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54 迪士尼味儿的花木兰,香吗?

电影不无聊

上周请“多达6人”去喝咖啡的金刚,又和同事们瞎赌了,不过他说这回的赌局很有信心 -《花木兰》首周末票房不超过1.5亿。 这样的票房成绩当然不太行,但各位看完也就知道他为啥能这么笃定了。 虽然中国故事在不同创作者的视角里有过具有生命力的表现,希望更多海外观众了解我们文化中的美丽传说和经典形象。 近几年中国元素在海外也有各种程度的崛起,且涉及种类越来越丰富,那么《花木兰》这次能不能拓展木兰形象的边界呢? 不能[微笑]它让我们大失所望。 首先海报就挺令人震惊的,让做过电影海报设计的金刚先说说它背后的制作公司,以及为啥就是个小样儿水平。 当然这不是重点,为什么大家会集体吐槽《花木兰》,甚至做成表情包? 妆容服饰选景等与历史不符的部分虽然我们也缕了缕,但文化冲突和融合并不是该片4.9分的根本原因。 迪士尼一贯的套路和这次试图规避掉的一些问题,让影片不伦不类,试图说女性力量,又削弱女性成长,巩皇的角色和“气”更是莫名其妙。 以往我们看到的“国产木兰”,和这次的“国外木兰”,以及动画和真人版的“两个国外木兰”,她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迪士尼其他的真人版电影也挺值得聊的,比如会说话的动物世界《狮子王》、相对成功的《阿拉丁》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着木兰啥样才对味儿?在此基础上木兰的形象如何突破? 有人说,无论如何这也是一次文化输出,让更多老外关注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你认同么? 我们说完,到你了。

86分钟
1k+
5年前

Vol.250 灾难物语(与科幻作家聊科幻)

电影不无聊

本期我们邀请到一位特别的嘉宾 - 青年科幻作家@飞氘 老师[酷炫街舞给手] 还记得1999年那些“可怕”的故事,2012年风靡一时的话题吗? 人类生存至今,灾难一直如影随形,末日论与末日预言也一直萦绕在耳边。 最近我们看了汤浅政明监督的动画剧集《日本沉没2020》,这个经典作品的当下创作&改编,为啥从第一集的备受关注,逐渐变得“无人问津”? 作为日本20世纪最有代表性的科幻巨著,日本科幻史上“重量”和销量都首屈一指的作品,原著《日本沉没》为何已创作近50年仍然历久弥新? 与星新一、筒井康隆一起被誉为日本科幻界“御三家”(三大名家)的原著作者小松左京,他写作的方式与风格,他作品的推理过程与科幻想象,到底厉害在哪儿? 日本的末日题材影片与好莱坞灾难片的区别是啥?观众在看灾难片时、读科幻小说时的愉悦感,又从何而来? “日本科幻对我的影响很大。具体到《三体》,其实受了《日本沉没》巨大的影响。我看《日本沉没》后很震惊,一部科幻作品竟然能把一个民族深处最敏感、脆弱的对未来的恐惧体现出来,我就想写一部中国的《日本沉没》。”——刘慈欣 飞氘:“科幻很重要的功能之一,是要表达对未来灾难的‘杞人忧天’。用汉字写作的科幻作品,到大刘这里出现了具有高度和重量的忧虑。” 《日本沉没》影响了刘慈欣的创作,大刘的作品也和小松左京的作品有一定的对照关系。 科幻作家如何进行思想实验,同时传达价值;刘慈欣作品的特点和传达的价值核心;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以及《科幻世界》在其中的重要意义等等;我们都通过飞氘老师了解了更多。 飞氘老师作品中呈现的世界让人兴趣盎然,他的巧思也拓展了我们的视角。 最后,关于自然灾害与外星人,甚至毁天灭地的大灾难,真正来临时的社会样貌,人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我们也做了自己的设想。 《三体》后,中国科幻小说还将提供什么样的思考,让我们拭目以待。

116分钟
1k+
5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