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的话 最近在今天的中国,人文社会学科处在一个很矛盾的境地。 很多人都在反映说,文科正在遭遇危机:很多人不大愿意考文科选择,比如说高中分班,大家都去学理科,好像文科班的学生是次等等。 但是另外一方面,这几年在社会上各种各样人文的书,历史的书大卖。很多职场人士、企业家很愿意听文课的课程,连过去只教那些就是说管理金融这些 MBA ,EMBA班的,现在人文课程也成为一个标配课程。 人文学科到底有没有危机?人文社会科学到底有没有用?我们今天究竟怎么来看文科呢? 内容提要 01:22 文科遭遇危机了吗? 02:44 大学文科专业在近40年来的兴衰沉浮史 06:56 “人文社科热”的时代来临了吗? 12:46 为什么出现了人文社科热? 21:45 大学正在加强人文社科学科的建设 29:15 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人文社科 本期BGM 33:59 Fly me to the moon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Tamako小玉 设计:马晓羽 剪辑:达达
想说的话 之前我聊了两期关于90后文化的话题,感谢大家的积极留言和反馈。 但我毕竟是“老一代”人,聊90后毕竟是“隔雾看花”。所以,这次我请来了两位不同代际的年轻朋友,一起聊聊天。 一位是货真价实的90后小连;一位是小连的领导,70后的小尤。 他们二人在同一家媒体单位工作,既是处在职场关系中的当事人,又是这个时代的观察者。 我们一起聊了聊关于当代年轻人,特别是90后的:职场人际关系、职业规划,以及很多人面临的“35岁焦虑”等等一系列问题。 这次聊天真的非常过瘾,这对职场上下级之间的价值观碰撞,和他们各自的独到思考,相信也能给大家带来很多启发。 祝大家周末愉快! 嘉宾介绍: 小尤:上海某报社资深媒体人,70后 小连:小尤的下属,数据新闻记者,90后,播客《哩哩叩叩》主理人之一 内容提要 01:27 嘉宾与主题介绍 05:31 越来越保守的年轻人——大厂破灭之后,“斜杠”和副业能够有效自救吗? 26:48 35岁附近的人还在“35岁焦虑”,95后已经在焦虑养老了 43:45 下班后该不该回工作微信?真正“整顿职场”的也许是90后 51:33 “不合作”还是“不听话”:90后员工真的“很难带”吗? 本期BGM 01:09:12 《Let it be》Connie Talbot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Tamako小玉 设计:马晓羽 剪辑:达达
想说的话 你好,今天我要为你讲一讲曾国藩。 过去有一句话,叫做“经商要读胡雪岩,从政要看曾国藩。”。曾国藩的《挺经》中,详细记录了曾国藩在宦海沉浮当中,总结出的十八条心法,至今是很多人追捧的经典。但是你知道吗?曾国藩最大的成就并不是他的为官之道。 今天我就来给你讲一讲曾国藩究竟厉害在哪里。 内容提要 01:25 “三不朽”的完人曾国藩 03:16 曾国藩的“立功” 12:37 曾国藩的“立言” 17:52 曾国藩的“立德” 24:19 “补天英雄”曾国藩 本期BGM 29:45 Reunion In The Wind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Tamako小玉 设计:马晓羽 剪辑:达达
想说的话 最近,围绕“爱国”,接连发生了几件引发舆论轰动的事情: 前几天在苏州,一个穿着和服的女孩,到日本风情街淮海街去拍照,结果被警察带走,到现在已经上了快一周热搜了;而就在不久之前,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网上也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还有一件让我哭笑不得的事儿,几个西藏的大白,在工作之余跳起藏族舞的视频,下面引来一大帮人在批评,说他们在跳日本舞。 关于这些事件的具体问题,我今天不想多说,但是很想跟大家聊一聊, 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究竟该怎么爱国。 内容提要 01:28 近期“爱国”事件频发 03:30 什么是「国家」? 04:41 中国古代的“爱国”:「天下主义」与“夷夏之辨” 12:09 和服与旗袍——服饰与多民族融合 16:23 中国近代的“爱国”:「民族主义」的诞生 18:37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历史上的理性爱国 23:19 警惕「民族主义」成为一个被掏空的符号 28:56 爱家人、爱邻居就是每个人具体的爱国主义 31:07 当下,我们需要怎样的爱国主义? 