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前两天因为小宇宙关键词引发的一系列沟通,让我们感受到了内容创作的一些困境,也联想到了做播客过程中一些所思所感。
不同传播平台对内容创作者的不同要求和限制在某些程度上打压了创作者的积极性,变相增加了创作压力,但是其他优秀创作者对于内容的不断精进和对现有制度和算法的质疑却又始终提醒着我们,真正的英雄仍然是那些“看清了生活真相却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面对持续不断的“冷启动”,面对跟其他优秀创作者之间的差距,面对“原地踏步”的恐惧……我们和盘托出,只为每一个认真倾听我们的朋友。
对于创作,对于未来,唯有不断努力。
💥💥💥加听友群(VX):doukeyi-hhh
主播:阿Koo/阿Can
【本期配乐】
片头:Colbie Caillat - Try
片尾:Michael Jackson - You Are Not Alone
【本期索引】
01:25 浅谈“怒火”为何而来以及背后的不公
10:05 聊聊创作困境:平台限制、偏好,冷启动和自我要求
34:55 感谢以嘎嘎为代表的其他创作者给我们带来的冲击
43:55 感谢听友,一切尽在不言中
【本期提及的优秀播客】
*点击即可跳转
主播...

阿Koo

阿Can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今天吃几顿啊
2年前
0
31:46或许是ldle 有微微的同感🚬
皮卡丘本丘
2年前
0
可能说得有点歧义,我觉得宣传的包装比较必要,但是需要一直维持包装就不太好
皮卡丘本丘
2年前
0
路人抓马上热搜第一的那期是改了shownotes的敏感词,录音里一直提到,活了一天
皮卡丘本丘
2年前
0
08:30 查了一下合作的那一期...真的是马太效应
KiyamaAmi
2年前
0
学习学习
佳佳Nicole
2年前
1
加油~ 最喜欢的播客没有之一!今天听到你们说到的“要善于对于一些不公平,去找到答案,去发声”… 突然觉醒!我好似就是处在变钝的状态… 一度是一个很不喜欢发生矛盾和冲突的人,所以我已经习惯性说服自己去理解、去平和掉各种冲突,甚至会从自身原因去解释,会认为可能是我“修为”还不够;我也会认为,我宽容大度的去理解了对方,是我的“成熟”、是我的收获 。今天也有点醒到我有时有自己的态度才是应该的。
皮卡丘本丘
2年前
2
听了比较多(至少一半)播客,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关于关注量,我个人还是比较悲观,毕竟现在那些火到爆的播客基本都不是纯素人播客(我知道的纯素人只有放学以后),而且平台已经过了早期以用户量为首要指标的发展时期,现在应该也倾向于(或者说也是市场自发)推大的播客,以及强化类别化(from翻电)以增加播放量,所以说小播客可能也更难得到很高的关注度。不过我觉得毕竟你们有几期上过热搜榜,起码不是那种糊穿地心的播客,至少还是有潜力再上一上热搜的。
现阶段如果要快速增加订阅量,我个人觉得可能需要增加辨识度。就我自己关注的大播客而言(确实有很强的个人偏好),基本上都有一个类别,不管是种类还是话题还是身份,感觉“只聊这个”会比“都可以聊聊”更能够吸引稳定的听友,或许只有那些原来在其他领域就功成名就的大V才不太受限于内容的类别。(没有做过相关研究,无意冒犯,但这是不是也说明细说港乐会大火呢?反正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也不错)
虽然现在我自己在创作的时候并不期待能有多少人关注,但我也非常希望敝帚自珍的东西能被更多人看到,但是一个低产的小透明是很难被看到的,这可能也就是倾注心血的创作和对共鸣的渴望的初心不得不依附于现代性的有所偏好的媒介和算法产生的播放量订阅量评论量等数据形态的矛盾性吧。
不过,假如数据的爆发性增长比较难实现,或许期待回应更加现实(虽然这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我参加过一次征文比赛,平均分没有进前三,但是收获了单个评委评分的全场最高分,我当时就觉得有没有奖无所谓,能够被一个书友如此有共鸣的肯定我就心满意足了,没想到第二天她辗转联系到我,说想把我的书评发在她的公众号上。我觉得哪怕这种机会极其稀少,能够碰上一次也会觉得非常幸运,也能够感受到一种极度踏实沉淀的满足和愉悦。它不是单调的扁平的数字,而是真实的生动的“富有人情味的”的共情。我觉得对于这种幸运的期待可能也是抵抗现有的评价体系的个体性的方式,虽然这种遇见好像也得依赖算法。话虽然这么说,或许这种反馈依然抵不上创作的艰辛和失望的磨损,我看到好多优秀但订阅寥寥的播客都已不再更新,还挺遗憾的。
回到吸引听众这个话题,打造某种人设或许确实是一种方法,但也正如你们所意识到的,执着于维持人设导致话题没有创新,听友对于主播也更倾向于赞美而不是交流或者分享。我觉得播客种类或者内容的类别化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身份的类别化可能比较危险。打造人设会敲掉那些不符合人设的表达,但把一个完整的立体的人塞进一个人设里就像削足适履。为了维持人设,不得不把这一面的自己挖掘殆尽,不得不努力避免人设崩塌的危机,估计人设没塌人已经垮了。我很赞同张悦然老师所说的,其实很多答案已经存在于自己的意识深处,当学生来问自己的时候,自己才知道这些答案的存在。我觉得表达是挖掘隐藏的自我的途径,而人设作为一种已经被自己识别之物,会抑制现在以及未来看到和扩展隐匿的自我的可能性。现在不管是大环境还是平台都在阉割创作者,我觉得没有必要再以自我包装的方式阉割自己了。
以及强调(优势)身份认同的播客可能也容易造成个体性的表达的削弱。随机波动的评论区如此蓬勃可能是因为随机波动没有官方的听友群,主播具有一定的隐身性的环境中不会诞生过度的对于主播的个人崇拜,由此促进去中心化的表达。(不过我觉得这仅限于随机波动这种宇宙第一播客,我还是很喜欢我们听友群的,没办法评论区太冷了)
关于持续input这一点,我觉得可能像随机波动,跳岛,咸柠七,螺丝在拧紧这一类访谈问答类播客会很有益与主播的个人成长。自我挖掘的能力是有限的,互相挖掘比较惊喜。
我觉得最近一个比较好的现象是听友群同温层的建立,像放学以后群友会相互鼓励对方的创作,不知道跟她们最近的播客有没有关系。也许你们可以考虑一下这么宣传。
我之前就在思考为什么这么喜欢你们的播客,甚至到催更的地步,毕竟我自己的偏好是社科,我常听的其他播客好像跟你们的内容都不太一样。我一直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对于你们的播客我的感受是真诚和实在,虽然我觉得这不是一个足够准确的表达,也许有些难以言喻的感受只能在听的时候才能切实体会到。我也觉得母亲节那一期非常棒,播放低可能是因为女权意识觉醒的人太多导致优秀的播客太多了吧。还有一点就是听友群,我也很喜欢这种可以自己发起的联结,要是没加听友群我可能真的会把你们给忘了。
最后分享也许能鼓舞你们的消息(向宇宙发射射线还是有用的):都可以聊聊排在我的收听榜的第二名,仅次于随机波动。我之前就关注的潜力股,刘恋,三三和林棹在2022年都算火了一把,祝你们也会有这种好运,到时候我就可以说我是都可以聊聊的早期精神股东了。希望你们日后不管打算聊什么,都可以享受创作的过程,也认为这一段经历足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