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万圣节就来到,你是准备参加个变装趴,还是窝家看几部恐怖片?怎么选你都需要这期节目[阴险] 这回在万圣节将临的当口,我们通过大乱斗PK赛的形式,来为大家盘点一番那些令人胆寒的杀人狂魔。
《演员请就位》来到第二季,郭敬明与李成儒的辩论继续,这一次关于标准和公平性的争议引发了全网讨论。 那么你评价一个演员有什么标准?你觉得演员需要具备什么能力?谁的表演最能打动你?哪个角色让你回味无穷?
本月的观影指南虽迟来了一会儿,但我们在看过国庆档三部重点国片《心花》《亲爱的》《黄金》后给出了中肯评价。当然还有复联模式超级爆米花《银河护卫队》值得一看;另外“四个王八”《忍者神龟》,饥饿游戏路数的青春科幻片《移动迷宫》,老崔的《蓝色骨头》就见仁见智了。
看完夺冠,你了解女排吗?影片讲述了中国女排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生死攸关的中巴大战,诠释了几代女排人历经浮沉却始终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传奇经历。推荐这部比较热血的运动励志电影
自古逢秋悲寂寥,您言秋日怎么着?清晨的风送来遥远北方的凉爽,夜晚的虫鸣逐渐微弱……食欲更旺,被窝中黑洞的引力也愈发的强,落英缤纷将世界点缀的可爱极了。秋天在四季之中受尽了宠爱,迷人却也短暂。本期节目我们与大家分享各自的秋日片单。无论是发生在秋天的故事,还是电影的气氛适合秋日的哀愁寂寥亦或丰满馥郁。伴随秋天的记忆谈天说地,甭管当季是悲是喜。
上周请“多达6人”去喝咖啡的金刚,又和同事们瞎赌了,不过他说这回的赌局很有信心 -《花木兰》首周末票房不超过1.5亿。 这样的票房成绩当然不太行,但各位看完也就知道他为啥能这么笃定了。 虽然中国故事在不同创作者的视角里有过具有生命力的表现,希望更多海外观众了解我们文化中的美丽传说和经典形象。 近几年中国元素在海外也有各种程度的崛起,且涉及种类越来越丰富,那么《花木兰》这次能不能拓展木兰形象的边界呢? 不能[微笑]它让我们大失所望。 首先海报就挺令人震惊的,让做过电影海报设计的金刚先说说它背后的制作公司,以及为啥就是个小样儿水平。 当然这不是重点,为什么大家会集体吐槽《花木兰》,甚至做成表情包? 妆容服饰选景等与历史不符的部分虽然我们也缕了缕,但文化冲突和融合并不是该片4.9分的根本原因。 迪士尼一贯的套路和这次试图规避掉的一些问题,让影片不伦不类,试图说女性力量,又削弱女性成长,巩皇的角色和“气”更是莫名其妙。 以往我们看到的“国产木兰”,和这次的“国外木兰”,以及动画和真人版的“两个国外木兰”,她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迪士尼其他的真人版电影也挺值得聊的,比如会说话的动物世界《狮子王》、相对成功的《阿拉丁》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着木兰啥样才对味儿?在此基础上木兰的形象如何突破? 有人说,无论如何这也是一次文化输出,让更多老外关注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你认同么? 我们说完,到你了。
本期我们在“红色”的录制环境里,唠唠喜欢谍战片的诺兰执导的“最另类谍战片”《信条》。 看完你是不明觉厉、再怒刷N遍;还是因为满脑子问号,一气之下给出差评置之脑后? 金刚、囍儿和郭老师公映前首次看完《信条》后,也是面面相觑。
一年一度鬼节到[骷髅]恐怖系列来报道 以《红衣小女孩》团队制作为宣传看点的U女鬼桥 ,是今年关于校园恐怖的新片。 即便吓人手法稍显套路,也因时空的混淆在叙事上有亮点可看,是我们近期看到的国产恐怖诚意之作。 除影片原型“东海大学女鬼桥”事件,片中提到的台湾其他几所大学的经典校园恐怖传说,我们也为大家还原了一番。 北京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等这些内地高校的灵异事件,则细节更多、惊吓程度更高,有的故事甚至有让人自惭形秽的功效[吃惊] 那么学校为啥算是灵异事件的高发地? 学校选址为啥总是在坟地或万人坑旧址? 校园里最诡异的三件事又是什么呢? 结合听友们的精彩留言,金刚、囍儿、局长也聊了聊上次KVol.126 鬼节校园见没提到的母校南广建造结构诡异之处,和自己近期/其他同学的亲身灵异经历。 中元节像清明一样,有诸多禁忌,请配合本期及以往恐怖系列中科普的“知识点”服用。 最后金刚还讲了两个书上看来的深奥[并不简单]荒诞故事[傻眼]你觉得背后的深意是啥?在评论里和我们讨论吧[来]
