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87分钟
播放:
222
发布:
2个月前
主播...
简介...
主播:rain
嘉宾:米花姐、石英姐
2024年2月,在阿那亚社群十周年活动结束之后,我和两位刚刚从职场退休的姐姐录了一期播客,退休一年,长住阿那亚。
2025年8月,我们三个人在北岸的家,又聊了很久,我所好奇的是,「退休后如何构建有意义的生活」及「建立归属感」的议题。
我们聊到了——
1. 退休生活的意义重构
- 米花姐的实践:
从“职场冲刺”转向“社区共建”,参与戏剧节候鸟300组委会、社群活动,在服务中重获”影响力“。
因骨折被迫“强制停留”,反而深度体验邻里互助的温情(保洁/管家支持、邻居送书送餐),发现疗愈型社区的潜力。
退休是“探索边界的实验场”,破除“必须宏大叙事”的执念,专注小而深的连接。 - 石英姐的思考:
对抗不确定性:放弃对“答案”和“自洽”的执念,接纳人生阶段的混沌。
能量管理公式:能量 = 充沛体能 × 正面情绪 × 专注思维 × 坚定意志
警惕“美好成瘾”:过度追求文艺环境中的“精神舒适”也是一种贪婪,学会在平凡中修行。
2. 社区归属感的本质
- 突破“消费者心态”:
阿那亚的价值不在“被投喂活动”,而在主动创造连接(如自组织读书会、海边读信)。
邻居互动案例:骨折期间收获的炸酱面、书籍共享、代购烧鸡——真实关怀生于“被需要”。 - 社群演变观察:
从“官方组织兴趣群”到“自下而上小生态圈”(如业主组织的剧本朗读会),才是可持续模式。
反思“黄金时代消逝”:非活动减少,而是参与者需从“集体情怀”转向个体主动探索(APP活动/邻居公众号)。
3. 现代生活困境的破局
- 信息茧房即能量牢笼:
米花姐的解法:晨间同步3个新闻平台,用“信息蜂房”替代单维茧房。 - 情绪是信使,非敌人:
负面情绪提醒“未被满足的需求”,需觉察而非压抑。 - 臣服实验的启示(石英姐实践):推后个人喜恶,接纳意外邀请(如陪朋友去香格里拉),常收获超预期体验。
- 体能管理:九期“五条杠运动中心”成为退休生活枢纽(羽毛球/晨泳替代职场应酬)
4.九期社区的启示录:
- 空间的人性化革命:
水系设计从“观赏景观”变为儿童游乐场(允许踩水/互动喷泉)
百米内必有座椅:对老年/带娃群体的隐性关怀 - “不废妈”神设计:雀跃镇游乐场+五条杠运动馆+密集餐饮点 = 解放妈妈
提及书籍与作者
- 《社区:归属的结构》
核心观点:归属感是聚合能量的源泉,超级个体需融入“超级社区”。 - 《臣服实验》(迈克·辛格)
行动指引:对生命流动说“是”,在不确定性中发现转机。 - 《第二座山》(大卫·布鲁克斯)
人生阶段论:第一座山构建自我,第二座山追求无我(服务更大使命)。 - 《盔甲骑士》(罗伯特·费希尔)
隐喻:卸下成就盔甲,直面真实自我。 - 《第四消费时代》《孤独社会》(三浦展)
预言:共享经济与小共同体是对抗孤独的终极形态。
一些想法:
- “九期社区是‘种种子工程’:孩子在此建立的快乐记忆,将长成未来30年的归属感。”
- “把社区当成客厅,家门只是卧室——走出门,能量才开始流动。”
- 美好生活的本质:身心安顿,行途应心。
未来计划
- 米花姐:缩小社交圈深度链接(20人核心圈),平衡京冀双城生活,学车拓展自由。
- 石英姐:从“知”到“行”的实践(如公益统筹),在服务中寻找“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