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够了面试被问生孩子,我把B超附在了简历上 | 盲人摸象EP20

轻刀快马

欢迎收听盲人摸象计划第20期,也是倒数第80期。 今天的访谈嘉宾是我的好朋友季笙。 我们俩是在勤工俭学时候认识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2015年的冬天,季笙即将从复旦研究生毕业。那时候她告诉我说,她要去北京了,做中学历史老师,有编制,有户口,很好的。 后来,我在朋友圈看到她去了香港,做过代购,也卖过保险。很多次,我想问问她在香港的生活如何,是否过上了理想中的生活,但是打开了对话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再后来,她又去了深圳,再一次成为了中学老师。那几年,坊间传闻在深圳做老师是文科生找工作的天花板,我们都以为她又踩中了点。只是断断续续在朋友圈看到她,要么是回老家陪父母看病,要么给自己看病。 如果不是这一次访谈,我可能永远没有机会知道这些年季笙到底经历了什么。 用她自己的话说,事太多了,心理医生都写不动了。 每个人都在一刻不停地面对着生活中那些具体的苦难,试图给这些苦难以所谓积极的意义,或者试图为这些苦难找一个看似合理的原因,无疑是轻佻的,也是庸俗的。 在访谈的最后,季笙说她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命题,我说也许你那张卷子本来就跟别人的不一样。 我想,这并不是一种自我安慰,相反,这更像是一种自我锚定。 既然知道了,无常才是生活的常态,我们总要给自己一个“锚”,才不至于被下一个巨浪吞噬。 【时间轴】 02:59 拿到了上海的编制,却没拿到上海的户口 07:37 东北人确实喜欢体制内,我也确实喜欢做老师 12:10 去北京做老师,第一个月工资到手3000 14:02 那年雾霾大到什么程度,朋友来我家第三天才发现对面有一幢楼 16:41 离开北京,听说香港老师挣钱多,去了才发现…… 18:50 做代购,客人非让我给他直播,挣不了这个钱 23:03 卖保险,老板让我讲地缘政治冲突,也算专业对口 25:08 在香港的出租屋,十五平米,台风来的时候那幢楼都在晃 28:57 我也曾经想过一了百了,但是窗户太小了 30:22 都说深圳老师工资高,其实也要看情况 33:38 为了再拿一次应届生的身份,我在沈阳老家念了一个香港硕士 35:48 每一个靠高考进入名校的失意者,几乎都有一段逆袭的故事 40:05 我大概小学三年级,就发现自己不太聪明 43:41 学历史对于我而言,更像是一种救赎 45:41 我没什么野心,也不想要世俗的成功,我就想好好活着 48:41 我答应结婚的条件是,不要买房 56:01 我也不想生孩子,单纯地不想 58:42 三十岁已婚未育的女性,歧视是显而易见的 1:00:13 我把B超附在了简历上,我说我不生孩子,我有病 1:02:38 再一次被毁约,我紧张到日常心率100+ 1:09:20 那一年春节,工作还没着落,我在医院陪护了一个月 1:12:43 学习、健身、吃药,卖惨没用,我把自己变成“全科医生” 1:15:57 健康是我的人生课题,像追逐世俗成功那样,努力做个健康的人 1:19:15 我曾经无比惧怕衰老,但现在我对40岁充满期待 1:25:07 我一直在反省,抱怨自己失去太多没有意义 1:31:16 说一句话给10年前的自己(可能是有史以来嘉宾说过最长的一段话 【欢迎加入听友群】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为了营造更好的讨论环境,我们准备了两个小问题,可在添加微信后任选其一回答: * 你最喜欢哪一期节目?或者哪一位嘉宾?为什么? * 你还希望我们访谈什么样教育/职业/家庭背景的嘉宾?如果有机会,你最想问他/她什么问题? 另外,对于有意向的嘉宾,我们也会在当期节目推送后邀请其加入听友群。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什么是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是一个由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付宇发起的访谈计划,试图用10个问题串连起99个名校毕业生过去10年的经历和感悟,记录这个群体共同的情绪、思考和观点。我们期待用每一个个体的偏见,去拼凑那个房间里看不见的大象。盲人摸象计划将以音频和文字的形式呈现。有兴趣加入这一计划的朋友,欢迎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 小宇宙/苹果Podcasts/喜马拉雅/微信公众号:轻刀快马 片头BGM:<In Anxious Shadows> by Kai Engel 片尾BGM:<Winter Walk (Silver Trumpet Mix)> Mixed and Produced by spinningmerkaba

