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20分钟
播放:
2,627
发布:
4个月前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讲述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过程和影响;《赵氏孤儿》的历史真相;春秋和战国有什么区别?


部分文稿


孔老夫子归天了,我们的故事还要继续,这时候的中原大地,礼崩乐坏的情况更加严重,不仅仅是诸侯不把天子放在眼里,这些诸侯手下的卿大夫也渐渐地不把诸侯们放在眼里,前面说到孔老师的老板季孙氏等三桓,可以把鲁国国君驱逐出境,那就是明证。


在教书先生孔老师去世之后的26年,也就是公元前453年,位于山西的晋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四大家族开始了内战。


当时的晋国,就如同后来的中华民国一样,也有一个四大家族,不过不是蒋宋孔陈,是老韩家、老赵家、老魏家和老智家。这个老智家的智是智慧的智。这四大家族的掌门人是四位卿大夫,分别是韩康子、赵襄子、魏桓子和智瑶子。


晋国的国君晋出公大权旁落,权力都掌握在这四大家族手上。这事儿也不奇怪,你想想,诸侯老爷们势力大了之后可以让周天子这个村长靠边站,那我们这些卿大夫有钱有势之后,自然可以把你国君晾到一边,这就叫做上行下效。


权力被分摊而不出事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实力的均衡,美苏冷战多年也没打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军事实力差不多,可是那时候晋国这四大家族实力并不对等,其中以智瑶子的势力最大,他的先祖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因为没当好保姆而自杀的荀息,所以有些史书也把智瑶子叫荀瑶,指的是同一个人。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智瑶子有五大优点,长得帅、武艺好、文采好、口才好、最后是性格坚毅果敢,这样十全十美的高富帅,如果只是一个斗鸡遛狗,欺男霸女的富二代,那对家族的危害还可以承受,可是智瑶子这家伙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有野心还有行动的四有青年。


这麻烦就有点大,终于有一天,已经当上家族长的这哥们对另外三人说,你们看看兄弟我的实力和对晋国的功劳,是不是应该把你们的土地再给我一点?对于这种明目张胆的勒索,韩康子和魏桓子回头看看自己的实力,叹了口气,没啥办法,只能各自给了他一万户的土地。


赵襄子一口回绝,凭什么?你智瑶子难道不知道后世有个叫普京的人说了,俺们家的土地虽多,但一寸都不是多余的,不给!


智瑶子勃然大怒,联合了韩魏两家,起兵攻打赵家。


这个赵襄子的先祖,就是跟着五霸之一晋文公一起流浪过的赵衰,他们赵家在晋国那也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名门望族。而且这个老赵家还给我们这些后人贡献了一部著名的戏剧,名字叫《赵氏孤儿》,说的就是这个赵襄子的曾祖父赵武,在赵家被冤枉灭族的时候,被家仆用自己的孩子换出来,后来长大复仇的故事。


不过我要提醒你,赵氏孤儿这段历史是司马迁在《史记》里犯的又一个错误,他采用了后来赵国自己的史料,说赵家被灭门的原因是奸臣屠岸贾陷害。实际上,根据《左传》《国语》和其他历史资料来看,历史上根本没有屠岸贾这个人,司马老爷子的记录属于孤证。赵家当年的灾祸是赵武的老妈庄姬和别人乱来,引发的一场血案,只不过让后来的赵国人写自己祖奶奶出轨这件私事,他们有点不好意思,所以才凭空创造了一位奸臣屠岸贾,然后把所有的脏水都泼到了这家伙的身上,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查一下史料。


到现在为止,至少有三件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大事,司马迁老爷子《史记》的记载可能有误,一是烽火戏诸侯,假的;二是孙子这个军事家可能从未存在过,《孙子兵法》也许就是伍子胥的作品;第三个就是这个赵氏孤儿,司马老爷子是被赵国自己编的史书给骗了。


