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1979年生于新疆。曾一度跟随家庭进入阿尔泰深山牧场,经营一家杂货店和裁缝铺,与逐水草而居的哈萨克牧民共同生活。 1999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有《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九篇雪》《冬牧场》及《羊道》三部曲。 曾获人民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中国好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作品被译为英文、日文、俄文、韩文、阿拉伯文、土耳其文等,在读者中产生巨大反响。 《遥远的向日葵地》是作家李娟的散文集,2017年首次出版,依然是在阿勒泰地区,李娟妈妈开始租地耕种向日葵。
我仍生活在人间。至少,在这么偏僻的地方,仍有人间的姻缘逐迹而来。蜜蜂般执着而灵敏。陷落于辛忙劳动中的人们,仍有花期般准时降临的情感与情欲。 又想起被我们放弃的南面荒野中那块地,它已经完全失陷梦境。我好几次催促我妈抽时间去那边看看。她那犹豫的样子,像是在思索是否真的存在着这样一块地。 【文字】 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 【封面】 德国艺术家奥托•莫德松 Otto Modersohn (German, 1865-1943) 【音乐】 《Morning Prayer》Brad Jacobsen
我也眷恋那样的时刻。宁静,轻松,心中饱满得欲要盛放,脚步轻盈得快要起飞。那时的希望比平时的希望要隆重许多许多。 【文字】 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 【封面】 张可扬油画作品 【音乐】 《Morning Prayer》Brad Jacobsen
那儿有一处突然出现的断崖状地形。于是河流到了那里便突然坠落,站成一条瀑布。 它首先是个秘密,其次才是美景。 像一个毫无罪过的人那样用力地赞美,装聋作哑一般赞美。一遍又一遍地,赞美高处坚硬光滑的蓝天,赞美中间强大无尽的风,赞美眼前这秘密之地。仿佛只要赞美,世界便有所回应。 我每天去向这处小小的,深藏的美景。心中有小小的依恋,猫须般轻轻触碰胸腔。有时会设想永远生活在此处的情景,但这种想法也脆弱如猫须。 【文字】 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 【封面】 列维坦(俄国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 1860-1900) 【音乐】 《Morning Prayer》Brad Jacobsen
如此贫瘠的土地,却生出如此香美的食物。这么一想,就觉得必须得赞美土地的力量。 虽然其中也有化肥的力量。但化肥只能依从土地的意志而作用于植物。 人类甚至可以研究出无土栽培技术,却仍然不能更改生命成长的规则。这种规则也是大地的意志。 像一块死去的皮肤,敷在大地的肉身之上。 像死亡之后还紧紧拥抱孩子的母亲。 只有土地的主人才真正做到爱惜土地吧?只有真正的农民,世世代代依附土地而生的人,才能真正地体谅土地。 大地的付出已经完全透支,我们必须用自身的力量填补。 眼下这些从金灿灿转变为黑压压的财富啊,不但榨干了大地的力量,也快要把这夫妻俩榨成渣了。 【文字】 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 【封面】 理查德•凯泽 Richard Kaiser (德国,1868-1941) 【音乐】 《at the cape》ゴンチチ
牛这家伙聪明着呢,一旦发现你的体力不及它,便开始调戏你——你跑它也跑,你停它也停。停下来一边当着你的面继续大块朵颐,一边观察你的动静,判断逃跑的有效距离。 虽然事后回想当时的情景,更多的只觉得好笑。但在当时,气得简直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简直跟它势不两立。 【文字】 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 【封面】 约翰•托马斯•伦德比 Johan ThomasLundbye(丹麦,1818-1848) 【音乐】 《at the cape》ゴンチチ
“担忧”这种情绪,可能也讲究一个“心静”。若是生活在诸事庞杂的环境之中,整天顾得上这个顾不上那个。对亲人对朋友,就算有十分的担忧,也会给削去七八。 那时,我便想起外婆对我的等待。 等待是植根于孤独之中的植物吧?孤独越强大,等待越茂盛。 【文字】 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 【封面】 埃米尔•弗里昂 Emile Friant(法国, 1863-1932) 【音乐】 《at the cape》ゴンチチ
葵花成熟了。黄艳艳的小碎花纷纷脱落,黑压压的葵花籽饱满地顶出花心。沉重的花盘便谦虚低下了头去。 若把自己这两天敲葵花的劲儿全都攒到一处,我估计夯实一座小房子的地基都没问题。 播种、浇水、上化肥、打农药、打杈、砍花盘,这些活儿不但费人工,而且都是抢时间的急活。耽误几天都有可能影响葵花的最终收成。 【文字】 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 【封面】 尤里乌斯•圣谢尔盖•克雷佛Julius Sergius Klever (Russian, 1850-1924) 【音乐】 《at the cape》ゴンチチ (纠错:0:52 秆gǎn株)
嗯,再困苦再窝囊的人生,也是需要精神享受的。 一般人打扮得如此招摇肯定会显得特俗气。可大红花不,哪怕浑身插满了花,她也有压得住的那种气派。 她左右手各拽着一长串花花绿绿的孩子,大踏步前进,目不斜视。所到之处,额外引人注目。 【文字】 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 【封面】 希波利特•卡米尔 •德尔皮 HippolyteCamille Delpy (French, 1842 - 1910) 【音乐】 《at the cape》ゴンチチ
对这种有时代烙印的名字,我感到有趣极了。于是大家就此话题谈论了许久。 【文字】 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 【封面】 乔治·贝特朗(法国 1849-1929) 【音乐】 《Morning Prayer》Brad Jacobsen
说起来,种地应该算世上诸多劳动中最稳妥的一种。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也就稍微辛苦些、单调些而已。 大自然无从操控。所有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行为都带有赌博性质。 农人驾驶着沧海一帆,漂流在四季之中。农人埋首于天空和大地之间,专注于作物一丝一毫的成长。农人的劳动全面敞向世界,又被紧紧桎梏于一花一叶之间。 眼下世界里,青草顶天而生,爬虫昼追日,夜逐月。风是透明的河流,雨是冰凉的流星。 我无数遍讲诉自己的孤独,又讲诉千万人的千万种孤独。越讲越尴尬,独自站在地球上,无法收场。 【文字】 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 【封面】 埃里希·埃乐(德国 1870-1946) 【音乐】 《Morning Prayer》Brad Jacobsen
电是狂暴不羁的,却在此处被缚。它顺着密密麻麻的管线高速奔逃,四处碰壁。我知道电就在四周,一部分在四面八方迷路,一部分在黑暗中潜伏。更多的电,被禁闭在头顶那些巨大的仪器之中,被强行摁捺着,丝丝缕缕沿上空数条细细的管线,去往广阔人间的千家万户。 地底深处洗澡,恍惚间像是在星球大战时双方暂停交火的空隙间洗澡。洗着洗着,战事又起,外面天崩地裂,火光连天。而此处昏暗封闭,空气在轰鸣声中高频震荡,水柱仍均匀地喷洒。 又想到这水的温度源于附近刚刚生成的电能。“新鲜的电”——这个想法让我突然想尝尝这洗澡水是什么滋味。 【文字】 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 【封面】 《工厂车间》 (1908) 皮特·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1944),是一位荷兰画家,以其对抽象艺术形式的革新性贡献而闻名于世,尤其在几何抽象绘画领域堪称先驱。 【音乐】 《Morning Prayer》Brad Jacobsen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