95分钟
4k+
2年前

如果知道了成功80%靠运气,为什么还不躺平?| 盲人摸象EP19

轻刀快马

欢迎大家收听盲人摸象计划第19期,也是倒数第81期。 今天的访谈嘉宾是听友路哥。 路哥年纪不大,比我小四岁。但我觉得叫他路哥也不亏,因为这一次南京之行确实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直面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的法门。 在经历了休学创业散伙、北上合伙失败之后,他在小红书用@文科生没出路 这个账号发布了第一个帖子。在那之后,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坦白说,我不喜欢这个名字,总觉得有贩卖焦虑和成功学的嫌疑。所以,直到对谈开始的那一刻,我依然做好了这一期素材全部报废的心理准备。 当然了,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一定意识到【真香定律】了。 从南京回上海的路上,我在想,在过去将近20期节目中间似乎有一条暗线—— 如果我们都知道,人生的际遇、波动、起伏,绝大部分都来自于我们无法控制、无法改变的部分,比如经济周期,比如原生家庭,比如运气等等,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自处?除了寻求心理层面的自洽,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这一期与路哥的对谈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开始,希望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时间轴】 03:02 三年级开始做生意,一毛钱一次抽奖 07:56 高考选专业,我就从来没想过要找对口工作 13:11 是不是所有北方孩子到南方念大学的第一课,都是意识到自己英语有多差? 19:46 从基本不会画,到靠PPT接商单,一个学期足够了 21:26 在网吧跟菲律宾兄弟练口语,我把这种“丢脸”的过程看成是打疫苗 24:45 在广告、公关、互联网、风险投资做了四份实习以后,我想明白一个道理 29:36 我那时候觉得外企太养老了、没有奋斗精神,现在觉得是我图样了 32:42 重回学校,研究生念到一半,休学了 36:07 三年十倍,那时候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正在享受哪些时代红利的余辉 42:53 兄弟阋墙,第一次创业散伙,拿到硕士以后开始了最迷茫的一段时间 48:21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第二次创业开始了 49:20 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总结自己这十年,怎么说? 54:42 我喜欢去夜市套圈,可以给老板上课的那种,在摆摊这个圈子里,你能看到完全不同的世界 56:48 “你无非是贩卖焦虑、兜售成功学”,怎么看待这种批评? 1:03:36 如果不得不直面如此巨大的不确定性,为什么还要努力呢? 1:05:20 我找到了一种方法去处理自己的内耗 1:10:04 我很清楚地知道,我可以帮助一些人;我更清楚地知道,我改变不了文科生的结构性困境 1:19:42 自律是最被高估的美德,当你开始标榜自律的时候,说明你没想明白 1:23:07 我现在很少想未来,世界是乱纪元,试图去控制是自讨苦吃 1:26:06 接纳随机性,永远不要背水一战,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个悲观的人 1:27:59 说一句话给十年前的自己吧! 【欢迎加入听友群】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为了营造更好的讨论环境,我们准备了两个小问题,可在添加微信后任选其一回答: * 你最喜欢哪一期节目?或者哪一位嘉宾?为什么? * 你还希望我们访谈什么样教育/职业/家庭背景的嘉宾?如果有机会,你最想问他/她什么问题? 另外,对于有意向的嘉宾,我们也会在当期节目推送后邀请其加入听友群。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什么是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是一个由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付宇发起的访谈计划,试图用10个问题串连起99个名校毕业生过去10年的经历和感悟,记录这个群体共同的情绪、思考和观点。我们期待用每一个个体的偏见,去拼凑那个房间里看不见的大象。盲人摸象计划将以音频和文字的形式呈现。有兴趣加入这一计划的朋友,欢迎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 小宇宙/苹果Podcasts/喜马拉雅/微信公众号:轻刀快马 片头BGM:<In Anxious Shadows> by Kai Engel 片尾BGM:<Winter Walk (Silver Trumpet Mix)> Mixed and Produced by spinningmerkaba

90分钟
69k+
2年前

如何成为一个自由的人?远离一切试图“爹”你的人 | 盲人摸象EP18

轻刀快马

欢迎大家收听盲人摸象计划第18期,也是倒数第82期。 今天的访谈对象是我的学姐Toni。 到底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自由”的人?有人说靠年轻,年轻就有无限可能;也有人说靠财富,只有财富自由才是真的自由;还有人说看命,即使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总有人出生在罗马。 很遗憾,这三样,Toni她一个都不占。 用九年时间念了一个博士学位,显然她已不再年轻。博士毕业进国企,从最基层的人力专员开始做起,显然也跟财富自由不搭边;几乎不怎么见面的原生家庭,童年时候用力遮掩的自卑,显然她没有出生在罗马。 但是,毫无疑问,她是一个自由的人。无论在十二年前的上海,还是十二年后的广州,我始终这么觉得。 在七月的广州,我和Toni在她平时上下班通勤的路上,开始了这一次对谈。Toni的故事太过于精彩,以至于两旁吵吵嚷嚷的人流,好像都消失了。 如果你也正在通勤路上听这一期节目,推荐你尝试一下Tezo通勤耳机「鸢」。 当我看到你戴「鸢」就知道你也在听播客。Tezo「鸢」可能是最适合在上下班路上听播客的降噪耳机。作为一款主打主动降噪+超长续航的蓝牙耳机,Tezo「鸢」为你打造沉浸式播客收听体验,让你在通勤路上不再被地铁的嘈杂所打扰。 感谢Tezo通勤耳机对本期节目的独家赞助。也欢迎各位听友在收听过程中,在小宇宙评论区与我们留言互动,我们将从留言的听友中抽取两位,分别赠送由品牌方赞助的Tezo通勤耳机一套。 当然,没抽到也不要紧!同款通勤耳机购买链接戳👇 mo.m.tmall.com 【时间轴】 03:20 为什么回广州念博士?他们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05:16 从2018年开始,我足足延毕了四年才去工作 12:03 最emo的时候,我开始追星+写同人文 16:52 博士毕业去做HR,我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21:25 工作只是谋生手段,如果有意义那是bonus 24:17 一场应援加了60个微信好友,二次元的朋友更纯粹一点 29:05 我不相信明天会更好,活在当下的人比较潇洒 31:30 Ego足够大、足够坚固,所以我不纠结 33:49 从小自己管自己,谁也别来对我“爹” 36:27 爸妈对我没期望,因为我们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40:02 作为博士,我已经基本退出相亲市场了 41:07 我不需要把自己的自由和快乐展示给别人看,没必要 43:14 我也想过教书做学问,但就只是想想,我不做太长远的计划 45:06 从瑞典交换回来,我不再羡慕上海的白领了 50:57 一个人,在哪里都可以很开心,没什么差别 54:03 如果一年后即将死去,你会做些什么?这是我听过最生猛的答案 57:15 因为打架被幼儿园劝退,自尊只是自卑的另一种模样 1:00:08 穿七八百的篮球鞋,请二十几个人吃麦当劳,他们都是我的同学 1:04:20 抽烟、喝酒、泡吧:我是个初中生,是学霸,也是边缘人 1:07:36 初中时候的叛逆是为了给别人看,从瑞典回来以后的另类是为了自己爽 1:08:10 说一句话给10年前的自己吧! 【欢迎加入听友群】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为了营造更好的讨论环境,我们准备了两个小问题,可在添加微信后任选其一回答: * 你最喜欢哪一期节目?或者哪一位嘉宾?为什么? * 你还希望我们访谈什么样教育/职业/家庭背景的嘉宾?如果有机会,你最想问他/她什么问题? 另外,对于有意向的嘉宾,我们也会在当期节目推送后邀请其加入听友群。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什么是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是一个由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付宇发起的访谈计划,试图用10个问题串连起99个名校毕业生过去10年的经历和感悟,记录这个群体共同的情绪、思考和观点。我们期待用每一个个体的偏见,去拼凑那个房间里看不见的大象。盲人摸象计划将以音频和文字的形式呈现。有兴趣加入这一计划的朋友,欢迎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 小宇宙/苹果Podcasts/喜马拉雅/微信公众号:轻刀快马 更多内容分发平台持续上线中 音乐版权:CC0协议

