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或许在影视剧里听过无数个关于“更年期”的刻薄笑话,在生活里见过太多欲言又止的沉默——当潮热席卷她们的身体,当她们的情绪像过山车般失控时,全世界似乎都在表示不解和压制:忍一忍,这是个上不了台面的问题。但今天,我们要撕掉这些偏见标签: 全球一半人类必经的更年期,凭什么成为医学界最被轻视的战场? 从晚上频繁起夜的母亲,到经历“脑雾”困扰的姑妈,到因关节疼痛放弃跳舞的小姨—— 我们整理了20+种被忽视的更年期症状,从妇产科和神经内科医生的角度带你看清激素暴跌背后的神经重构真相。当200亿脑细胞因雌激素撤退而改变工作模式,当心血管风险随卵巢功能衰退悄然攀升,她们真的还要继续“忍到60岁”吗? 本期节目串台一梦百晓电台,基于《来吧,更年期》这本书,聊了一些大家可能关心的问题: 激素替代疗法到底安不安全? 所谓‘早更’是危言耸听还是身体警报?更令人振奋的是,我们将揭开一个颠覆认知的真相—— 更年期可能是大脑进化的黄金窗口期。 点击收听,解锁这场关乎所有女性的身体革命。 08:25 跳过片头点这里 09:43 母亲节赠书福利:《来吧,更年期》抽奖赠书方式 11:23 “更年期大脑”,经常被忽视的激素调控上游——神经系统 19:13 更年期,忍忍有用的话,还要医生干嘛?! 24:23 医学上更年期的定义 29:53 盘点更年期症状: 短期影响——月经过多、过少或不规律;潮热、盗汗;抑郁、焦虑、易怒;睡眠障碍;脱发;过敏:出现皮肤瘙痒和其他皮肤问题;甲状腺问题;关节痛;头痛;头晕目眩;心律失常;频繁起夜;听力受损;体重增加,脂肪分布变化;阴道黏膜萎缩;阴道瘙痒有灼烧感,分泌物异常。 脑部症状:“头脑发蒙”“雾脑的感觉”;忘性大,甚至短时记忆缺失;思考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处理信息的速度变慢;多线任务处理能力下降。 长期影响——骨质疏松、骨折风险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猛增 44:58 不同性别的大脑差异,脑细胞的改变与情绪问题 48:03 更年期为大脑带来全新改变,只要你愿意,也许会是你人生的转折点 57:34 衰老与更年期必然相关吗? 64:58 所谓“早更”与卵巢早衰 66:43 更年期是你“不敢得、不让自己得”就可以不得的吗? 73:53 临床上的干预与治疗措施 83:03 激素替代疗法HRT、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真的安全吗? 92:03 聊一点本书的小缺憾 99:43 更年期并非完全一无是处,你的身体正在强迫你开始关注和照顾你自己,只要你想、你行动,更年期将会开启女性人生的新篇章 ——本期主播—— @ 庄生,“一梦百晓”电台主播,微博“庄生July” @ 小杨医生,杨清风“有医说一”电台主播,妇产科临床医生 @韦医生,神经内科临床医生
怀孕22-23周 播客纲要: 1. 孕中期旅行的初衷与时机选择 * 孕中期(20-23周)的稳定性与舒适性 * 为何选择青岛?淡季旅行的优缺点 2. 交通方式与身体体验 * 高铁 vs 飞机的利弊分析 * 久坐引发的坐骨神经压迫与孕期血液循环问题 3. 旅行中的突发状况与健康风险 * 青岛低温与保暖准备不足 * 饮食安全:海鲜尝试与食物中毒的虚惊一场 4. 孕中期健康建议 * 睡姿选择:侧卧的必要性与孕晚期风险 * 胎动监测:何时开始数胎动?如何科学记录? 5. 糖耐量检查的准备工作 * 为何孕妈群会“突击控糖”?检查的意义与误区 6. 互动答疑 * 孕期血栓风险、旅行城市选择、孕期体重管理 Shownotes:  01:28 孕期什么时候旅游合适?