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播客介绍西班牙立体主义艺术家——格里斯的作品:《咖啡馆里的人》。 《咖啡馆里的人》采用了拼贴新闻报纸的方式,塑造了一个人,这个人躲在报纸后面,也可能是潜藏在报纸当中。 纸质拼贴画,似乎是在说,人们是由借来的短语、广告和世界大事的碎片所构成的。 “现代生活所创造的主观意识,在拥挤的广告与刺眼的头条中,是如此的疏离、破碎和专注,它只能在立体主义拼贴画变幻而肤浅的空间中,在巴别塔一般的语言里,以及在留声机上刺刺啦啦的音乐剧歌曲的飘渺旋律里,才能体现出来。” Reference:尼尔 · 考克斯《立体主义》
本期介绍马塞尔·杜尚的作品《火车上忧伤的年轻人》 1911年,年轻的马塞尔·杜尚对”运动的静态再现“异常着迷,这可能来自于新兴的科学理论,譬如非欧式几何学所假象的弯曲空间,也可能来自于不断演进的哲学观念,譬如柏格森思想。 柏格森相信,宇宙永远处于一种变化或流动的状态中。他声称,作为直觉的表现形式,艺术给出了关于事物的绝对性知识,而智力仅仅负责的是相对性知识。 于是,绘画成为连接外部世界与内部心灵的情感生活或直觉生活的桥梁。 忧伤怎么了。我要疯狂描绘我的忧伤。 Reference: 尼尔·考克斯《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小系列的最后一期,和大家分享乔治.布拉克的布面油画作品《读书的女人》。 纵使对立体主义了解再多,初见这幅作品也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更难揣测创作者的心意。 我们有多难从一首乐曲中看到“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德彪西钢琴曲),就有多难从一副立体主义绘画作品中看到“读书的女人”。前者或许是因为抽象与具象之间本就蕴含着“一对多”的关系,而后者则是能指与所指的随意性必然导致的“多对多”。 你在你的信息茧房,我在我的信息茧房。 看起来在“对话”,实则是“自说自话”。 既如此,便索性与自己对话如何? 立体主义系列结束,接下来会开新的系列。敬请期待哦。
人为什么是有限的,为何能感受到崇高? 宇宙万物皆有意识,人和其它万物一样受限于自身认识形式;人掌握一些信息的同时,也失去了另一些信息。 正因为人能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性,才会在巨石像中见出崇高,在崇山峻岭中见出崇高。 参考资料: 尹烨《生命密码》 茂的模:《宇宙有意识吗?》
崇高和比喻都是意义明确的象征。崇高的内容是绝对,是最高最大最神圣的东西。比喻的内容更为日常,包含寓言、格言谚语、谜语、隐喻显喻等体裁,是一种自觉的象征。
感谢播客维生素E对本播客的推荐,也推荐大家关注经济学和哲学知识分享播客维生素E! 象征型艺术经历了不自觉的象征、幻想的象征和真正的象征三个发展阶段,反映了主体对内在的把握程度。 例子讲的是古波斯教、印度教和古埃及,也发生在21世纪。
简要讨论艺术美的三种特殊类型,亦或称之为理想发展为艺术美的三个阶段。
从美的概念延伸出去,探讨人的目的和人的意义。
进一步展开阐释“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问:现代社会还有艺术美吗?
回顾美学的概念,自然美有其抽象形式的美,但也有其缺陷。
美是什么?什么是美?本期分享黑格尔对美的定义。
本期是袭几闲插曲系列的第一期,插曲系列将跟随主系列的内容,讨论一些相关的日常话题。 参考资料: 黑格尔《美学》 蒋勋《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 张汝伦、张志伟授课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