70分钟
8k+
2年前

为了抓住夏天的尾巴,跨越1300公里,我们在广州一起看了一场雷阵雨 | 车载电台vol.012

轻刀快马

关于夏天,每个人都有很多记忆。有人想到的是西瓜,是泳池,是傍晚不期而遇的雷阵雨。有人想到的是蒲扇,是流汗,是打开冰箱时候扑面而来的冷气。也有人想到的是旅行,是友情,是少年时代最后一个无忧无虑的暑假。 与其说我们是在怀念记忆里的那些夏天,不如说我们怀念的是,夏天里那些曾经那么鲜活、热烈的人和事,怀念的是仿佛永远看不到尽头的悠长假期。 赛文说,这一趟出差回来大概就是七月底了,到那个时候,夏天最美好的部分就要过去了。真遗憾,我们今年关于夏天的记忆几乎都是各自忙工作,几乎没有什么一起做的事。 于是,为了抓住夏天的尾巴,我们上周在广州,一起看了一场雷阵雨。 【时间轴】 02:36 好不容易在广州见上了一面,结果哪儿也没去,一起看了一场雷阵雨 10:18 打工人不配拥有夏天?对于打工人来说,一年四季都不存在 14:25 海边长大的孩子都在海里游泳?不,我们也在游泳池里游 19:55 冰柜里塞满了批发的冰棍儿,是夏天最有仪式感的开始 23:22 一个夏天吃掉几百斤西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8:23 傍晚支上桌子在院里吃晚饭,还有西瓜和蒲扇 35:39 关于健康的“知识”总是让你不快乐 37:44 最后一个无忧无虑的夏天,是大三那一年的暑假 42:29 出差路上,我一周看了三次盛夏的日出 45:43 国企孩子的夏日回忆离不开“大检修” 47:51 法国导师教会我的,关于晒太阳和出汗的哲学 51:09 不涂防晒去徒步,还躺在暴晒过的鹅卵石上会发生什么? 59:08 再也没有那么肆意妄为的夏天了,当我们怀念夏天的时候,我们在怀念什么? 1:10:07 最后来推荐一些关于夏天的电影和剧呀! 【你提到的球罐是什么】 【欢迎大家来听友群找我们】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为了营造更好的讨论环境,我们准备了两个小问题,可在添加微信后任选其一回答: * 你最喜欢哪一期节目?或者哪一位嘉宾?为什么? * 你还希望我们访谈什么样教育/职业/家庭背景的嘉宾?如果有机会,你最想问他/她什么问题? 另外,对于有意向的嘉宾,我们也会在当期节目推送后邀请其加入听友群。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什么是车载电台】 车载电台是一款夫妻档对谈栏目,我们将从生活中的那些小事情、小问题、小瞬间出发,聊聊对于家庭、工作、情感、生活的理解和看法。 【互动方式】 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小红书/公众号:轻刀快马 官方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内容分发平台持续上线中 音乐版权:CC0协议