故事里的事 03:30 赫尔德 (1744.8.25 -1803.12.18) 是德国哲学家、路德派神学家,诗人。其作品《论语言的起源》(Über den Ursprung der Sprache 德文)成为狂飙运动的基础。被誉为“民族主义之父” 08:00 夷夏之辨 或称"华夷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中国历史上"华夷之辨"的衡量标准大致有三个标准:血缘衡量标准,地缘衡量标准,衣饰、礼仪等文化衡量标准。华夷之辨的宗旨植根于《春秋》以及《仪礼》、《周礼》、《礼记》、《尚书》。 09:53 五胡乱华 指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 12:09 “吴服” 吴服(ごふく gofuku)这个称谓源于中国三国时期,因东吴与日本的商贸活动将纺织品及衣服缝制方法传入日本的缘故,开始出现此名。和服起源可追溯至公元3世纪。到了奈良时代,日本遣使来中国,获赠大量光彩夺目的朝服。次年,日本效仿隋唐服饰,至室町时代,和服在沿承唐朝服饰基础上改进,而和服腰包则是受基督教传教士穿长袍系腰带影响而创造。 16:24 民族主义(nationalism) 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在近代以来,民族主义推动了民族解放与平等,是现代国际社会的源泉。美国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民族主义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应该被看作是一种思想状态。"英国学者爱德华·霍列特·卡尔认为:"民族主义通常被用来表示个人、群体和一个民族内部成员的一种意识,或者是增进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财富的一种愿望"。民族主义通常是指以维护本民族利益和尊严为出发点的思想与行为。 本期BGM 《You Are Not Alone》——Michael Jackson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Tamako小玉 剪辑:达达 设计:马晓羽
想说的话 之前我为你讲了两次鲁迅。 在鲁迅身上,还有一个很大的谜团,就是他与弟弟周作人的“失和”。 这对周氏兄弟,共同成长,都有非常厉害的文学造诣,本来可以成就一段民国文坛“双子星”的佳话。然而,情同手足的他们,却突然分家,甚至大打出手,背后的原因,也因为两人的缄默不谈,至今在学界争论不休,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桩有名的公案。 那么,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鲁迅与周作人,又是怎样渐行渐远的呢? 今天,我就给你讲讲周氏兄弟的爱恨情仇。 内容提要 02:23 童年的周氏兄弟——“扶弟魔”鲁迅 08:59 周氏兄弟失和,只因周作人的日本老婆? 21:23 分家后仍并肩战斗,却因理念不合分道扬镳 本期BGM 27:50 《天涯》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Tamako小玉 设计:马晓羽 剪辑:达达
想说的话 不久前,我和大家聊了一下我们现在新出现的 90 后这代,他们的文化与老一代的文化的区别。 今天我将继续从一些文化现象上,来给你分析一下这个新的一代年轻人的心理。 从中你也可以看到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出现的一种新的趋势和新的文化。 内容提要 02:12 国风文化背后的情感爱国主义 12:00 网红现象与后物质主义2.0时代 23:14 盲盒与体验性消费 本期BGM 《最伟大的作品》——周杰伦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Tamako小玉 设计:马晓羽 剪辑:达达