本期我们请来硬核历史公众号「血钻故事」的主编哲空空大哥,聊一聊《八佰》,以及这场“被围观的战争”真实的历史背景。 淞沪会战、四行仓库、八十八师524团加强营、谢晋元、陈树生、杨慧敏、杜月笙……电影中发挥的、对照历史其人其事的,和未能呈现的部分。 我们在观影前的期待,看片后的观感,自己认为符合与没有达到预期的部分。 哲空空:“历史是已发生的事,严格来说,昨天也已成为历史,大家看待历史不要带有偏见。历史其实很有包容性,它能反映人性与大千世界。像影片一样,我们应该用一种包容性的心态来看待。不要像盲人摸象,摸到什么就觉得别人摸到的都不对,其实大家都能看到不同的含义。有包容的环境,中国电影才能出现更多佳作。”
本期我们邀请到一位特别的嘉宾 - 青年科幻作家@飞氘 老师[酷炫街舞给手] 还记得1999年那些“可怕”的故事,2012年风靡一时的话题吗? 人类生存至今,灾难一直如影随形,末日论与末日预言也一直萦绕在耳边。 最近我们看了汤浅政明监督的动画剧集《日本沉没2020》,这个经典作品的当下创作&改编,为啥从第一集的备受关注,逐渐变得“无人问津”? 作为日本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科幻巨著,日本科幻史上“重量”和销量都首屈一指的作品,原著《日本沉没》为何已创作近50年仍然历久弥新? 与星新一、筒井康隆一起被誉为日本科幻界“御三家”(三大名家)的原著作者小松左京,他写作的方式与风格,他作品的推理过程与科幻想象,到底厉害在哪儿? 日本的末日题材影片与好莱坞灾难片的区别是啥?观众在看灾难片时、读科幻小说时的愉悦感,又从何而来? “日本科幻对我的影响很大。具体到《三体》,其实受了《日本沉没》巨大的影响。我看《日本沉没》后很震惊,一部科幻作品竟然能把一个民族深处最敏感、脆弱的对未来的恐惧体现出来,我就想写一部中国的《日本沉没》。”——刘慈欣 飞氘:“科幻很重要的功能之一,是要表达对未来灾难的‘杞人忧天’。用汉字写作的科幻作品,到大刘这里出现了具有高度和重量的忧虑。” 《日本沉没》影响了刘慈欣的创作,大刘的作品也和小松左京的作品有一定的对照关系。 科幻作家如何进行思想实验,同时传达价值;刘慈欣作品的特点和传达的价值核心;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以及《科幻世界》在其中的重要意义等等;我们都通过飞氘老师了解了更多。 飞氘老师作品中呈现的世界让人兴趣盎然,他的巧思也拓展了我们的视角。 最后,关于自然灾害与外星人,甚至毁天灭地的大灾难,真正来临时的社会样貌,人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我们也做了自己的设想。 《三体》后,中国科幻小说还将提供什么样的思考,让我们拭目以待。
上周立秋,于是我们赶在夏天结束前录制,带来一期关于骑行、电影,与回忆的节目。 那些自行车作为经典道具出现的电影,有哪些画面瞬间在你脑海中浮现? 给我们讲讲你学自行车的故事,和你的第一辆车吧。 关于自行车,你与家人/朋友/恋人的回忆有哪些?有没有什么危险时刻? 你玩儿过BMX、山地自行车、或者曾经风靡一时的独轮车吗? 最近一次你的骑行经历呢? 我们仨的说完,到你了
7月20日就开始发疯往返跑的囍儿,边看片边被按摩脊梁的金刚,说着说着就“见鬼”了的欢喜,录了一期类似电聊传统项目 -「月度观影指南」的节目。 我们各自挑选了一波在映的新片+复映的老片,有的期待已久,有的再看观感大不相同。 大幕终于再次拉开,影迷的生活回来了。 影院复工后的首次观影,你有什么感受?看了哪些电影呢?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