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对话AI技术专家:为什么更懂AI的人反而更淡定?

小心有效

本期我们邀请到Collov AI的CTO、AI专家Casey,带来一场从技术到思维方式的深度对谈。在与Sid的对话中,Casey以他专业的视角和我们分享了对于目前AI几个大方向领域的进展和对这次AI技术爆发的理解,也就几个近期热点的技术话题阐述了他的见解,比如AI大模型和小模型的关系,人类是否还应该教给AI规则以及模型开源的价值等等。我们也讨论了AI发展与人的关系,聊了聊普通人该如何参与并拥抱这次技术浪潮。希望我们的对话能对你有所启发! 【本期要点】 03:11 AI一线从业者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如何使用AI的? 08:33 我们现在身在何处——AI技术发展几条主线进度的现状梳理 16:10 今年大热的agent赛道是不是Ai发展的一次里程碑事件? 19:54 感觉AI行业的发展在近期突然加速了,AI科学家也这么认为吗? 26:44 大模型越来越同质化,小模型正在细分领域崛起,存在这样的趋势吗? 30:57 关于端到端训练范式——为什么说人类试图教给AI规则是个笨办法? 35:12 关于训练成本——Deepseek发布后怎么会同时有利好和利空英伟达两种观点同时出现? 42:59 关于开源精神——模型开源的利弊共存 46:54 身处最前沿的AI工程师会因何感到焦虑? 50:04 对于非技术背景的大多数人,想要参与到这次AI技术浪潮之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姿势? 57:14 普通人参与AI行业到底需不需要去啃技术? 【嘉宾】 Casey, 毕业于UC Berkeley,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研究员,Collov AI联合创始人&CTO,专注于扩散模型研究 【主播】 Stefanie, VC投资人 Sid, CFA, VC投资人 【关于我们】 小心有效是一档围绕商业进化、科技变革与全球市场洞察的圆桌唠嗑节目。我们不拘泥于既定答案,也不满足于表面热闹,希望以开放的思维、质朴的观察、不靠谱的观点与你同频共振。

58分钟
99+
21小时前

004. 对话常驻印尼投资人:在印尼谈生意要先学会“商业互吹”?

小心有效

作为东盟人口最多、经济体量最大的成员国,近些年印尼成为了很多中国创业者出海东南亚的新大陆。但随着大家的脚步落地,越来越多人体会到这个市场和中国相比竟然如此不同!本期我们邀请了MindWorks团队一位长期驻扎印尼的一线同事Barry,聊聊他亲历的那些故事。作为VC投资人,Barry 两年前带着一套判断中国商业模式的成熟经验飞到雅加达。却发现这套公式在印尼独特的文化坏境,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商业世界近乎失灵。在这期节目里,他分享了自己从文化水土不服到融入本地圈层、再到重新理解印尼商业逻辑的心路历程。 【本期要点】 03:52 对印尼的初印象是高楼大厦和棚户区交织存在的城市风貌 06:54 为什么感觉印尼是个贫穷但是快乐的国家? 08:58 在印尼社交吃闭门羹竟是因为没学会商业互吹? 17:17 在雅加达通勤出行,打车还是摩的是个两难的选择 19:43 印尼是二三十年的中国,这个类比准确吗? 23:12 为什么说印尼政府很强势但却推不动改革? 25:53 当地不均衡的发展状况给中国创业者带来了哪些挑战? 28:55 在印尼创业最大的难点竟是招不到合格的员工 35:02 软件、餐饮、金融、地产、电商,哪些行业适合去印尼做? 40:12 服装批发市场和服装行业的观察 44:08 中国援建的雅万高铁乘车体验 47:19 对想来印尼创业的中国老板的建议和忠告 48:58 印尼松弛的宗教世俗化和糟糕的烹饪水平 【嘉宾】 Barry Wang,MindWorks Capital投资人 MindWorks Capital 是一家关注技术驱动、具备全球化成长潜力企业的早期风险投资基金 【主播】 Stefanie, VC投资人 Sid, CFA, VC投资人 【关于我们】 小心有效是一档围绕商业进化、科技变革与全球市场洞察的圆桌唠嗑节目。我们不拘泥于既定答案,也不满足于表面热闹,希望以开放的思维、质朴的观察、不靠谱的观点与你同频共振。