书归正传,赵襄子这哥们拒绝智瑶子的底气很足,灭门惨案俺们老赵家都活过来了,怕你个小样的?可是底气足不代表实力足,智、韩、魏三家势力合在一起实在是太强大了,赵襄子很快就抵挡不住,只好领着族人退守晋阳,也就是他们赵氏家族的老巢,城坚墙厚,赵襄子坚守了两年。


到了公元前453年,已经有点打累了的智瑶子忽然之间开窍了,他想了一个计策,那就是掘开附近的晋水和汾水,让这两条河水直接对着晋阳城冲下去。这一招很见效,晋阳城里面马上是一片汪洋,《史记》上形容当时城里老百姓的惨状只用了八个字“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把锅高高架起来才能煮饭,而锅里面煮的,就是用自己的孩子交换来的邻居家的孩子。


于是,智瑶子得意洋洋地对韩康子和魏桓子说,我现在终于知道,可以用河水来毁灭一个坚固的城池。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那两位听到这句话之后是结结实实地吓了一跳,因为老韩家和老魏家旁边恰恰都有一条河,河水还很急。


就在此时,晋阳城里的赵襄子派人联络韩、魏两家,第一句话就是,有个成语叫“唇亡齿寒”,你们哥俩听说过没有?我们马上就要城破身亡了,这是我们的命,无怨无悔,可是您二位想一想,我们完蛋之后会轮到谁?


这还用想?韩康子和魏桓子这些天心里一直嘀咕的就是这件事,智瑶子的性格和能力他俩是了解的,看他现在嚣张的气焰,拿下赵襄子之后,回头就对韩魏两家动刀子的概率绝对大于80%。韩康子和魏桓子商量了一下,决定接受建议,反戈一击,攻打老智家,然后和老赵家和平共处。


当天夜里,韩魏两家派人掘开堤坝,引河水倒灌智瑶子的大营,赵襄子乘乱带人杀出,韩魏赵三家兵合一处,一举击败智家军队。智瑶子在乱军之中被杀,智家的土地财产马上被三家瓜分一空。


说句题外话,智瑶子之所以失败,在我看来就一个原因,从小到大,他实在是太顺了,此人能力超群,还有家族支持,运气也不错,最后终于导致他目空一切。以他的智慧,他应当可以想到韩魏两家可能的反叛,但是他不在乎,当时只要他肯对两家稍作安抚,也许事情的结局就完全是另一个。所以,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如果太顺,一点儿苦头都没吃到,确实不是一件好事。


……


赵襄子就很奇怪,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坚决地为智瑶子报仇,你原来不是老范家和中行家的家臣吗?智瑶子灭了他们,也没见你有任何表示,咋就到我这儿,你就变得这么激动呢?豫让的回答很简单,那就是两句话,第一句是“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第二句是“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智瑶子是我的知己,把我豫让看成是这个国家最牛掰的人物,国之栋梁,那我就要表现得像一个牛掰人物一样,用国士的方式回报他。


说完之后,豫让就自杀了,而他死之前的这些话,现在都成了千古名句,也就是一个武功稀松平常的刺客,靠着文学功底,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这是最早的跨行业成功者。


晋国四大家族的内斗,现在终于消停下来,剩下了三个最有权势的卿大夫,那就是韩、魏、赵。这三家最终也并不满足于自己卿大夫的身份,演出了历史上最有名的一幕——三家分晋,把中国历史从春秋拉入了更加混乱不堪的战国时代。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周威烈王正式册封这三个牛掰的家族为诸侯,从这一年开始,在中华大地的版图上,又多出了三个国家,分别是韩国,赵国和魏国。从诸侯的家臣卿大夫一跃而成为诸侯,这对于这三家也许是一小步,但对于中国历史上,那可是相当大的一步,这个事件后来被称为“三家分晋”,分晋的意思就是把晋国像切蛋糕那样一切为三,每家分一块。


宋朝的时候,司马光老爷子被王安石从朝廷里排挤走了,没事干的时候,编了一本叫做《资治通鉴》的书,那本书就是从这一年和这一件事开始写的,后面我们的叙述里会交替引用司马迁和司马光两位司马大人的大作,并且彼此印证。


