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可以“反卷”吗?去自己或朋友的家乡,建设新的文化空间怎么样? 清明节这一期节目,我们一起聊了聊要不要到小城市去生活这个话题。三位主播都生长于小城市,在不同年代进入大城市,定居时间或长或短,最终又主动选择(或考虑选择)去往小城市生活。如今,去小城市移民或成为返乡青年重建家乡文化社区是一个新的潮流吗?离开大城市去小城市生活的真实理由是什么?会遇到哪些挑战与麻烦?什么样的人更适合去小城市生活? 大城市与小城市的生活,可能只是人生悖论中的一种。精神上自给自足,活在生动具体的日常里,或许才是很多人真正的生活需求。无论如何,的确已经有很多人在探索的路上种下了种子。 【互动邀请】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与安利你生活(过)的宜居城市呀。 【本期主播】 巫昂:上个世纪末开始写东西,昨天才知道服美役的七零后作者和旧媒体人和写作课教师和会画人。新浪微博@巫昂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新浪微博@影子猫在家 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新浪微博@阿贝本人阿贝本人 【收听目录】 01:02 一波从小城进入大城市生活的追忆 05:37 70后、85后、90后,似乎有越来越多人考虑移民小城市 07:08 以大理、景德镇为代表的“新移民社区”正在展现的生机 14:29 主播阿贝毕业回国后在家乡湘潭开了一家书店 17:57泉州、临海…返乡青年建设文化小基地悄悄成为新潮流? 24:39 为什么主播巫昂没有选择返乡而是定居云南小城市? 28:53 去小城市生活的真实理由:想活久一点、不想再搬家 33:05 当自由职业/数字游民去国内外不同小城市体验生活 36:40 去人生地不熟的小城市生活,会遇到什么挑战?要做哪些准备? 45:17 要不要到小城市生活?什么样的人更适合? 52:37 人们更需要的是生动可感的具体生活,而非数字与趋势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家作品】 詹姆斯·乔伊斯在莎士比亚书店出版(众筹)《尤利西斯》的小故事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The Trapezist - Quincas Moreira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贝 插画:何心,新浪微博@何心heicy 文字:丁影子
在《秋园》的后记中,身为作者女儿、同为作家的章红写道:“这是一部在厨房里完成的书稿。说来奇怪,我每次写点什么都非常困难,好像无时不在写作瓶颈中。但妈妈写起东西来就像拧开自来水龙头,随开随有,文字顺畅地从笔端流出。我想,那是艰辛生活给予她的馈赠。” 杨本芬在60岁以后开始写下自己的母亲——一位普通中国女性的故事,这本自传体小说深深打动了读者,在80岁之后,杨本芬以当红作家的身份为读者们所知。她的创作之路给了很多人力量,其中包括她的女儿章红。在本期节目中,我们请来了章红、思捷两位嘉宾,一起聊一聊“写作可以在何时开始”的话题。 没有勇气、没准备好、执着于意义和价值……从感受到内心的写作冲动到开始写作,会经历哪些障碍?除了真诚和勇气,真正开始写作需要进行准备吗?“科班出身”是成为写作者的条件吗?一个写作者需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不同年龄的创作者,会有什么样的写作优势? 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或许是,不要放弃,给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进行一个认真规划。无论何种年龄、何种身份,开始写吧。 【本期主播】 巫昂:上个世纪末开始写东西,昨天才知道服美役的七零后作者和旧媒体人和写作课教师和会画人。新浪微博@巫昂 【本期嘉宾】 章红:在一个边城长大,十八岁来到一个街道两旁遍植悬铃木的城市,为了把读小说变成专业,从南京大学化学系转到中文系,成为文学硕士,成为少年杂志的编辑和主编,成为作家。得过一些奖(冰心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金陵文学奖等),但最大的奖赏是思考与表达所赋予的尊严、快乐。 思捷:自由撰稿人、业余写作者、手作爱好者、时而话痨时而自闭患者。 【收听目录】 01:30 嘉宾章红与思捷的自我介绍 05:40 没有人的青春期是不痛苦的,那也常常萌发为写作冲动 10:25 章红:感谢19岁时的勇气,我从化学系转去了中文系 18:20 当写作的情绪冲动散去,要逼着自己继续写吗? 24:06 思捷:给时尚杂志撰稿是一个被大纲框定的命题作文 29:55 保持写作的野心是,想方设法写出真诚的被自己认可的东西 36:01《秋园》的开端:一位女性在60岁坐下来,坚持漫长孤独的写作 42:20 不同年龄段的生活,有不同的写作优势 48:48 作家杨本芬给女性书写者带来的力量:无论何种身份,开始写吧 52:40 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值得一个长线规划 1:05:10 嘉宾cue诗人巫昂现场朗诵自己的两首诗 1:09:10开始写作的几大障碍vs以对待职业的态度去推动写作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家/书籍】 汪曾祺 契诃夫 杨本芬《秋园》《浮木》《我本芬芳》 浦睿文化出版的“写作课”系列: 约翰·麦克菲《写作这门手艺》 约翰·特鲁比《故事写作大师班》 美国《作家文摘》杂志社 《短篇小说写作指南》 马特·马登《一个故事的99种讲法》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O Holy Night - DJ Williams 【本期制作团队】 剪辑:阿贝、阿炎 插画:何心,新浪微博@何心heicy 文字:丁影子