52分钟
99+
21小时前

005. 代码、奶茶和国歌:一个工程师的硅谷十周年纪念

小心有效

本期我们邀请到了硅谷科技大厂的软件工程师Alex来做客。今年七月,Alex将度过他的入职十周年纪念日,这也是他搬到硅谷的第十年。在这十年中,全球科创中心斗转星移,作为身在其中的一名典型大厂中国工程师,他有很多感想和体会。在今天的聊天中,Alex讲述了他对大厂和创业两条路径的思考、聊了聊近几年他亲身经历的技术更迭和行业周期,也和Sid一起探讨了对于硅谷精神的理解,并用一段故事对这一精神做了自己的诠释。 【本期要点】 04:11 十年的硅谷职业生涯,自己身上和身边发生了什么变化? 08:10 大厂员工和创业公司竟是两个相对平行的群体? 14:04 所谓硅谷精神到底是什么,在不同的公司和人群中是否有不同的定义? 20:11 十年间亲身体验的技术变革和创新趋势 23:11 大厂的内部文化变化、疫情后的裁员浪潮和有所好转的大公司病 28:46 创业公司和大厂之间永不停歇的屠龙少年和终成恶龙的循环故事 32:12 华人在湾区越来越多,那地位越来越高了吗? 35:31 一个典型工程师在硅谷的生活方式 41:06 为什么一个理科生在硅谷待久了反而越来越对人文艺术感兴趣? 42:31 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更像美国人,什么时候更体会自己是个中国人? 45:52 在硅谷卖房子和在硅谷找对象 48:38 属于一个软件工程师的辉煌时刻和最朴素的硅谷精神诠释 【嘉宾】 Alex:硅谷某大厂软件工程师 【主播】 Stefanie, VC投资人 Sid, CFA, VC投资人 【关于我们】小心有效是一档围绕商业进化、科技变革与全球市场洞察的圆桌唠嗑节目。我们不拘泥于既定答案,也不满足于表面热闹,希望以开放的思维、质朴的观察、不靠谱的观点与你同频共振。

52分钟
99+
21小时前

006. 是营销噱头还是行业未来?一个纯净美妆创业者穿越周期的品牌信念

小心有效

纯净美妆作为一个新兴赛道,近年来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但你是否也有同样的迷思:纯净美妆到底是什么?“纯净”应该如何定义?它是真理念,还是又一个营销噱头?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MomentZ迷之的联合创始人莎莎,作为内行人,和我们聊了聊她的行业理解。与此同时,作为一位美妆创业者,莎莎也分享了她如何在资本退潮、成分党崛起、爆品逻辑横行的市场环境中,依然坚持“做对的事”。也欢迎大家关注莎莎的播客「PassionFruits不是百香果」 【本期要点】 01:56 2017年诞生的品牌「迷之」和这八年来行业的起起伏伏 07:12 装在灯泡里的磨砂膏——第一个爆品的诞生和下架 10:59 当人们在讨论「纯净美妆」时到底在讨论什么? 19:06 从关注功效到关注成分,这将是一个市场慢慢变化的过程 23:52 日韩和欧美市场的纯净美妆市场现状 27:06 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成分了,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对将来的预示 36:35 经历了互联网资本带给行业的浮躁后,对做品牌有了更深的理解 40:12 一个独立品牌在研发节奏、用户培育、市场营销环节的经验和教训 49:34 创业以来踩过的大坑和收获过的感动 【嘉宾】 Teresa莎莎:MomentZ迷之联合创始人 @莎莎Pluss 【主播】 Stefanie, VC投资人 Sid, CFA, VC投资人 【关于我们】 小心有效是一档围绕商业进化、科技变革与全球市场洞察的圆桌唠嗑节目。我们不拘泥于既定答案,也不满足于表面热闹,希望以开放的思维、质朴的观察、不靠谱的观点与你同频共振。

