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52分钟
播放:
3,285
发布:
4个月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主播:rain

本期嘉宾:谢老师(智璞文华创始人,阿那亚邻居)

最近一段时间,和年轻朋友聊天,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好像穿越回到刚毕业的时候),说迷茫吧,好像不是很准确,说焦虑吧,也有点武断……可能更类似一种“谈未来太奢侈”的无奈。

我把这个问题,抛给最近精气神儿越来越好的谢老师,想问问他,如果退回到二十多岁,有哪些重要的事情,是他觉得最值得做的。

谢老师给我的答案是,人生的长期主义,具体来说,有四件事值得多花时间想想,最好能设计到日常每一天的生活里。

第一件事儿——健康投资,身体意义上的长期主义

健康是时间复利最直接的体现,价值跟着年龄呈指数级增长。

谢老师最近一年开始坚持运动打卡,“20岁的放纵会在40岁加倍偿还”。持续运动,不仅改善身体状态,更带来精神面貌的跃迁。

年轻人常将健康视为“挥霍资本”,却忽视“50岁时健康身体与同龄人拉开的差距,本质是生命质量的差距”。

坚持规律作息、运动习惯,是用当下的自律兑换未来的抗风险能力。

第二件事儿,关系经营,是“精神生态系统”的构建

区别于“向上社交”,真正的关系长期主义聚焦亲情、友情、爱情的深度联结。

rain回忆“弱关系带来的职业变化”,本质是长期真诚互动积累的“关系势能”。

“关系的本质是价值交互”,健康的亲密关系需满足“彼此滋养而非消耗”。

推荐阅读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希望对方好的同时实现自我成长。

社会学中“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商业时代演变为“关系韧性决定生存弹性”。

第三件事儿,财务规划:用商业思维构建人生安全垫

财务长期主义不是“攒钱”,而是用“账户思维”管理人生资源。

“中国教育最缺财商训练”,谢老师让女儿从高中开始攒钱、通过劳动换取稿费,本质是建立“价值创造-交易-积累”的认知闭环。

类比俞敏洪“新东方保持18个月现金流”,个人财务规划需要包含“应急储备+技能投资+资产配置”。如年轻人即使月薪有限,也应强制划分“消费/学习/投资”账户,例如对收入的纪律性分配。

“财务自由不是终点,而是选择自由的工具”。

第四件事儿,找到自己的兴趣,在热爱中,找找第二生存曲线

兴趣是对抗AI时代同质化竞争的“个性化武器”,谢老师鼓励女儿“成为最懂历史的厨师”;北大哲学毕业生结合推拿兴趣,形成“哲学思维+疗愈技能”的独特竞争力。

机器替代标准化工作,而“兴趣驱动的个性化服务”(如心理咨询+按摩、历史讲解+运动教练)因为包含“情感交互+身体体验”,可能会成为不可替代的服务产品。

兴趣→能力→价值产品。

底层逻辑:从“被安排”到“自驱动”的时代转型——

从“政治社会”到“商业社会”:传统“士农工商”框架瓦解,个体要把自己视为“可交易的价值产品”,比如数字游民通过“技能产品化”实现全球接单。

仙人球生存模型:未来社会个体需如仙人球般“每个刺都是独特能力”,不必做全能型人才,但要有尖锐的差异化优势。

四个落地建议——

健康账户:建立“运动+睡眠+饮食”日志,用“70岁时的身体年龄”反推当下自律程度。

关系账户:每月深度联结3个内心在乎的人,“倾听+共情”。

财务账户:“收入-储蓄=支出”原则,优先配置重疾险与技能学习基金。

兴趣账户:打磨一个非功利性爱好,记录“兴趣→能力”的进化路径。

在经济低位运行的时代,不影响我们可以把这四件重要的事儿融入日常,也许会少一些不确定感吧。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