74分钟
1k+
2年前

对话雅君:「金榜题名」爆火之后,读书还能改变命运么 | 盲人摸象EP17

轻刀快马

欢迎收听盲人摸象计划第17期,也是倒数第83期。 今天的访谈嘉宾是我的本科同学雅君。当然,她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身份:《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一书的作者。 显然,已经有太多报道从太多角度询问过太多次雅君是如何走上学术之路的。所以这一次对谈,我并不打算按照以往盲人摸象的套路,而是更多地围绕我们共同关心的研究议题。 如果你关心年轻人眼下的焦虑和迷茫, 那你就当这一期节目是两位不成熟的研究者在分享彼此的思考。如果你正在考虑要不要念个文科博士,那你就当这一期节目是两位还没毕业的博士候选人在交流彼此的病情。如果你是盲人摸象计划的忠实听友,那你就当这一期节目是特别番外篇,因为我们真的准备了一份特别的惊喜—— 欢迎大家在收听过程中在评论区积极留言与我们互动,你可以标记那些打动你的本期金句,也可以分享你的所思所想,或者单纯地为雅君打call。 我们将从本期节目上线后第一天和第二天,也就是2023年7月21日和22日,留言的听友中分别抽取1位,赠送由雅君签名的《金榜题名之后》一本,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时间轴】 03:21 你想象过《金榜题名》居然可以这么火吗? 06:23 硕士论文居然可以出版?这中间到底有什么故事? 11:44 这到底是不是一本教大学生怎么内卷的成功学读本? 16:29 为什么要成功?成功到底是为了什么? 24:54 今天的大学生是最惨的一代人么? 33:48 《金榜题名》的爆火,到底意味着什么? 42:35 高等教育扩招至今,读书真的还能改变命运么? 51:54 大学是一个迷宫,可能是全书最妙的比喻 65:14 如果只是勾勒那些牵引木偶的提线,我们的研究毫无意义 【原文摘录】 在第一章《迷宫》,雅君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来描述今天的大学生活之于一个十八岁的孩子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她是这么说的—— 当大学生懵懵懂懂地踏入名校校园,很可能会发现其间的生活像极了一个被精心布局的异彩纷呈的迷宫:并不存在一条“主路”或某种标准走法——似乎每一天的过法都有许多种可能,每个人在路口处需要不断地做选择,每一条小路(例如科研、学生会、社团等)都各有乾坤,且大多与迷宫外的世界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们在各个小路之中穿行探索,一边选择自己的路线,一边在路途上收集着有价值的筹码(成绩、经历、奖项等)。 不过,对不同社会出身的探索者来说,这个迷宫的神秘度是不同的。有人对里面的布局相当了解,有人半知半解,而有人只能通过道听途说略知一二。 当寒门学子拼尽全力,带着改变命运的信念来到这里,却可能发现人的全面发展、解决社会问题和高深的学术追求才是被津津乐道的主题;当他们认为好好学习才是学生的职责,却可能一进门就迷失在形形色色的学生组织和社会活动中;当他们默认上了好大学就能有好工作,却可能发现大学的生活内容很少和就业市场发生直接的联系;当他们想象来到名校就可以摆脱应试枷锁、自由发展了,却可能最终发现这里无非是另一片地形更为复杂的赛场。 在第六章《余论》的开头,雅君引用了一段布迪厄,他是这么说的—— 如果说社会学的目的仅仅在于发现那些拉动它所观察的个体的提线,如果社会学忘记了它在与人打交道,即使人们以木偶的方式玩他们不知道其规则的游戏,总之,如果社会学认为自己的任务是向这些人再现其行为的意义,那么社会学也许不值得花费一丁点努力。 【相关报道】 寒门子弟上名校之后 | 人物 为什么大学同学毕业出路分化那么大?| 南方人物周刊 对话郑雅君:金榜题名之后,找寻真实自我是一生的命题 | 新京报书评周刊 都在鼓励毕业生“脱下长衫”,可他们要怎么上大学才有出路?| 界面文化 【欢迎加入听友群】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为了营造更好的讨论环境,我们准备了两个小问题,可在添加微信后任选其一回答: * 你最喜欢哪一期节目?或者哪一位嘉宾?为什么? * 你还希望我们访谈什么样教育/职业/家庭背景的嘉宾?如果有机会,你最想问他/她什么问题? 另外,对于有意向的嘉宾,我们也会在当期节目推送后邀请其加入听友群。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什么是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是一个由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付宇发起的访谈计划,试图用10个问题串连起99个名校毕业生过去10年的经历和感悟,记录这个群体共同的情绪、思考和观点。盲人摸象计划将以音频和文字的形式呈现。有兴趣加入这一计划的朋友,欢迎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 小宇宙/苹果Podcasts/喜马拉雅/微信公众号:轻刀快马 更多内容分发平台持续上线中 音乐版权:CC0协议

