:55 范仲淹在睦州的三件大事
25:47 范仲淹的教育观
32:30 从泰州到睦州:范仲淹一以贯之的三个执政理念
37:25 “办事”之人和“传教”之人
46:05 子陵台下白云村
56:30 “进亦忧退亦忧”的范仲淹为什么会崇敬“急流勇退”的严子陵
范仲淹《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1:01:30 朱熹评价范仲淹:第一流人物
1:04:30 如何理解“潇洒”
1:07:30 关于“范仲淹研究会”
- 范仲淹睦州行迹


严子陵钓台


严州古城

芦茨村(白云村)

和董利荣老师录制中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