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各位上班族觉得自己每周的工作时间是更多了还是更少了呢?
每个经济体每个人工作时间的多少当然不是那么容易解释的议题。
首先,工作是全职的还是临时的,这里面区别就会很大。比如全职工相对临时工来说可能更受合同保护一些,更不容易被施加更多的超时工作任务。
其次,所在的行业也比较重要。不同行业的竞争程度是不一样的,比如高度竞争压力下的大众餐饮业,员工一般可能要承受更多的加班压力,以应对竞争。而有些行业,可能会明显更加轻松一些。
第三,所在的企业也比较关键。比如处于快速上升期的企业,往往人力资源无法快速跟上公司发展的步伐,这时候就需要原有的职员“一人干两人活”,个人的加班和工作负担会比较重。当然这些企业的薪资和补助一般也会更高,很多时候对员工来说是“痛并快乐着”。
第四,员工的个体差异也比较关键。年龄、性别、学历、岗位层次等等都会对个人的工作时间产生影响。比如一家大型公司的CEO级别的高管,就不太可能到点下班,因为方方面面要开的会议,要管的事情实在太多,有时候“大领导”都是要被不同部门抢着拉去拍板或者开会的,很多读者想必会经常遇见吧?还比如对于中年人来说,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以及经验足以承担更多任务的现实,可能每周会比同公司的年轻人工作得更久一些吧?
以上不是我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的国际劳工组织在一篇对全世界职工工时分析的报告中所提及的。当然,还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工作时长,比如国别、经济结构、企业制度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问题是,一个经济体中职工的平均工作时间越多,能否意味着这个经济体的富裕程度越好呢?
工时和富裕的潜在关系
首先,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将每周40小时作为工作标准,但各国实际平均工时差异显著,据国际劳工组织官方数据库ILOSTAT统计的全球178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每个员工每周工作工时”数据显示,当前这些国家职工的周平均工时为39.7小时,相当接近40小时这个标准。但要注意其中每个国家的数据更新时间并不统一,而且有些还相差得特别大,可能并不能完全反映2025年的真实情况。
按照该数据集的统计,当前全世界职工平均工作周时最长的国家分别是不丹(54.44小时)、苏丹(50.76小时)、莱索托(49.26小时)、约旦(48.79小时)、阿联酋(48.74小时)、卡塔尔(48小时)、利比里亚(47.65小时)、毛里塔尼亚(47.59小时)、黎巴嫩(47.57小时)、蒙古(47.22小时)。
从国内生产总值判断,按照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上述十个国家中,卡塔尔和阿联酋的人均GDP分别为7.63万美元和4.94万美元,分别位列全世界第13和第31位,明显属于富裕的国家。其他八个国家的人均GDP在全世界所有国家中的排名较低,显示富裕程度也可能较低。
然而,卡塔尔和阿联酋的情况又比较特殊,两国经济主要依托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出口,且据媒体报道,两国国内绝大部分劳动力(大约超过85%)都属于外籍劳动者。所以这两个国家的情况很可能是:工作时间很长的职工大多来自外籍,而国内经济的实际享有者主要是本国居民,所以数据并不能说明问题。
如果排除这两个国家,再按照工时排名递延两位,那么接下去的两个国家分别是巴基斯坦和伊朗,两国职工的平均周工时分别是46.93小时和46.84小时。这两个国家的人均GDP也和上述其他八个国家一样,属于全世界较低的水平。
好了,这下我们或许可以得出一个并不非常严谨的结论:一个国家职工平均的工作时长可能并不是按照“多劳多得”——工作时间越长,富裕程度越高,甚至还可能和经济发展情况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
另一个佐证上述假设的论据或许可以从“富裕国家”的工作时长数据中得出。
还是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该数据集的统计,并结合世界银行公布的最新人均GDP国家间的排名,位列“最富裕”国家中十个国家的人均每周工时情况分别为爱尔兰(34.76小时)、瑞士(35.21小时)、新加坡(42.6小时)、挪威(33.24小时)、美国(37.56小时)、冰岛(36.32小时)、丹麦(33.15小时)、荷兰(31.23小时)、澳大利亚(32.29小时)、瑞典(35.07小时)。
注意以上十个国家并不全是世界银行所统计出的全世界人均GDP最高的十个国家,其中我剔除了摩纳哥、列支敦士顿、百慕大、卢森堡、开曼群岛、卡塔尔等人口过少,或者经济发展模式(外劳比例)并不具备普遍性的国家。
其中除了新加坡职工的周平均工时要显著高于所有国家平均值(39.7小时),其他各国都显著低于平均值。这可能再次印证了上文中的假设,即一个国家职工的平均工作时间和经济表现呈现负相关的关系。
不过正如我在本文开头所述,职工的平均工时有着其背后各种因素的复杂性,也想提醒读者切勿盲目做出什么定论,这里所列举的数据量也还比较少。
比如,新加坡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国职工的每周平均工时在全球排在第48,排在泰国(第49)、柬埔寨(第50)、越南(第63),以及老挝(第68)之前,然而新加坡的人均GDP要远高于上述这些东南亚国家。
尾声
还有一个概念比较重要,国际劳工组织把每周工作48小时以上定义为工时过度,各位读者可以衡量一下自己是否处于这个标准之上,也别太累了。
不管工作时长多少,工作都必须努力,因为这是创造个人财富,获得美好生活的必然途径。这点其实和工作时长多少没什么关系。
尤其在当前全世界的经济环境下,还需倍加珍惜工作机会,用努力拼搏证明自己才是真。
国际劳工组织最近修订了其对2025年的全球就业预测,预计将新增5300万个就业岗位,而非此前估计的6000万个。
这意味着今年全球就业增长率将从1.7%降至1.5%。这一降幅相当于减少约70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反映出全球经济前景的下调——预计GDP增长率将从先前预测的3.2%降至2.8%。
此外,人工智能兴起所带来的职场压力也在加强。据国际劳工组织最新的研究发现,近四分之一劳动者的工作可能因生成式人工智能发生改变。中等技能职业中较大比例的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而高技能职业中更高比例的工作面临高度风险,即现有任务可能被人工智能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