85分钟
5k+
2年前

活得别扭的时候,就找一条阻力最小的路 | 盲人摸象EP16

轻刀快马

欢迎收听盲人摸象计划第16期,也是倒数第84期。 今天的访谈对象是轻刀快马听友TY。 上海财经大学毕业的TY在美国待了两所学校、做了三年中文老师以后,开始了她持续至今的自由职业者生涯。 教中文、做翻译、设计课程、帮朋友的机构做直播……作为访谈者,我习惯了用每一段工作经历去串连访谈对象的生活。很显然,这种思路在TY这里完全行不通。 访谈的过程中有两段话让我印象很深: 我心中有对不确定性的恐惧,但我更期待自己因为这个不确定性而是采取行动,而不是因为想到这个不确定性去害怕。当我开始有所行动,哪怕是读一本书,哪怕是和你聊天,哪怕是跟一个朋友约一个五毛钱的电话,好像都在帮助我把混沌减少一点。 有人曾经问我,你有什么喜欢做的事儿?我好像列不出来很多,我就喜欢语言,我没有很多特别感兴趣的,可能暂时没有找到。所以我发现这些星星点点的东西,它是有一些串连的,只是串连的线可能是透明的,大多数东西都和与人沟通、有意思的教学方法相关联……我现在对于坚持有了一个新的理解,我并不觉得坚持或者像打卡这样的事情那么有意义,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积累。也许我在30天里只有3天的积累,但我持续地在某一个感兴趣的领域去捕捉亮光,比起30天里全部都打卡,但是我打得好疲惫,我只是为了不去放弃30天、100天这个数字,我还是选择前者。 我们的访谈过程一如她的工作和生活一样随性,如果真的存在一根主线的话,那么大部分时间我们俩的对谈内容都偏离了主线。 但是,对于我们的生活而言,真的存在主线么?如果有,我们又应该如何确定自己正在主线之上呢?如果我们在20岁的时候没有加入主线剧情,30岁了还来得及么? 如果这些问题同样也在困扰着你,或许TY的回答和思考会对你有所帮助。 【时间轴】 03:10 保送财大英语专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07:10 虽然是财大人,可是一想到西装革履的金领我依然会脚趾抓地 10:13 进社区教老爷爷老奶奶学英语,是大学四年最难忘的片段 13:05 到非洲去,到加纳去,并非到远方寻找意义,远方本身就是意义 16:57 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让我更坚信自己的与众不同,我自洽了 21:36 美国教育学硕士到底水不水?做一个浅浅的科普 28:28 打算在美国做老师应该怎么找工作?找关系么?有编制么? 30:21 在美国教中文的第一年:基本每个周末都在哭 34:23 居然有这么酷的学校?用三个月的时间创造一门语言? 42:06 很遗憾,我用了三年时间,发现自己似乎并没有那么喜欢做老师 46:22 自由职业者太难了,真的是人均时间管理大师 52:12 为什么没再选择全职工作?因为没想好,也因为我结婚去啦! 55:09 八年异国恋、灿烂法兰西:亲密关系是成为彼此的过程 62:47 做老师这个事:用29岁的思考去批判22岁的选择,是不公平的 66:31 我的生活看似自由,并非无忧,爸爸依然希望我有一份稳定的全职工作 69:42 父母只能送你到,他们可以送的地方,陪你看他们看过的风景 72:26 念老年大学的妈妈,是与时俱进的妈妈 74:31 用“标准的35岁”去反推当下的选择,没有必要,也不现实 81:24 当你开始思考“现在随大流是不是太晚了”,你已经在大流中了 88:57 我的生活,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根线,是一连串星星点点的亮光 93:05 很幸运,那些我认为重要的事情似乎都在按照我的节奏展开 96:07 说一句话给10年前的自己吧! 【欢迎大家来听友群找我们】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为了营造更好的讨论环境,我们准备了两个小问题,可在添加微信后任选其一回答: * 你最喜欢哪一期节目?或者哪一位嘉宾?为什么? * 你还希望我们访谈什么样教育/职业/家庭背景的嘉宾?如果有机会,你最想问他/她什么问题? 另外,对于有意向的嘉宾,我们也会在当期节目推送后邀请其加入听友群。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什么是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是一个由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付宇发起的访谈计划,试图用10个问题串连起99个名校毕业生过去10年的经历和感悟,记录这个群体共同的情绪、思考和观点。盲人摸象计划将以音频和文字的形式呈现。有兴趣加入这一计划的朋友,欢迎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 小宇宙/苹果Podcasts/喜马拉雅/微信公众号:轻刀快马 更多内容分发平台持续上线中 音乐版权:CC0协议

99分钟
6k+
2年前

回老家、进体制:围城内外,我们都在羡慕别人的生活 | 盲人摸象EP15

轻刀快马

欢迎收听盲人摸象计划第15期,也是倒数第85期。 今天的访谈对象是我的大学同学阿禾。 研究生毕业的时候,阿禾回老家成都做了公务员,当时我们都不理解,为什么要放弃留在上海的机会。 六年过去了,我们又开始羡慕阿禾,羡慕她早早逃离了大城市的内卷,羡慕她不用担心35岁危机。 访谈的过程中有两段话让我印象很深: 我是有在想的,但是我好像更多时间花在了去焦虑这件事情上。我很担心我未来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但是我又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下手。于是我就总是看身边的人在做什么,如果她们提供的一个方向,我觉得还可以,我去尝试了,可能我反而就比较容易把这个事情做成。但是如果我没有人去提醒我了,去告诉我了,我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今天我跟另外一个朋友也在探讨,我好像一直没有找到一个能把我自己撑起来的支点,当时我也正好就用了这个词。就像你刚才说的,工作确实承担不了这样的角色。那是不是非要把自己撑得那么起来?又有几个人能把自己撑起来? 去成都之前,我对阿禾的生活有很多想象:稳定的工作、熟悉的环境、安逸的生活,有大把时间去探索八小时以外的可能性。 高学历、新一线、体制内,就像一个函数公式一样,似乎已经可以推导出理想中的生活图景。 但显然,阿禾并不这么看。 没有哪一种解法可以一劳永逸地回答我们在生活里遇到的各种难题。 放下对于确定性、对于掌控感的执念,或许是我们认识自己、认识生活的开始。 【时间轴】 03:29 跨专业保研经济学,今天看仍然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05:40 研究生三年,我过得挺孤独的,这种孤独也部分地影响了我后来的选择吧 10:30 临近毕业,恐慌且无措,稀里糊涂地参加了体制内考试 15:45 刚上大学的时候,别人什么都会,我好像只擅长做题 19:29 会做题,能坚持,我成了我们寝室那个去UCLA交流的人 21:12 我总是看别人在做什么,挺好的,那我也跟着做 26:31 新生报到的第一天,我也曾在心里跟自己说,我要留在上海 30:35 回到成都,进入体制,没想到开局即巅峰,越走越拉胯 42:02 辞掉公务员,也不算是一个大胆的决定 47:18 工作总是讨厌的,我可能花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摆脱学生思维 52:45 我的性格可能不那么适合体制内,但这是我六年以后才知道的 59:01 追CP、写同人文:我开始在八小时之外寻找生活的支点 67:58 回到小城市,亲密关系可能才是更大的挑战 76:35 工作显然不是生活的支点,但是我们真的需要把自己撑起来么 78:40 如果用三个标签总结我的十年,学霸肯定是绕不过去了 80:03 生活总是失控的,追求掌控感本身可能是最大的问题 89:37 小城市当然有小城市的好,你看我说给你听听 91:34 说一句话给10年前的自己吧 【欢迎大家来听友群找我们】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为了营造更好的讨论环境,我们准备了两个小问题,可在添加微信后任选其一回答: * 你最喜欢哪一期节目?或者哪一位嘉宾?为什么? * 你还希望我们访谈什么样教育/职业/家庭背景的嘉宾?如果有机会,你最想问他/她什么问题? 另外,对于有意向的嘉宾,我们也会在当期节目推送后邀请其加入听友群。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什么是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是一个由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付宇发起的访谈计划,试图用10个问题串连起99个名校毕业生过去10年的经历和感悟,记录这个群体共同的情绪、思考和观点。盲人摸象计划将以音频和文字的形式呈现。有兴趣加入这一计划的朋友,欢迎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 小宇宙/苹果Podcasts/喜马拉雅/微信公众号:轻刀快马 更多内容分发平台持续上线中 音乐版权:CC0协议

