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2分钟
播放:
17
发布:
1年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关注《田丰说》,每天3分钟,掌握全球科技大事件!本视频由商汤“如影”数字人APP生成。


当地时间8月4日凌晨,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先生逝世,享年98岁。李先生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诸多领域为全人类做出了开创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贡献。李政道先生的一篇代表文章《物理的挑战》曾给田老师带来很多启发,今天分享给家人们。


第一,基础科学是水,应用科学是鱼,水大鱼大,从1905年到1925年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以及海森伯、薛定谔、狄拉克、费米等人的量子力学理论成为人类科技的奠基石,原子结构、分子物理、核能、激光、半导体、超导体、计算机等20世纪绝大部分科技文明都来源于这些基础理论。


第二,自古科学出少年,中青年科学家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爱因斯坦25岁提出狭义相对论,玻尔27岁提出量子理论,狄拉克25岁完成狄拉克方程式,海森伯24岁、费米25岁、泡利25岁、薛定谔37岁都发表了全球瞩目的科学成果,费米41岁建成第一个核能反应堆,李政道29岁、杨振宁34岁创立宇称不守恒理论,沃森27岁、克里克39岁发现DNA双螺旋结构。


第三,实验出真知,不能直接接受别人的结论,1940年代,李政道曾和导师费米做了世界上最大的计算尺,来计算太阳中心的温度。


第四,中国古代物理学很发达,商朝甲骨文记载了全世界最早的新星观测,北宋宋仁宗记录了全球最早的超新星爆发。公元前5世纪屈原《天问》中提出“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就是人类5千年前最早的天文观测仪器。公元758年,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曲江二首》诗中说:“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生。”成为“物理”一词的最早历史记载。为什么中国古代科学强、近代科学弱?李政道先生认为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太注重基础科学。


每天3分钟,掌握全球AI大事件!《田丰说》全网发布,请点赞、收藏、分享加关注!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