当女性主义被广泛讨论,比起概念,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真实的日常生活。这一期节目中,我们从“异性恋女性主义者”面临的日常困境聊起,在00后、90后、70后主播身上,女性意识与我们的生活是如何互相影响的?女性主义提供了更开阔的视角之后,我们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会直面哪些问题?男女性别意识成长的不一致,传统婚恋对幸福定义的谎言,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被陈旧的性别歧视语言/事件所冒犯……这是当下生活的现实。 女性主义负责戳破真相,女性主义者们负责重建生活。生活中每一个细小的“不舒服”“拧巴”“被冒犯”都是停下来观察与重新选择的契机。从看到结构性的性别歧视问题,到停止责怪自己、与自己站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以人影响人,某种程度上都是在重构我们的生活。 希望你也在女性主义中感受到了对每个普通人的支持。 【本期主播】 巫昂:上个世纪末开始写东西,昨天才知道服美役的七零后作者和旧媒体人和写作课教师和会画人。新浪微博@巫昂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新浪微博@影子猫在家 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新浪微博@阿贝本人阿贝本人 【收听目录】 02:50所谓的“女性主义鄙视链”本身就是反女性主义的 05:15 00后阿贝:力所能及地为更年轻的妹妹们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13:18 90后丁影子:女性主义带来的不是一个身份,是对自由开阔人生的支持 19:20 70后巫昂:几代人的加持下,才成为一个身体力行的女性主义者 30:21 “厌男”与“厌女”,所谓“性别对立”背后的逻辑 35:20 异性恋女性困境之一:男女性别意识成长不一致 37:40困境之二:需要直面传统婚恋对幸福定义的谎言 40:35困境之三:男女平等的理念与日常生活现状的冲突(时时刻刻在发生) 44:05 放下自我厌弃与责备,清醒地与自己站在一起 53:50如何面对男性伴侣对女性真实处境的漠然与无知? 1:06:05在日常中实践:性别意识科普、警惕性别歧视语言 1:10:15 每一个“不舒服”都是帮助我们重新选择的契机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贝 插画:何心,新浪微博@何心heicy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品】 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房间》 上野千鹤子《厌女》 纪录片《大法官金斯伯格》 卡罗林·克里亚多·佩雷斯《看不见的女性》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Joy To The World - DJ Williams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感谢收听,我们是一档泛文学类播客,涉及写作、阅读、女性和生活等内容,我们的班底来自于虚构文学写作平台宿写作中心,将陆续在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汽水儿等平台上线,欢迎搜索订阅,也可以在微博、小红书上关注我们。 加入播客听友群可添加微信suwriting-01并备注「播客听友」。如果你有好的选题或故事,也欢迎给我们投稿,我们的投稿邮箱是:[email protected],请标注「听友投稿」,并留下你的微信,方便我们联系你。下期再见!
大家好,欢迎收听新一期的节目。 这期节目我们聊了聊关于养老的话题。曾经,我们接收到的关于死亡场景的描述,在儿孙满堂的陪伴中离去意味着人生美满,而无人问津的孤独终老则是人间惨事。如今,这两端的滤镜似乎都在被打破,急剧增大的生活压力、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趋势等现状,让越来越多的人重新思考如何应对老年生活和死亡。 对于在线性时间轴上终将面临衰老与死亡的人类来说,养老规划并不仅仅关乎金钱,实际上是一个关乎“如何度过自己几十年生命”的议题。我们试着将这个抽象、令人恐惧的话题具像化——对不同年龄段的我们来说,现在此刻可以做些什么?70后主播巫昂分享了自己的养老规划历程与建议,与90后、00后主播们一起讨论了关于择业、消费、储蓄、精神生活建设、生活自理能力、了解与身体的关系、同频社群的主动建立等话题。 节目的最后,回到关于“孤独终老”的画面,我们发现很多作家与艺术家们都一直创作到生命的尽头,平静、稳定、充实、轻盈,直到肉身无法维续。希望我们都能拥有这样的幸运。 欢迎在评论区和听友群交流你的想法。 【本期主播】 巫昂:上个世纪末开始写东西,昨天才知道服美役的七零后作者和旧媒体人和写作课教师和会画人。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 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 【收听目录】 04:40 你有受到过关于孤独终老的恐吓吗? 