92分钟
12k+
2年前

你选了天坑专业?这么巧!我也是… | 车载电台vol.011

轻刀快马

这一期节目从我们俩各自的天坑专业开始聊起,聊聊我们是如何「被选择」进入了各自的专业,又是为什么在大学四年里没有选择转专业,甚至还在本科毕业以后继续念了各自专业的研究生。站在十年的维度上,我们各自的专业学习给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境遇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没什么专业壁垒」的文科生来说,选择一个专业到底意味着什么。 【常驻嘉宾】 赛文(新浪微博@男香小姐) & 付宇 【时间轴】 03:23 哲学vs.社会学,到底谁比谁更天坑一点 08:16 我们是如何进入了各自的天坑专业 09:46 带一块手掌大小的橡皮进考场记答案是我们那时候的标准操作 13:09 报志愿是最最体现信息差的一个环节 15:43 我当时最不想去的专业,一个是中文,一个是历史 18:13 高考出分那天晚上我爸妈就去楼下放鞭炮了 19:57 我身边的大学同学几乎都是调剂过来的 22:05 上海还是北京,一念之差可能就是未来十年 24:18 我还是挺喜欢张雪峰的,从填平信息差的角度来说 27:43 进了天坑专业,没转专业,还念了研究生? 31:53 大一成绩太差是留下来的主要原因 34:05 其实一直到大学毕业,我也没想清楚,专业到底意味着什么 36:50 读了一些有意思的书,我发现那些作者都管自己叫社会学家 39:49 社会学的错误打开方式,让我找到了工作 43:00 哲学=天马行空?哲学让我成为了一个严谨、有逻辑的人 47:07 对文科生来说,学什么专业可能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48:42 选择哪个城市,可能比选择哪个大学更重要一点 49:38 不要怂,不要给自己设限,天津口音的英语照样可以听懂 52:39 大学四年一定要谈个恋爱呀 53:45 早点出来实习,看看真实世界 【本期节目提到的书影音】 《忧郁的热带》 | 列维-斯特劳斯 《野性的思维》| 列维-斯特劳斯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 | 赵鼎新 《论方法 : 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 | 潘绥铭、黄盈盈、王东 《社会学的想象力》 | 赖特·米尔斯 【欢迎大家来听友群找我们】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为了营造更好的讨论环境,我们准备了两个小问题,可在添加微信后任选其一回答: * 你最喜欢哪一期节目?或者哪一位嘉宾?为什么? * 你还希望我们访谈什么样教育/职业/家庭背景的嘉宾?如果有机会,你最想问他/她什么问题? 另外,对于有意向的嘉宾,我们也会在当期节目推送后邀请其加入听友群。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什么是车载电台】 车载电台是一款夫妻档对谈栏目,我们将从生活中的那些小事情、小问题、小瞬间出发,聊聊对于家庭、工作、情感、生活的理解和看法。 【互动方式】 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小红书/公众号:轻刀快马 官方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内容分发平台持续上线中 音乐版权:CC0协议

