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识之士从不问“世界”的问题——简述《祖与占》

文明客厅

我们看到的天空,只不过是比“这个”大不了多少的泡泡,我们头朝中间,在里面行走,我们的双脚被泡泡的硬外壳吸附着。 外壳有多厚,外面那是什么? How sick is the crust? and what's beyond it? 不知道,有识之士从不闻这些问题。 That's no question to raise among gentlemen. 一. Jim(占) Jim是非常典型的,在时代的重大变迁之下产生思想和态度上转变的一个人,在该片中甚至可以将他称之为受一战影响的欧洲人的一个符号化代表。 正如我在一开始所说,两个分割点将Jim其人拆分成为了三个不同时期。 1. 战前巴黎时期:和挚友谈天说地、写作、有诸多情人、生怕自己陷入婚姻等日常琐事、对于朋友的目标对象保持相对距离,且并无更进一步的想法,会在乎并且受制于世界、社会的共同认知(道德层面等其他层面) 2. 战后乡野时期:并不抵触凯瑟琳在婚后的叛离和背弃、对此的态度显得非常中庸、渐趋无法控制对凯瑟琳的想法、对个体诉求的追逐上升了一个台阶,更专注在个体之爱。社会公共认知体系对他的影响程度已经降到了一个非常低的值。 3. 新巴黎时期:再造生命结晶尝试的失败让他回归到了对之前爱人白头偕老的承诺、以及回归到了对控制自我、忠贞、妥协、虚伪、谦逊上去。 二. 变化节点 三个时期当中的两个变化节点可分列为两个方向:一是对于时代变迁的表达,二是针对个体变化的表达。 (世界是荒谬的、 人生是痛苦的) 第一个变化节点:一战(神性意识和宏大叙事的消亡) 于基督,人不得入窄门;于佛陀,人不能得道。 第二个变化节点:创造爱情结晶努力的失败(个体追求意义的残酷和无序世界的基因传递) 它是一个不断和先前的世界对抗的过程,但由于探索本身既承担了抵达某种意义的重担,又承担着践行这件事本身的使命,故当中弥漫不散的虚无感是注定会存在的。 说到最后: 新浪潮(其实也是存在主义)诊出了一个绝症,药方就是请不要吃任何权威医生的给出的方子,你可以自己想一个出来。 最后的决定权其实是交给观众自己的。 希望诸位有缘听到之后,可以去自己看看这些电影 本期节目使用曲目: Op:《Le Tourbillon, Par Jeanne Moreau》——Georges Delerue Ed:《Suite sympphonique》——Georges Delerue

26分钟
99+
1年前

到不了的北京,回不去的小镇:深度剖析《立春》及背后社会现象

文明客厅

理想并非逃避的手段,但由于其独特性又极易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目标。因为理想太遥远又太难以界定(尤其是艺术理想),众人将其是作为避风港也并不奇怪,但这绝对不是高人一等的缘由,同样也不是将其视作为抵抗现实的依据。 节目流程: 1. 选题初衷: 早先“奔赴大城市”和现在“逃离北上广”,在时空上形成的倒错,和理念上的深处一致性。 2. 打分环节 3. 优点: 影像艺术(调色、调度) 镜头语言(颇具深意的表意镜头) 演员功力(蒋雯丽饰演的王彩玲;焦刚饰演的胡金泉) 还原时代的细节(车辆的还原、以菠萝为赠礼、国家文艺团体的情况等) 丝丝入扣的剧本 4. 缺点: 叙事节奏过快(没有闲笔、每一帧都是故事) 剧情结构方面(对主要角色的核心能力没有明确体现) 既有可能是三人在小镇中无参照物,所以导致幻想着拥有更大的舞台的可能,也有“到底还是一个封闭的,官本位的环境。 角色安排略有赘余 5. 理想主义的问题 7. 城乡之间的问题——从一个熟悉但是匮乏的地方转到一个陌生但是在想象中丰饶的地方(小镇到北京):这个问题是分布在所有的角色当中 8. 人追求自我的问题 9. 人如何自我界定的问题 本期节目涉及片单: 《阳光灿烂的日子》 《霸王别姬》 《蓝风筝》 本期节目使用曲目: op:《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John Denver ed:《十万嬉皮》——万能青年旅店

90分钟
1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