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开场漫谈 00:56——03:29,日常打招呼闲谈,新年伊始,能量回归,生活重新开始流动,如饥似渴地阅读和观影。 03:29——05:28,孙海洋女儿孙悦撰写的寻亲史——《回家》,非亲身经历者,无法想象和书写,感人至深,特别有力量, 05:28——08:08,如何高效地去看一本书?有时候去功利心,自由散漫地阅读,就算竹篮打水一场空,也很美好。 08:08——10:00,表达欲不等于表达?一个自由的、满溢的、随心的、真诚的表达状态,对我而言,更为重要。 Part2:影片推荐:《马文的房间》 10:00——15:45,和最好的朋友,在漫长的暑假,无所事事的下午,租碟看蝶的时光,是我精神上的青春期和黄金时代。 15:45——16:49,九十年代好莱坞电影,是一个建立的时期,建立了一些比我们生活更美好更值得去追寻的东西。 16:49——20:20,《马文的房间》里的莱昂纳多,眼神中总有一丝不可思议的脆弱与纯真,这种真挚,最为迷人。 20:20——23:28,《马文的房间》中的梅丽尔·斯特里普,一改往昔高贵优雅有文化的女性形象,变成一个草根底层、没教养没文化的单亲妈妈。 23:28——25:41,《马文的房间》中的黛安·基顿,一个世俗里的天使化身。 23:28——31:16,当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开始缠绕,撕扯出生活中的不堪与疼痛。 31:16——32:22,影片细节,莱昂纳多与姑妈黛安·基顿之间那种陌生又亲切的温馨时刻,感人至深。 32:22——35:00,虽然梅丽尔·斯特里普的表演非常有层次,但温斯莱特饰演的粗俗女人,更深刻更传神。 35:00——39:10,梅丽尔·斯特里普和黛安·基顿两姐妹的和解时刻。 39:10——46:30,影片是具有宗教性质的,这种受难人的形象,在中国也并不罕见。中国好人,逆来顺受,这看似不现代不开化,却是一种伟大的生命态度和人生力量。 Part3:影片推荐:《第一夫人的保镖》 46:30——53:05,《第一夫人的保镖》,一个难搞的老太太,一个无处施展的年轻保镖,某一刻放下身份阶级,平等真诚轻松地聊天,这是人与人之间最温柔的碰撞。 53:05——61:59,故事高潮,老太太被绑架,尼古拉斯凯奇不计后果解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最珍贵。 62:00——63:59,最后的收尾,温情一笔,令人感动。 64:00——64:40,结尾,欢迎大家踊跃互动。 音乐选取: 《给电影人的情书》——蔡琴 《La vie en rose》——Audrey Hepburn
春节档电影精彩纷呈,连带着舆论场也一片喧闹,这期与大家分享的是梅雪峰老师评论《满江红》。梅老师厉害,写得精当深刻,我十分赞同。 我觉得很多人有两个误解:一是电影的功能是讲故事,一是故事很复杂,翻转很多个回合,就是个好故事。我感觉,故事像米,电影像粥。看电影不是为了数清楚,看清楚到底有多少粒米。粥是那层粘稠顺滑的,来自米而好于米的那层营养物质。粥是一种口感。追求一碗粥里米多多的,堆得满满的,那就是饭,是为了吃饱。看电影,如果有一点艺术享受上的追求,那咱们得摆脱吃饱的心态。 《满江红》之所以让我叹息,是我只看见了纯熟的技巧,没看见创作者表达。相反侯孝贤导演,我们看到他目前最新的作品《聂隐娘》,你能感受他依旧选择了艰涩的道路。因为艰涩,所以朴素,所以真诚,所以动人。 衰年变法当然很难,但看着曾经一起带领华语电影走向巅峰的人,如今却道分两旁,不免感慨。
一年一度和父母聊年夜饭。 麻辣香肠、猪脸猪尾巴、卤鸭爪卤牛肉、金玉满堂、青椒鸡蛋,这是凉菜;肚包鸡、油焖大虾、腊排骨、糖醋鱼、番茄牛尾、荷塘月色、拔丝金条、海鲜拼盘这是热菜。鸡鸭鱼肉、青菜海鲜,满满当当,热热闹闹。
继续和工作室小伙伴业务学习,这期聊的是《黑暗荣耀》。 1、开场,回三亚前的收尾工作,与好友们聊天吃饭; 2、剧中最喜欢的角色——大婶,更新了受害者形象; 3、黑暗中的一抹暖色调——大婶和小医生; 4、每集都是强起,用暴力开场,反复强化复仇主题; 5、复仇者没有软肋,抱着下地狱的决绝; 6、不是靠血浆渲染恐怖,用心理战,一步一步蚕食施暴者领地; 7、女主视角的旁白,像给施暴者的情书,抒情浪漫且阴森可怖; 8、男二,一个nice的狗崽子; 9、施暴者小团体,是利益共同体,也不断流动分化; 10、韩国公权力自上而下的沆瀣一气,合理化了女主的私刑的正当性; 11、男性主导书写的女性复仇故事,和女性书写的女性复仇故事,有所不同。男性想象中的女性复仇故事是,变装的,浓妆的,有很多性和情欲的,直接的暴力,一枪爆头和刀捅进去,血流成河,复仇同盟的建立在同一个处境下女主的施与恩惠。女性书写的女性复仇故事是,素颜的,庄重的,漫长的布局和仪式感,利用各种人际关系利用各种人性的弱点,间接的,手不沾血的,从心理上摧毁对方,有爱情的而不是情欲的,复仇同盟的建立在互相利用和对彼此的体恤怜悯。