55分钟
3k+
2年前

从上海到长沙:当大衰退来临,保持谨慎乐观,往前看,别回头 | 盲人摸象EP14

轻刀快马

今天的访谈对象是我的前同事小强。 从大庆到哈尔滨,从合肥到上海,再到去年开始定居长沙,我们可以用若干条线索串连他过去十几年求学、工作、生活的经历—— 这是一个经历过下岗潮的国企子弟出走东北的故事,也是一个看重家庭的独生子女设法寻求工作与家庭平衡的故事,还是一个不再相信高增长的年轻人离开一线城市、重新规划人生的故事。 在访谈的过程中有两段话让我印象很深—— 当时我还在我们前司嘛,HR最大的老板,他也找过我。他说,你跟你老婆回长沙,唯一不要做的事情是,不要把跟她回去当成一个负担、一种牺牲,或者是以后跟她吵架的时候,不要说我是因为你才回来的。这个点对于我来说,是特别有用的一个点。我的心态转变了。如果你把对方当做是你生命里最大的羁绊,或者说你们的人生是拧在一起分不开的话,那你就应该去寻找那个让两个人的共同利益最大化的点。 我爸是下岗工人,买断工龄,跟漫长的季节一样,他们是完完全全经历过的。可能在那个情况下,我已经知道,经济崩塌的环境下,普通人应该怎样面对。所以我对未来预期很低,在我小时候就已经大概知道了低欲望社会是个什么状态,不敢背太多的房贷,不敢加太多的杠杆,不敢冒风险,保守保守再保守。 当我们把时间拉得足够长,就不免有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原来,这个世界在我们不知不觉间就已经转向了另一个方向,在狂飙突进中一去不返。 小强说,他很喜欢《漫长的季节》结尾的台词,往前看,别回头——既是说给25年前的自己听,也是说给当下的自己听。 【时间轴】 03:45 你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关于大学生活的想象是很理想化的 06:45 到了大四,我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只知道不想进车间,更不想留在东北 10:27 如果我当时去了苏州学而思,那整个故事就完全是另外一个走向了 14:54 从合肥到上海,从二线到一线,完全不纠结,那时候觉得未来充满希望,有奔头 20:38 从上海到长沙,从一线到二线,很纠结,想太多,自我内耗了几个月 23:29 关键时候,一个人,一句话,让我下定了决心 32:41 回到二线之生活篇:以前不敢想的,现在都敢想的 34:08 回到二线之工作篇:以前想不到的,现在都遇到了 43:51 从一线回到二线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再平衡、再调适的过程 49:18 我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但是在上海,我始终无法自洽 55:22 做个务实的人,不纠结意义,保持健康, 和家人在一起,算是理想生活吧 62:59 其实我离开上海之前,还有一个薪资涨50%的工作机会,但是我放弃了 76:26 为了下一代所以留在大城市卷?你不觉得这是个坑么? 80:48 我经历过东北下岗潮,我知道当大衰退到来的时候,再怎么保守都不为过 91:24 说一句话给10年前的自己吧! 【本期节目提到的书影音】 《大衰退:宏观经济学的圣杯》[美]辜朝明(节目中提到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谁在你家:中国“个体家庭”的选择》沈奕斐(节目中提到的“一碗汤的距离”) 《钢的琴》| 导演:张猛 | 主演:王千源、秦海璐 【欢迎大家来听友群找我们】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为了营造更好的讨论环境,我们准备了两个小问题,可在添加微信后任选其一回答: * 你最喜欢哪一期节目?或者哪一位嘉宾?为什么? * 你还希望我们访谈什么样教育/职业/家庭背景的嘉宾?如果有机会,你最想问他/她什么问题? 另外,对于有意向的嘉宾,我们也会在当期节目推送后邀请其加入听友群。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什么是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是一个由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付宇发起的访谈计划,试图用10个问题串连起99个名校毕业生过去10年的经历和感悟,记录这个群体共同的情绪、思考和观点。盲人摸象计划将以音频和文字的形式呈现。有兴趣加入这一计划的朋友,欢迎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 小宇宙/苹果Podcasts/喜马拉雅/微信公众号:轻刀快马 更多内容分发平台持续上线中 音乐版权:CC0协议

94分钟
6k+
2年前

沪漂12年,我为什么选择回到重庆 | 盲人摸象EP13

轻刀快马

这是盲人摸象第13期,也是倒数第87期。 今天的访谈对象是我的前同事Joy。 本科四年,读研三年,工作五年,当她决定回到故乡重庆的时候,她已经在上海生活了12年,是工作体面的外企白领,是安家落户的新上海人,是一个孩子的妈妈。 所以,当她在2020年决定回重庆发展的时候,作为同事,也作为后辈,我的不理解显然是多过于理解。 如今,三年过去了,所有人都在感叹她的先见之明。 在访谈的过程中,有两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我记得当时画了一个“在上海买房子的不可能三角”,我又想离公司近,然后有学区,还得要求面积,因为还有父母过来住。就这三个要求,我能够搞定一个就不错了。如果要把这三个要求撑满,不光是我自己的工作不知道要干到什么程度,而且还得有可遇不可求的机会,才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状态。房子这件事情,就已经把你生活的天花板,封得很死了。 回重庆的时候,我也在心理层面做好了预期,单纯从工资收入上来说,可能就是我当时拿到多少,过很多年之后大概还是这个样子。但相应地,你自己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像以前在上海的时候,每天通勤怎么也得两个小时。在这样的通勤距离下,一个是时间,一个是精力,整个人都很累。我以前每天九点到公司都得坐下来缓一缓,我现在的话自己开车上班,路上哪怕堵车也就半个小时。我可以在家里面打一杯咖啡,然后带到公司去,整个状态都很好。 这一次重庆之行,我怀揣着两个自己关心的问题—— * 你当时决定从上海回到重庆的时候考虑了哪些因素?房子、家庭、个人成长,真的可以平衡么? * 回到重庆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有合适的工作么?降薪了么?如何重新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 感谢Joy的坦诚与直率,在40分钟的时间里将自己的思考与回答和盘托出。 我们都清楚,作为普通人,没有任何一个选项可以既要、又要、还要,也没有任何一条道路是适合于所有人、所有场景。 离开,还是留下?To be, or not to be?所谓的标准答案是不存在的。与其为了答案而苦恼,不如先问问自己,我到底要答哪一张卷子。 【时间轴】 02:36 当别人都在转码农的时候,我从计算机专业转向了人口学 05:51 从县城到市区,从重庆到上海,我在观察别人的生活,也在建立自己的坐标 14:03 在上海买房子的不可能三角:通勤、学区、面积,我可能一个都满足不了 18:14 回到二线城市要面对的现实:你十年后的收入可能跟现在差不多 21:15 重庆是个充满江湖气的地方,所以不愁交不到新朋友 25:25 不管在上海,还是重庆,靠升职加薪打败35岁职业焦虑,太难了 28:20 我不想鸡娃,也怕自己留在上海不得不鸡娃,这一点重庆很好 29:53 离开,还是留下:没有标准答案,取决于你在哪里可以找到自己生活的支点 33:19 我从来不后悔在上海12年的经历,相反我依然超级喜欢上海 35:14 房子大了,生活也就立体了,就会有更多生活的仪式感 38:59 说一句话给10年前的自己吧! 【欢迎大家来听友群找我们】 在各位听友不懈地敦促下,我们终于鼓起勇气开始运营听友群了,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号:qingdaokuaima123),即“轻刀快马”全拼+123,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一起——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为了营造更好的讨论环境,我们准备了两个小问题,请在添加微信后任选其一回答: * 你最喜欢哪一期节目?或者哪一位嘉宾?为什么? * 你还希望我们访谈什么样教育/职业/家庭背景的嘉宾?如果有机会,你最想问他/她什么问题? 另外,对于有意向的嘉宾,我们也会在当期节目推送后邀请其加入听友群。 你们的反馈对于我们无比重要,期待与你交流! 【什么是盲人摸象】 盲人摸象是一个由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付宇发起的访谈计划,试图用10个问题串连起99个名校毕业生过去10年的经历和感悟,记录这个群体共同的情绪、思考和观点。盲人摸象计划将以音频和文字的形式呈现。有兴趣加入这一计划的朋友,欢迎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电子邮件联系我们。 邮箱:[email protected] 小宇宙/苹果Podcasts/喜马拉雅/微信公众号:轻刀快马 更多内容分发平台持续上线中 音乐版权:CC0协议

