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本书,你最大的收获或感受是什么? Q1. “臣服生命”更像是一种人生态度,而书中也记叙了很多臣服生命后发生“被眷顾”的事情。什么情况他人即便如作者一样“臣服生命”也难以获得类似地“被眷顾”? Q2.大家有什么敬畏的事物吗? 参加:西西,师师,悠,z,宝龙
Q: 文中认为“臣服实验”不是在于脱离人生,而是要跳入生活里,住在一个不再被我们恐惧和欲望掌握的地方,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在你的现实生活在,有过类似的生活体验吗? 背景介绍: 迈克·A.辛格,是世俗意义上极其成功的创业者和生意人,是瑜伽、冥想大师,是畅销书作家,在商业、艺术、教育、健康和环保等诸多领域均取得过耀眼成就: [1] 《臣服实验》将讲述这一切是怎么来的,讲述这40多年中辛格的内心历程。 讲述始于他20岁出头时,那时他还是一个经济学在读博士,只想在林中独居。 在一次深层次的灵魂觉醒后,辛格决定:放弃自我的偏见和喜恶,放手让生命本身来执掌人生之舵。亦即臣服于生命。 以仅有一次的人生为赌注的这场大胆实验,结果给他带来了40年的非凡之旅,让他走入生命之完美。 辛格将通过自己的讲述,带你看到一个人的痛苦、纠结、探寻、发现,以及最终的绽放。 你将发现,选择臣服之后,人生可能出现的种种奇迹。 参加:西西,师师,悠,z,宝龙
2023.03.19参加线下读书会(关于《健全的社会》的读书会),谈到异化,谈到社会,就不可避免谈到工作。 就让当时的我想起《狗屁工作》里关于工作相关的描述,即 美国制度经济学 家道格拉斯·诺思提出过“生产性努力”和“分配性努力”这两个概 念。生产性努力具有强大的创新性,不断增大社会财富,而分配性努 力只是想在不增加社会财富总量的状况下抢占社会的优势地位,在分 配结构中夺取更大的个体利益。 ——在什么样的年代会产生普遍的“分配 性努力”? 诺思指出,当社会分配严重不公时,生产性努力没有回 报,分配性努力却风生水起,人们自然不愿再将时间投入生产性努 力,纷纷奔向分配性努力。长此以往,整个社会就会失去创造的激 情,经济结构趋于单一,失去增长的原动力,从而必然陷入停滞。 2023.04.02 西西 图片来自于midjourney,用的关键词就是狗屁工作生成的图片~
哲思对话练习01 😺😺🙀🙀🙀🙉🙉🙉🙉👀👀🧚🧚🧚好难啊,哈哈哈~~~ 哲学践行不是书斋里的学问,不是展示才华与机智的高谈阔论。它既不传授艰深晦涩的理论教义,也不推崇流于表面的意见交换和争辩,而是一种结合个人切身体验、抽丝剥茧的思考训练。 治涛&宝龙 2023.3.26 26. 情感的表达 概念:情感一表达一感觉一解释 活动指南 我们一般不会轻易在别人面前袒露和承认自己的情感。我们在处理自己的情感时也总是表现出很矛盾的态度:一方面我们需要表达自身的情感;但另一方面,我们又总是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试图隐藏它们。学生需要在以下列出的一系列情感中选出在自己看来容易表达的和难于表达的,并解释原因。 实操演练:在以下列出的情感中,分别选出三种你认为最难于和最容易表达的情感,并解释原因。 愤怒 * 赞赏 恐惧 悲伤 懒惰 * 友谊 害羞 勇气 * 嫉妒 仇恨 欢乐 * 挫折 温柔 焦虑 * 孤独 怨恨 欺骗 * 空虚 野心 惊讶 * 无力 恼怒 耻辱 * 慷慨 缺乏 急切
🦗🦗🦗🐝🐝🐝🏵️🏵️🏵️🏵️ Q1:“在 三 天 之 内 , 完 全 与 外 界 隔 绝 , 独 自 呆 在 房 间 里 , 没 有 收 音 机 也 没 有 逃 避 现 实 的 小 说 , 只 有 一 些 ‘优 秀 的 ’文 学 作 品 、 正 常 的 食 物 以 及 其 它 生 活 设 施 ”。你对这种体验会作出什么反应?为什么如此?如果这样的生活不是3天而是更久甚至数十年,你又会做何反应? 参会人:西西,师师,宝龙,kk,守中,z 音乐:轻墨安源 - 深蓝宇下,轻墨安源 - 做你独家宇宙 2023.3.18
大家赶的时间不一样,慢慢会有人理解你的小情绪,慢慢理解你长大后的小心愿,慢慢了解你说的海边小岛上的圆月。 🌻
和小伙伴逛海边,闲聊,吹吹海风 ,闲聊
《禅的故事》易中天 在里面, 不在里面。 在外面, 不在外面。
也许, 我们真的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 《牛棚杂忆》是1998年 季羡林 季羡林是著名作家、学者,可其一生经历坎坷,被劳改、批斗,见证了许多荒谬之极的历史事件……耄耋之年,季羡林以自省之笔,纪录了自己所经历的这一切……读来让人感慨万端。 该书讲述的不是仇恨的报复,而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见恶和善,丑和美,照见绝望和希望。 "这一本小书是用血换来最大幸福,是我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愿它带着我的祝福走向人间。" 参加:西西,师师,舟,悠,阿伟,z 音乐:α·Pav - η songroger - time flows away 记我们一起走过的读书会 2022.7.17
动机与人格 马斯洛 p52 由满足引起的病态还可能部分地表现为可称为"超越性病态"的东西,这是指生活中缺乏价值感、意义感和充实感。许多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心理学家信--虽然他们没有充足的依据--全部基本需要的满足并不能自动地解决归属感、价值体系、生活目的、人生意义等问题。至少对某些人,特别是年轻人,这是在基本需要满足以外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我再次提到很少被人理解的事实,人类似乎从来就没有长久地感到过心满意足--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人类容易对自己的幸福熟视无睹,忘记幸福假视之为理所当然,甚至不再认为它有价值。
《靠谱》侯小强 成为人群中前百分之五 p239_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拥抱自己 p240-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 当你的认知提升之后,原生家庭的影响就不那么大了。 对于可以改变的局部小气候,则拼尽全力去改变。 靠谱,成为人群中前百分之五p239_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拥抱自己 2023.3.10 周五啦
With the help of your friends…… 在2019年7月3日,罗伯茨受邀到儿子的初中——卡迪根山中学(Cardigan Mountain School)做毕业典礼演讲。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