55分钟
99+
21小时前

007. 手机拍张照,AI帮你选沙发?Collov如何用AI重塑家装设计行业

小心有效

本期节目我们请到了一家非常有趣的公司Collov.ai的创始人和CEO张霄博士来分享他的创业故事。Collov是一家专注于视觉基座模型的AI公司,他们的产品重点应用于家装设计和空间智能领域。这期节目中,张霄和Sid分享了他是如何从一名应用物理学博士变成一名AI行业创业者,又在创业过程中收获了哪些独特的经历。他也为我们拆解了他们的产品在实际业务中发挥的价值和技术潜力,欢迎大家访问Collov.ai的官方网站来了解更多关于他们的信息! 【本期要点】 02:16 从一名物理学博士到视觉AI公司创业者的转变 10:24 Collov的产品——如何在家用手机拍一张照片就能完成全部家装设计 16:54 模型的优化方式竟是受到了特斯拉的启发? 25:09 家装行业的客户是第一次尝试AI还是早已有自己的明确需求? 30:56 生成式AI真的能理解人类的审美吗? 38:29 硅谷AI初创公司创始人的生活节奏和心态磨练 41:27 创业过程中有没有某个时刻觉得“完了,这事干不成了?” 45:59 一路走来,那些曾经踩过的坑和对用户需求的新理解 【嘉宾】 张霄: Collov.ai创始人兼CEO, 斯坦福大学PhD 【主播】 Stefanie, VC投资人 Sid, CFA, VC投资人 【关于我们】小心有效是一档围绕商业进化、科技变革与全球市场洞察的圆桌唠嗑节目。我们不拘泥于既定答案,也不满足于表面热闹,希望以开放的思维、质朴的观察、不靠谱的观点与你同频共振。

53分钟
99+
21小时前

008. 对话泡泡玛特前员工:我们在买泡泡玛特的时候到底在买什么?

小心有效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泡泡玛特早期员工、潮玩行家孟老师,和我们一起聊聊这家从盲盒走向全球的中国品牌。对话中,我们从Labubu的爆火,聊到 Lisa 和泰国长公主的“自来水”效应,以及泡泡玛特从一个潮玩公司成长为国际消费品牌的幕后逻辑。孟老师还分享了很多行业内部的小故事:为什么泡泡玛特的 IP 设计师对产品有否决权?泡泡玛特的产能瓶颈是因为什么?从盲盒到搪胶毛绒,泡泡玛特的产品为什么能让人越买越上头?如果你对潮玩行业、IP 运营,或者中国品牌出海感兴趣,一定不要错过! 【本期要点】 02:06 Labubu从出圈到爆火的始末 10:11 官方在Labubu营销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12:58 潮玩和艺术玩具的潮流属性的本质 18:11 从设计师到订货会,各大IP从诞生到上架的流程是什么? 25:22 爆款为什么总是缺货?生产链条竟如此复杂 30:45 王宁所说的“尊重时间、尊重运营”体现在哪些事上? 35:41 如何在早期判断一个IP能不能火? 39:53 为什么说王宁是个极致的线下零售人? 47:23 从中国走出的国际化消费品牌 51:00 未来IP品牌化的展望 52:57 看似没做内容,但Molly如何引发了情感共鸣 孟老师提到的《Molly的一天系列》 Lisa和她的Labubu们 【嘉宾】 孟老师:泡泡玛特前员工,潮玩行家 【主播】 Stefanie, VC投资人 Sid, CFA, VC投资人 【关于我们】 小心有效是一档围绕商业进化、科技变革与全球市场洞察的圆桌唠嗑节目。我们不拘泥于既定答案,也不满足于表面热闹,希望以开放的思维、质朴的观察、不靠谱的观点与你同频共振。

57分钟
2k+
21小时前

009. 对话康嘉:饿了么联创再次创业,「共比邻」如何深入银发经济行业

小心有效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饿了么联合创始人、「共比邻」创始人康嘉,分享他从外卖平台跨界投身银发经济的创业故事。面对新一代退休人群更高的线上化率与积极的消费心态,共比邻打造了涵盖“一日聚”、旅游、电商和社区店的全流程服务,既解决中老年人的社交与情感需求,也提升消费粘性。节目中我们还探讨了日本银发产业的借鉴意义,以及对有志投身这一领域创业者的建议。 【本期要点】 02:06 从外卖平台到银发经济,康嘉为何选择大跨度赛道再次创业? 08:33 新一代退休人群和上一代相比,消费理念大不相同 12:56 其实中老年消费需求和供给一直存在,只是没被大众普遍关注到 18:26 共比邻提供了哪些产品和服务?爆款“一日聚”有哪些内容? 29:48 为何靠一个社区店可以既满足老年人社交需求,又提高了消费粘性? 34:37 服务银发群体一定要做有温度的事情 41:49 作为老龄化先行样本,日本的银发经济产业对我们有哪些参考价值? 48:08 对于想要投身银发经济产业的人们,康嘉的几点建议 【嘉宾】 康嘉:饿了么联合创始人、共比邻创始人兼CEO 【主播】 Stefanie, VC投资人 Sid, CFA, VC投资人 【关于我们】 小心有效是一档围绕商业进化、科技变革与全球市场洞察的圆桌唠嗑节目。我们不拘泥于既定答案,也不满足于表面热闹,希望以开放的思维、质朴的观察、不靠谱的观点与你同频共振。