那你要是问,原来的晋国呢?这个呢,三家还算是有良心,给当时的晋幽公留了曲沃和绛两块地方,所以,严格说来,三家分晋之后,晋国还在,只不过管辖的地方严重缩水,连原来百分之一都不到,苟延残喘几十年后,公元前349年,就连剩下的这块地方也被韩赵两国瓜分干净,春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晋国不复存在,这也就是为啥你在战国的历史里听不到晋国的故事。


那么,晋国的这次分裂对谁的好处最大?当然是敌人,所有敌人都开了香槟,那是相当滴高兴,不过最高兴的却不是它最大的敌人楚国,而是秦国。


前面说过,秦国一直在函谷关以西的地方称霸,进不了中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晋国挡住了它东进的脚步。现在这个大家伙咔嚓一声,自己碎成了三块,那相当于是给秦国松绑了,所以后来就有人评论说,三家分晋这件事间接地促成了秦国的一统天下。这个评论还是比较靠谱的,有些道理。


相对于韩魏赵三个小弟大张旗鼓地瓜分了自己老大的地盘,另外一个小弟那就低调得很多,在不声不响之中就把春秋时期另一个大国,齐国的国君赶下了台,自己睡进了齐国王宫,还让周天子册封自己为新的齐侯。


此人就是田和,发生在齐国的这件事历史上叫“田氏代齐”,就是老田家取代了齐国的老姜家,自己当上了齐国国君,时间是公元前386年,和三家分晋相差10几年。


你要是问,这个田和咋就这么牛,能把当年姜子牙老神仙和齐桓公霸主的后代堂而皇之地赶下台?我们下面简单地来看一下。


事情还要从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说起,他在世的时候,齐国旁边有个小国,叫陈国,有一年发生了动乱,有一个叫做完的公子就从陈国跑到了齐国。齐桓公觉得这个叫陈完的小伙子相当不错,是个人才,就想封他为卿大夫,结果这个完公子挺有骨气,不想接受齐桓公的施舍,只接收了工正这个职位,也就是一个管理手工业者的小官,然后把自己的姓改成田,这一年是公元前672年。


从田完到他的曾孙田须无,这中间史书上没有多少老田家的记录,可是这个田须无死的时候,史书上记载了他的谥号,叫田文子。我们前边说过,谥号是有地位的贵族死后才能享有的一个称号,这足以说明一件事,不管田完小伙儿当年多么谦虚,老田家毕竟不是等闲之辈,最终还是走上了齐国的政坛,变成了贵族。


从那之后,他们就一发不可收拾,势力越来越大,不过你要是说这些田家的老祖宗一开始就想着两三百年后夺了齐国的君位,那我是不信的,他们开始的目的和大家一样,就是想吃上有菜有肉的饭。


等到了田桓子的时候,田家的实力已经控制了齐国庙堂,而且还在不停地收买人心,齐国的公子哥们钱不够花了,他们就给钱给地;借给老百姓的米都是用大斗往出借,小斗往回收,专门干赔本儿的买卖。


有句俗语说,事出反常必有妖,你做这种明显亏本的生意是为了什么?有识之士几乎都能看得出来,这就好像今天美国的选举,那些有钱人百万千万地往出掏,帮助那些政客当选,嘴里虽然说着我这就是为了国家,但到底为了什么,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老田家也是一样。


……


这导致战国时期各个国家能使用的兵力迅猛增加,打仗不再是贵族阶级的特权,也不再温文尔雅了,目的也不是为了让对方屈服,而是攻城略地,抢夺资源,用我老家的话说那就是下死手,往死里弄。


战国七雄里军队数量最少的韩和燕两个国家,兵力居然各自也有30万之多,对比一下当年齐桓公称霸的3万军队,你就知道这个数字是很恐怖的,打起仗来惊天动地,一次战争死个几万,甚至十几万人都是常事,孟子的原话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和这种阵仗一比,春秋时期打仗,那就是小孩过家家,所以,春秋和战国那绝对是大不同。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