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需要确定的名字

老虎灶

│ SUMMARY “每一任美联储主席都在解决上一个问题。” 本·伯南克(Ben Shalom Bernanke)也不例外,被称为“救火队长”的他在2006年接任格林斯潘的美联储主席职位,并在任期内实施大规模非常规货币政策,以阻止经济衰退,维护市场流动性。 回拨一下时钟,前任美联储掌门人格林斯潘绝非无能之辈,前前任沃尔克也不是,反之,他们都以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方式成功应对了时代的挑战。可偏偏每一次成功,都毫无悬念地成为“上一个问题”,换个角度看,也造就了the Next BIG Thing。 天知道第43任美国总统小布什怎么会具有如此准确的判断力,提名以研究“大萧条”著称的第三代犹太移民伯南克加入美联储。事实上,当时不仅是普通人认为大萧条绝不可能重来,甚至连多数经济学家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例如,理性预期学派的领军人物、1995年诺奖得主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就在2003年的一次演讲中公开宣称:“经济危机的核心已经被解决了”。谁预判了伯南克的预判,不言自明。 现在来看,伯南克所实施的货币政策同样是一个持续摸索的过程,如伯南克在他的著作《行动的勇气》中讨论购买美国国债时所言,我们既不确定购买的有效性,也不确定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过去没有类似的经验可以借鉴,但结果是这场政策试验在特定时期被证明是成功的。 顶着“神童”名号一路开挂的伯南克肯定知道自己也将成为“上一个问题”,只有疯子才会坚信自己永远正确。从“胜利走向胜利”之类的口号看似鼓舞人心,面对“家庭和企业信用的信心丧失”是没有实效的。 伯南克足够清醒,也足够有勇气,正如他所说过的:“散兵坑里没有无神论者,危机中没有空想家!”希望我们能从这行否定句中,找到确定的答案。 │ SHOW NOTE 00:00 再等等 │ STAFF 阿宝、老张 │ CONTACT ……

67分钟
67
1年前

压力测试,崩解OR复苏?

老虎灶

│ SUMMARY 天降大任于美国第75任财政部长蒂莫西·弗朗兹·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由他撰写的《压力测试:对金融危机的反思》所记录的便是这位经济学家在那场2008年起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所经历的暗黑时刻。 从大繁荣到大萧条不再是隔岸观火,这阵子你我都感同身受,虽说信心堪比黄金,可是跟不断攀升的金价相较,不堪比变得越来越不堪比。 盖特纳曾经留学中国,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学习汉语。语言是文化附属品,是思维方式的体现,不管当时出于什么目的,主动掌握汉语的同时,想必也被动“植入”了些什么。仅从2024年他两次踏足中国来看,主政者问计于自带光环的专业人士是大概率的。 他的答案无从知晓,只能通过《压力测试》略作了解:“全面资本分析和审查”(CCAR)是一个成果,测试内容不仅规定失业率上升多少、公司违约率上升多少、股指下跌多少等基本市场波动,且对每个产品的各个细节都有非常具体的设定。盖特纳在书中写到,实施了反危机措施后,美国的失业率最高升至10%,但不是1929~1933年大萧条时期的25%,到2013年年底失业率已经降至不到7%。 毋庸置疑,失业率的升降是一个核心指标,事关判定大环境仍在继续萧条,还是逐渐复苏。当然也可以通过调整数据来鼓励大家期待光明,可是当“特调限定”变成批量产品,结果只能是遮天蔽日。 盖特纳现任华平(Warburg Pincus)集团主席,华平投资全球主席。通过公开平台,应该能了解这两年华平在中国的投资或者撤资轨迹。该机构于1994年开始在中国投资,老话很应景——三十年河东…… │ SHOW NOTE 00:00 再等等 │ STAFF 阿宝、老张 │ CONTACT ……

49分钟
79
1年前

TBTF……大,而不倒

老虎灶

│ SUMMARY 时间再次回到2008年,当Michael Burry为自己的成功预测喜不自胜的时候,在纽约和华盛顿,掌管着全球最大经济体的众神仍想用最体面的方式解决麻烦,毕竟在他们的经验中,有时候带风向只需要一个细微的表情。 然而,事与愿违…… 《纽约时报》首席记者及专栏作家Andrew Sorkin撰写的《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以当时的美国财长Hank Paulson为主要线索,展现了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美国主要监管机构和投行的众生相。2011年,这本畅销书被改编为传记类纪录片在美国上映,片长99分钟。 纪录片中的高光角色不是《大空头》里的芸芸众生,时下堪称玄学的流量在他们身上不值一提,他们是规则制定者,价值创造者,是无形的手,是“分分钟几千万”最不需要佐证的存在者。 可危机就是那么难搞,怕它来,更怕它乱来。最终,怕什么,来什么。 难以想象,众神不具有上帝视角,就像外卖小哥没有电瓶车,身份的获得总得有独一无二的标签。如果所有的预见、洞见在危机面前都无法解决问题,那么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是管理学的课纲。 不知道有多少无名之辈为这场危机买单,他们都是“大”系统的维护者,为了“不倒”而纷纷倒下的甲乙丙丁。 十三年过去了,从一个危机中走出来,继续走进另一个危机,系统every level就是如此设置的。“日经繁花地,片雨不沾身”是诗人的憧憬,世界终究是不仁者的乐园,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TBTF? WTF…… │ SHOW NOTE 00:00 再等等 │ STAFF 阿宝、老张 │ CONTACT ……

77分钟
43
1年前

经历大空头,世界仍然无厘头

老虎灶

│ SUMMARY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成为新闻纸上的高频词。 2015年,由迈克尔·刘易斯小说改编的电影《大空头》上映,并于次年获得第88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 反思不绝于耳,因为以当时的美国来讲,失业率每上升1%,死亡人数会增加4万人。是生命,而非数字,让痛感更具体。 2024年,美国、日本、印度乃至宝岛的股指高歌猛进,经济危机时代的记忆颗粒呈淀粉样蛋白沉积。身处大A阵营,自然会用冷静的眼光看透资本市场的成住坏空,提前完成风险释放,一定是政策的前瞻性使然,我佛慈悲。 关于世相,一部《石头记》说得明明白白。是谁在起高楼,谁在盼楼塌?当然是耶稣和佛祖都看不上的“人”。《大空头》所讲述的那场危机背后,国会、美联储、证券交易委员会、标普惠誉、华尔街日报……渎职的,都是形形色色的人。看多的是人,做空的是人,盆满钵满的是人,家破人亡的是人。戏谑的是,这一切都在同时发生,而不是平行世界。所以,吃人的,也是人。 一幕幕悲喜,一声声哭笑,过了也就过了。欲望是永动机,无聊是死亡证,在折腾和不折腾之间,变速箱和刹车皮的调节作用从长期来讲,接近于零,中庸是人间最大的谎言。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个好办法,《大空头》片头引用马克·吐温的那句话:“不懂的事情,你自然会多加小心。惹祸上身的是你自以为懂的事。” 这句话的平替是“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不游总可以了吧?油罐车告诉你,还真由不得你。 为这事义愤填膺,也由不得你。这时候,你不是人,是工具。 好消息是,哪怕作为止恶的工具,也很爽,管他背后是路西法,还是利维坦。 │ SHOW NOTE 00:00 再等等 │ STAFF 阿宝、老张 │ CONTACT ……

68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