去三亚之前,和工作室小伙伴一起业务学习《财阀家的小儿子》。 1、平民与财阀,韩国影视的永恒主题。 2、台播剧的观众和流媒体观众,嗨点有所不同。 3、全员演员演技在线,唯独财阀家小儿子演技拉胯。 4、李星民更新“财阀”这一经典形象,虎踞狼形,阴鸷摄人,完全是一代雄图霸主的精气神。 5、人物张力、戏剧冲突紧紧围绕爷孙俩展开,这也导致恋爱戏割裂,女主沦为工具人。 6、历史创痛要正视、要讲诉,才有愈合的可能。 音乐: 《everybody》——Ingrid Michaelson 《GRAVITY》——崔钟浩
看《椒麻堂会》,全部景片全部内景,所以电影没有景深,只有横移。但是一点都不假,反而觉得非常的饱满,真切,资格。鲜香麻辣,神采尽出。一部孙悟空一样横空出世的电影,睥睨自雄的潇洒气。我想起费里尼,也这样执着的拍小丑,拍戏团,拍颠沛流离拍哭笑不得,拍浓墨重彩的人一错到底的心。 邱炯炯的电影让人想起故乡。故乡是什么?如于坚言,“故乡就是对细节的坚持。细节是世界故乡的根本,取消了细节,故乡就死亡,费里尼的电影就不存在。那电影过后使人记忆的是什么?无数细节。” 另外,播客所读文章为《南方人物周刊》邓郁所写的《邱炯炯 野心与天真》,链接为:https://mp.weixin.qq.com/s/A2tl16dgAU7N1To6T053Xg 音乐选取: Prelude in C —— David Hoffman 《尚好的光阴》—— 归亚蕾
这一年,多少次为远方的身边的人们为无常为不理解的一切泪流满面,多少次擦干眼泪,投身生活。生活早就不如常了,也就是努力如常,希望如常,撑起一个个微小的闪光的日常。这一年,所有平凡生活的我们都很了不起,我们是自己的锚,自己的路标,也是邻人的灯,陌生人的路标。致敬每一个咬牙坚持努力生活的人,致敬每一个善良的有温度的有心的人。时代呼啸,爱无倦意,新的一年,我们在一起。
这一期继续与湖南好友们聊家乡菜,腊肉炒莴笋、青椒荷包蛋、爆炒鱿鱼、腊肠煲仔饭、醪糟汤圆……有菜有肉,有饭有汤,一桌子晚饭已经齐整,围坐一起,是吃饭也是叙情。
《樱桃园》在乌镇戏剧节刚刚落幕,邦妮与好友交流了诸多感受。这位好友是一位资深戏剧爱好者,两人从契诃夫原著,到邦妮改编,再到与这个时代的共振,这次聊天不仅是戏剧上的,更是私人的和当下的。在这个封闭的、坍缩的、灰蒙蒙的当下,能与契诃夫、与各位伟大的艺术家、与各位看和懂的戏友共走一段路,荣幸之至。诚挚邀请更多朋友,走进戏院,走进《樱桃园》 PS:聊天内容部分涉及剧透
《樱桃园》联排时,邦妮和工作室忙内都去看了,两人都有很多感受。这次两人围桌聊天,聊一聊这一年邦妮的创作路程,为什么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肢体与话剧如何混奏?演员们的天才级表演如何发生?以及契诃夫经典与当下如何相互抵达?从大喜到大悲,从荒诞到深刻,从欢腾到悲凉,此一时彼一时,正如在时代浮沉的我们。一个大浪又一个大浪的打过来,好多事情你不理解,但不理解,它也轰隆隆的来了。 PS:聊天内容部分涉及剧透
围着小炉子,与好友一起,热气腾腾聊湘菜。 聊得不只是美食,还有对家人、对乡土、对年少时光的回忆。 那些你守护的、眷恋的、珍惜的事情,都浸入到一道又一道的美食之中。
内容简介: 与年轻作家、知名播客主播捌匹马一起,借由播客、电影以及最近大热的量子纠缠理论,进入到两人琐碎的日常、感悟的瞬间、对过去与未来的感怀与畅想。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现下晃动,两位主播站在已有的人生阅历之上,剖白自己的生命体验,尝试让对话发生。这对话既是主播与当下的自己对话,也是与各位听友的对话。 本期内容: 1、柏邦妮的笔名由来,到底是bai还是bo? 2、《活捉捌师傅》的节目缘起,竟是因为邦妮的一篇软文? 3、谈谈诺奖新闻“量子纠缠”的相关延伸,啥是双缝干涉实验? 4、聊聊近期的觉醒体验,分享人生的几次关键觉醒 5、为什么说中年人走向“油腻”一定和古典文学沾边 6、从“未来决定过去”到青年晋级指南“言听计从,边做边想” 7、怎么看待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