想说的话 这几天,我们都被一条视频刷屏了,这就是《回城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我看到视频下面有很多非常感动的留言,大家都说“二舅”非常励志。但是也有不少争议,有人批评说为什么“二舅”不反抗自己的命运?为什么这个视频不反思“二舅”命运背后的社会机制? 今天,我也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看完这个视频的想法。 内容提要 01:21 “二舅”爆火,但是真的治好了 03:21 二舅的精神力量从哪里来? 08:57 “志商”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重视的品质 14:36 二舅的快乐人生法则与不想长大的年轻人 22:03 二舅代表了中国人的另一种国民性 本期BGM 1.《我用什么把你留住》——福禄寿乐队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Tamako小玉 剪辑:达达 设计:马晓羽
想说的话 这几天,我的高校朋友们都在谈论一个新闻,就是今年的高考提前批的招生当中,中国一批顶尖的 985 高校,在河南竟然断档了,没有录取满人。我所在的华东师范大学也出现了这个现象。 如此大规模的名校断档,这在以前几乎不可思议的。 这背后不仅有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因素,也有多年来家长和学生对高校认识的误区。 今天我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内容提要 01:22 多所985名校在河南省招生断档 02:49 对“小确幸”的追求正在成为全球趋势——时代的不确定性,让考生择校时更加保守 08:05 “天坑”专业真的坑吗? 12:13 “唯专业论”并不利于个人发展 19:24 上海高校成了“高危地带”? 24:26 无论是考学还是工作,选择城市其实是更重要的考量 本期BGM 悲怆奏鸣曲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Tamako小玉 剪辑:达达 设计:马晓羽
想说的话 你是哪一代出生的人呢?是 70 后,80后还是 90 、00后? 你有没有感觉你和你的父母一代有很强的代际差异?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一下我最近做的一个研究,就是当代中国的代际差异,和新的一代青年的文化。 内容提要 02:02 从文化角度看代际更替 07:22 不断迭代更新的媒体背景 19:52 红旗下的蛋VS国旗下的蛋 24:07 诗与远方VS有什么用 38:38 饭圈背后的两个自我 本期BGM 《La Vida Seguirá》——生活还得继续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Tamako小玉 剪辑:达达 设计:马晓羽
想说的话 今天我继续给大家讲林语堂,介绍一下林语堂的家国情怀,他作为知识分子的一面。 讲到这一面,恐怕有些人有些误解,以为林语堂就是一个潇洒风流,超脱闲适的道家。他也有家国情怀和天下责任吗?林玉堂不就是一个犬儒吗? 关于这个问题,你继续听我讲,就会发现没那么简单。 内容提要 02:36 从战士到名士——林语堂的两次重大转折 17:21 从名士到隐士——林语堂的第二次转折 22:09 鲁迅与林语堂的论战 26:02 三十年代的闲适派 【本期BGM】 琵琶语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制作:Tamako小玉 设计:马晓羽
想说的话 我想,你一定还记得,我以前在我的播客里面曾经说过一句话: 少年不学鲁迅是没有血性,中年不学胡适是没有理性,晚年不学林语堂是没有灵性。 这三个民国的大名人当中,我觉得胡适是最可敬的,鲁迅是最可配的。而最可爱的,我想就是林语堂了。 我在这之前已经给你讲过鲁迅和胡适,今天我要开始给你讲一讲林语堂。 内容提要 01:21 可爱的林语堂 07:10 游走于中西之间的林语堂 10:16 幽默、灵性与闲适,林语堂的人生哲学 本期BGM 1、雨碎江南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制作:Tamako小玉 设计:马晓羽
想说的话 今天,我想继续跟大家聊一聊鲁迅。 大多数人对鲁迅的印象,都停留在我上期着重谈的“怼天怼地怼空气”的犀利性格。但实际上,鲁迅对革命、对斗争,甚至对人生,都有一种深深的虚无主义,他是复杂的,是矛盾的。 今天,我就要为你讲一讲,鲁迅鲜为人知的这一面。 内容提要 01:09 铁屋子里的呐喊 15:47 鲁迅的虚无主义 18:27 “绝望之于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27:25 “人生当如大象”——鲁迅的韧性战斗 33:05 对此刻负责——活在当下的鲁迅 本期BGM 1. 鲁迅先生 出品:光之来处 策划:Tamako小玉 剪辑:王小满 设计:马晓羽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