42分钟
4k+
2年前

裸辞三个月:如果你只能讨好一个人,那就讨好你自己 | 车载电台vol.010

轻刀快马

本期节目录制于2023年6月5日,是我刚刚结束了重庆、成都、长沙四天三城聊天特种兵之行的日子,也是我从今年三月份开始裸辞三个月的日子。 这一期节目从四天三城的见闻说起,既有凌晨三点依然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的城市印象,也有九年未见的老同学彼此分享经历见闻时候的唏嘘感慨。 我心里揣着很多问题来到这三座城市,比如离开上海回到家乡的朋友们是否真的像传说中那样住上了江景大平层?比如在新一线城市的生活是否真的如每一篇10w+的爆款文章所说,摆脱了理所当然的996和007,让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寻找自己生活的意义? 但是当我真正来到重庆、来到成都、来到长沙,听完他们叙述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我突然觉得答案似乎不重要了。对于生活的意义,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甚至每个人手上的那张卷子都不一样。所谓的好学生,总是习惯于答好手里的卷子,总是忽略了到底哪一张卷子才是自己的。 当我意识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时间也刚好来到了裸辞三个月。相比于裸辞一个月的流量焦虑,站在三个月的门槛上,我突然发现:找到卷子,然后享受答题的过程,或许真的是比找到答案更重要。 【时间轴】 01:02 重庆、成都、长沙:四天三城之聊天特种兵见闻 07:56 上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我甚至想不出要如何填满360+平米的大房子 15:17 生活的意义这件事,没有标准答案,甚至每个人的卷子都不一样 21:30 裸辞三个月,我没有从别人的经历里找到答案 26:44 是什么治好了我的流量焦虑?第一是上首页,第二是…… 30:07 你们这些985/211毕业的学生还要成天说自己焦虑,有意思么?这不是无病呻吟么? 37:35 永远不要试图比较人与人之间的痛苦哪个更真实,更好的提问方式或许是寻找这些焦虑和痛苦背后的驱动力量 45:11 不猎奇、不渲染、不贩卖焦虑,让每一个具体的人叙述和呈现自己 48:23 六个月裸辞约定过半,你现在的想法有什么变化? 51:44 在做了二十来个访谈以后,我的访谈对象帮我说出了,我心里原本模模糊糊的那个回答 53:44 当那个时间点到来的时候,我们一定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那之前,不必焦虑,也不必好奇 55:36 预告下一阶段的访谈计划! 【本期节目提到的书影音】 这是不是个人 | 作者:普里莫·莱维 普里莫·莱维(1919-1987),意大利化学家,也被誉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他是奥斯维辛幸存者,第174517号囚犯,也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知识分子,备受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卡尔维诺、安伯托·艾柯等文学大师的推崇。 1947年,莱维出版第一部回忆奥斯维辛经历的作品《 这是不是个人》时,卡尔维诺为他撰写书评,直至该书于1958年推出修订版,莱维终获文坛认可,迄今为止这本书已被翻成四十多种语言。 1945年,在奥斯维辛经历了11个月的折磨,从奥斯维辛集中营返回家中后,莱维继续从事工业化学的职业。凭《这是不是个人》《终战》这两部作品成为世界级作家后,莱维专事写作,相继创作《缓刑时刻》《其他人的悲剧》《元素周期表》和《被淹没和被拯救的》等。 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 | 作者:郑雅君、主编:熊庆年 重点大学寄托了万千家庭改变命运的梦想,如今一系列专项招生计划也为更多学子打开了机会之门。然而,金榜题名之后,学子是否如想象那般顺遂?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在毕业出路和职业前景上的差距是如何拉开的? 通过对位于京沪的两所重点高校毕业班学生的深度访谈,本书揭示了大学生在上大学过程中遭遇的一种隐性的挑战:是否洞察大学场域的“游戏规则”,掌握其中“默认”为常规的一系列认知和实践模式。 本书指出,家庭背景优势不仅带来了雄厚的物质支持,更意味一整套关于“上大学”的文化技艺的传承,这使得出身优渥的大学生得以在白热化的出路竞争中抢占先机,而家境平平者却更容易与机会失之交臂。 本书也关注了意义感在出路获得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在当前的制度背景下,内化主流价值信念、扩充“文化工具箱”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走出生涯目标迷失的困境,从而更高效地利用大学资源,获得生涯出彩机会。 【什么是车载电台】 车载电台是一款夫妻档对谈栏目,我们将从生活中的那些小事情、小问题、小瞬间出发,聊聊对于家庭、工作、情感、生活的理解和看法。 【互动方式】 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小红书/公众号:轻刀快马 官方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内容分发平台持续上线中 音乐版权:CC0协议

58分钟
5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