11:55 “不论结婚与否,最终大家都是一个人。” 17:50 瑞士最新安乐死舱被网友视为“人生小目标” 25:18 2050年国内将要面临的老龄化图景 34:02 70后主播巫昂分享养老规划历程与建议 40:30 从养老规划到工作选择,“求稳”所要考虑的 50:30 把技能点跟生命力背在身上的小蜗牛人生 60:22 你的消费对象反过来会塑造你(感谢文学书如此便宜) 65:50 精神上的自给自足对幸福老年尤为重要 69:10 宿写作中心的养老计划属性,精神上同频的社群 79:26 主播们的养老规划分享(养生真的很重要!) 90:14 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平静创作到生命的尽头 【本期节目提到的作家/艺术家及作品】 张爱玲 王小波 上野千鹤子《一个人的老后》《一个人的老后——男人之道》《一个人最后的旅程》 吕西安·弗洛伊德 陀思妥耶夫斯基 维斯瓦娃·辛波斯卡 S.A.阿列克谢耶维奇 【延伸阅读推荐】 《闭经记》伊藤比吕美 《在熟悉的家中与世界道别》上野千鹤子 《暮色将尽》戴安娜·阿西尔 【本期节目中引用的数据来源】 DT财经:80、90后想体面养老,要存多少钱? 《一个人最后的旅程》,上野千鹤子,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Good Gig In the Clouds - Joel Cummins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感谢收听,我们是一档泛文学类播客,涉及写作、阅读、女性和生活等内容,我们的班底来自于虚构文学写作平台宿写作中心,将陆续在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汽水儿等平台上线,欢迎搜索订阅,也可以在微博、小红书上关注我们。 加入播客听友群可添加微信suwriting-01并备注「播客听友」。如果你有好的选题或故事,也欢迎给我们投稿,我们的投稿邮箱是:[email protected],请标注「听友投稿」,并留下你的微信,方便我们联系你。下期再见!
大家好,欢迎收听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我们是一档泛文学类播客,涉及写作、阅读、女性和生活等内容,我们的班底来自于虚构文学写作平台宿写作中心。 首期开播,我们即兴又散漫地聊了聊“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这个播客名的由来,以及主播们既郑重又随意的搭档组建过程。正式进入本期议题后,生于不同年代的主播们分享了各自的青春期、成年探索期中平静独处的经验与阻碍,互联网与即时通讯极大地影响了我们与自己待在一起的方式。独处的私人时间逐渐被随时可打破的公共时间所替代,无法平静专注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动剥削和主动逃避后的恶性循环。 之后,作为写作课老师的巫昂分享了最近的一个“家访”故事,在升学、择业压力下无法平静地自己待着的05后同学,以每天的实际行动打破了恶性循环。节目的最后,善于独处的00后主播阿贝与我们分享了在书店创造更多专注独处空间的尝试。 人生只有一个成就,就是很好的度过每一天。希望这期节目能陪你度过平静放松的一小时。 【本期主播】 巫昂:上个世纪末开始写东西,昨天才知道服美役的七零后作者和旧媒体人和写作课教师和会画人。新浪微博@巫昂 丁影子:前(新)媒体人,非必要不回职场的九零后自由写作者。新浪微博@影子猫在家 阿贝:零零后书店店主,梦想是成为四线城市的三流小说家。新浪微博@阿贝本人阿贝本人 【收听目录】 03:45 (可能是)史上最长的播客名,“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是怎么来的 08:45 这档播客(并不重要的)起源和一期一换的slogan 12:40 以“新媒体”为工作的哀伤和考察作为媒介的播客 18:25 进入本期议题:为什么我无法平静地自己待会儿 22:06 90后与00后主播不同的大学独处经历 28:04 “血泪经验”分享:无法平静专注是被动剥削和主动逃避后的恶性循环 33:00 70后的互联网青春期回忆,前互联网时代的有效独处时光 35:13 全员被互联网即时信息捆绑,即时交流变成一种隐形剥削 40:14 独处的私人时间被随时可打破的公共时间所替代 48:50 宿写作中心“家访”故事,行动改变情绪的积极案例 53:44 人生只有一个成就,就是很好的度过每一天 1:02:12 在书店创造更多专注阅读与观看的可能性 【本期制作团队】 后期剪辑:阿贝 插画:何心,新浪微博@何心heicy 【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 O Come All Ye Faithful - DJ Williams 【关于“和别人的男朋友一起逛公园”】 感谢收听,我们是一档泛文学类播客,涉及写作、阅读、女性和生活等内容,我们的班底来自于虚构文学写作平台宿写作中心,将陆续在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汽水儿等平台上线,欢迎搜索订阅,也可以在微博、小红书上关注我们。 加入播客听友群可添加微信suwriting-01并备注「播客听友」。如果你有好的选题或故事,也欢迎给我们投稿,我们的投稿邮箱是:[email protected],请标注「听友投稿」,并留下你的微信,方便我们联系你。下期再见!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