57分钟
99+
21小时前

010. 从雅加达到利雅得:出海投资人眼中的孤独、拼搏与机遇

小心有效

本期嘉宾我们邀请到了 01VC 的投资人 Leo,他曾长期驻扎东南亚与中东,负责出海相关项目投资。在节目中,Leo 分享了自己在疫情期间驻守雅加达的真实经历,以及在中东市场的本地化挑战。他讲述了为什么东南亚适合“草莽打法”,而中东则需要“按规矩来”;也解释了为什么中东市场“钱很多,但不好拿”。我们也聊到了中东与东南亚在创业氛围、政策环境、本地用工和市场机会上的差异。最后,Leo 还给出了一位出海投资人对四大市场创业机会的判断。欢迎正在酝酿出海或有东南亚和中东实战经验的听友们和我们分享讨论! 【本期要点】 02:13 在东南亚做投资受到了哪些文化冲击? 07:50 疫情爆发期间身居雅加达的遭遇 13:29 出海东南亚热潮带来的投资泡沫 15:41 中国创业者有明显强于东南亚本地人的拼搏精神吗? 17:09 为什么说创始人在本地非常重要? 20:47 中东市场概览:迪拜和利雅得的区别 31:35 中国创业者在中东有哪些机会? 34:27 和东南亚相比,中东市场有哪些意想不到4的挑战? 42:10 中东的钱很多,但募资真的不容易 47:35 对中国出海人淘金中东有什么建议? 54:12 在中国、北美、东南亚和中东分别选一个方向创业,Leo会如何选择? 【嘉宾】 Leo:零一创投 01VC投资人 【主播】 Stefanie, VC投资人 Sid, CFA, VC投资人 【关于我们】 小心有效是一档围绕商业进化、科技变革与全球市场洞察的圆桌唠嗑节目。我们不拘泥于既定答案,也不满足于表面热闹,希望以开放的思维、质朴的观察、不靠谱的观点与你同频共振。

60分钟
99+
21小时前

012. 对话食材供应链老兵:关于预制菜争议和我们餐桌上的食物

小心有效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在食材供应链行业有着十几年一线从业经验的小杨,我们从近期备受争议的预制菜话题聊起,围绕预制菜的一些列问题,探讨食品的安全和口味、餐厅的现实考量、消费者的甄别策略以及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更进一步地,我们还聊到了现代城市人每一餐所吃进嘴里的东西是怎么一步步来到餐桌上这个话题,看看他有什么见解、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行业内幕。 【本期要点】 01:51 食材B2B从业者怎么看这次的西贝预制菜争议? 04:57 西贝用的到底是不是预制菜?预制菜的定义是什么? 09:24 同样都是预制菜,标准高低、质量好坏体现在哪些方面? 13:00 袋装切好的胡萝卜条和带着泥土的新鲜胡萝卜,哪个更好? 14:54 保质期两年的西兰花有食品安全问题吗? 16:16 预制菜在餐饮行业的发展趋势现状 23:03 明明是预制却暗示现炒,餐厅为何不向消费者如实坦白 26:00 预制菜没有锅气,关于口味问题有解吗? 29:03 以筛选人均价位来避坑预制菜餐厅是个好办法吗? 33:49 食材供应链这个传统行业近些年产生了哪些变化? 41:26 小杨眼中一些行业内有待规范的现象和正在做对的事的玩家 46:08 老一辈从业者和新一代互联网平台和行业内的碰撞和融合 48:20 业内人士给普通消费者的建议:生活中如何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53:38 超市里的有机食品都是真有机吗? 【嘉宾】 小杨:某生鲜电商平台、食材供应链行业一线从业者 【主播】 Stefanie, VC投资人 Sid, CFA, VC投资人 【关于我们】 小心有效是一档围绕商业进化、科技变革与全球市场洞察的圆桌唠嗑节目。我们不拘泥于既定答案,也不满足于表面热闹,希望以开放的思维、质朴的观察、不靠谱的观点与你同频共振。

56分钟
99+
21小时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