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聊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的《狐狸》,也是借这期播客督促自己把这本书再复盘一遍,因为她里面有很多像迷宫一样的设计,多个插曲、引文、自述以及跨文本的引用,层层嵌套的叙事方式,集小说、自传、文学评论于一体,读得人眼花缭乱,需要反复琢磨,好好消化。
乌格雷西奇说:“狐狸是作家的图腾”,不仅如此,它也是流亡者和女人的图腾,而乌格雷西奇恰好同时是这三者。
狐狸目光极为短浅地把观众转瞬即逝的赞叹当成了爱。那是它的光辉岁月。其他的都是恐惧的历史:逃避猎人的子弹,逃避猎狗不停的狂吠;一部迫害、殴打、舔舐伤口、羞辱和孤独的历史,还有一串鸡骨头做的摇铃,那是廉价的安慰。
00:54 作者生平。
02:42 故事之为故事的故事。
05:05 狐狸是作家的图腾。
“文学这一不忠行当的图腾,狐狸当之无愧。”
12:11 如何对抗遗忘。
人的生命不过是一部巨大的晦涩的未完成的著作的一系列脚注。———纳博科夫《洛丽塔》
14:02 “狐狸型”作家和“刺猬型”作家。
15:28 层层嵌套的叙事结构。
世界文学就像一条鲸鱼,身边聚集着一群吸盘鱼……它们附在鲸鱼的身体上,吸食鲸鱼皮肤上的寄生虫……如果没有吸盘鱼,寄生虫就会在鲸鱼的身体上定居,它的身体就会散架……我对自己的文学才华不饱幻想,我是一条文学上的吸盘鱼,我的使命是维护鲸鱼的健康。——本雅明
18:28 关于难民问题的语言艺术。
21:00 一个知名作家的脚注(遗孀)的故事。
29:39 衰老。
衰老以后能发生的最好也是最坏的事就是对美变得高度敏感,一方面你能清楚地看到了你在生活中错过了什么,另一方面你也会意识到你再也没有时间去弥补了。
32:37 遗孀之死(海妖帕尔忒诺珀的悲剧)。
35:45 列文的另一种命运:“手稿是烧不毁的。”
“唯一不能燃烧的东西是一部手稿的缺席。如果我们拿永恒做赌注,那么,一个东西的缺席,或许比它的在场更有可能取得胜利。”
38:31 文学的魔法遭到全面放逐。
39:25 菲利斯夫人的身份之谜。
41:48 《把生活转化为故事(及其逆转)的宏伟艺术》。
43:11 乌格雷西奇的流亡生活。
“狐狸就是山鲁佐德,山鲁佐德不停地讲故事,只是为了换取多一天的生命,她的创意写作是拿自己的生命做抵押,这同时又是流亡者的处境。狐狸不属于野兽,不属于我们人类,也不属于神灵。她是一个永恒的偷渡者,一个在世界之间穿梭自如的移民,当逃票被抓住时,就会用尾巴玩球,表演她廉价的小把戏。”
45:35 我们应该如何讲故事?
只有当我们不滥用咒语时,魔法才会奏效,因此,在故事里必须有一种更高的真实性成分,但是这种真实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真实、有说服力、基于人生经验或道德要求。
“不可滥用上帝之名,只有当我们承认这句话的时候,上帝才真正存在,如果我们不相信文学的神奇之处,那它就只是一串毫无意义的文字。”
【本期提到】
《刺猬与狐狸》以赛亚·伯林
《大师和玛格丽特》布尔加科夫
《逃避自由》艾里希·弗洛姆
《洛丽塔》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主播】摘菌大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