孕中期旅行的原因(稳定期、假期待产前的“最后自由”)  02:40 孕中期旅游,交通方式对比:5小时高铁的疲劳体验 vs 飞机的时间成本  03:51 孕期久坐问题:子宫压迫神经、坐姿调整与活动建议  06:35 血栓风险提醒:孕期高凝状态与长途旅行的注意事项  08:21 青岛旅行实况:淡季低温、海风过强与临时买羽绒服  09:41 饮食安全事件:海鲜尝试与小杨医生的急性肠胃炎  12:47 孕期急性肠胃炎的应对措施(补液、抗生素使用与医院处理)  20:14 孕中期睡姿讨论:侧卧的科学依据与孕晚期的要求  24:14 胎动监测:28周后的数胎动方法与早期胎动规律性  29:48 糖耐量检查前的饮食调整误区与健康管理建议 
02:05孕中期耳鸣,你是受到影响的那1/3吗 10:06 胎动和宫缩怎么区分,什么时候开始注意? 14:46 睡觉必须左侧卧位? 13:03为什么怀孕了会尿频? 17:04 跷二郎腿引起流产?二郎比窦娥还冤啊 19:05孕期皮肤变化
这两天看到一张图片,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很具体地表达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面对工作和陪伴孩子时的矛盾纠结,突然有点共情。 在准备怀孕生小孩之前,我们总觉得自己也是孩子,面对自己生活的困难偶尔也会手足无措,而现在在怀孕生产这件事情越来越明确具象强烈的时候,实际问题的挑战难度也大大地提高了起来。谁来照顾,住房安排,小孩的教育,这些都是需要现在考虑和做出决定的事情。可是无论怎么选,怎么权衡,似乎都很难找到满意的答案。 ONE电台前面有一期节目,叫时间会给我答案。微博会给我们推多少多少年前的哪一天发了什么。不知道7年后刷到现在微博的时候,会给出一个什么样的答案。 00:00 孕中期的身体和心理变化 阿亮同学在本周开始明显感受到孕期的身体变化,包括体力下降、容易疲劳以及肚子逐渐增大。此外,她还提到肚皮偶尔会痒,晚上更容易感到困倦。心理上,她开始感受到即将成为母亲的情绪变化,比如更容易感动,这些变化可能与激素水平的改变有关。 03:08 孩子出生后,是请月嫂还是靠父母? 对话围绕是否请月嫂来帮助照顾新生儿进行了深入讨论。最初考虑依赖父母的经验,但考虑到父母的年龄和体力,以及可能存在的生活习惯和观念差异,决定请月嫂分担压力更为合适。尽管请月嫂会增加经济负担,但可以避免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习惯冲突,月嫂的专业知识也能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也提到需要与父母进行充分沟通,以确保月嫂和家庭成员间的顺利过渡和协作。 10:43 房到住时方恨小 如何解决因家庭成员增加而引起的空间不足?讨论了多种解决方案,包括租房、买房或改造现有住房,但每种方案都有其利弊。讨论中提到了做出重大决策时的焦虑和不确定性,以及在有限信息下做出选择的挑战。此外,还探讨了在当前情况下,如何平衡当前需求与未来可能的变化,以及如何在有限资源下做出最优选择。 17:10 万万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人吃胎盘? 在一次午餐聊天中,一位同事提到她在生孩子后,听从医生建议将胎盘带回家并加工成胶囊食用。这引发了关于胎盘食用有效性的讨论,并提及了一个电影的情节,讲述了一位女性通过食用特殊胎盘制成的食物试图恢复青春。这段对话反映了人们对于胎盘的迷信观念和对传统偏方的信任,同时表现出在现代城市中仍存在这样的观念和做法。
孕中期一项重要的检查是染色体筛查,然而唐筛、无创(一代,二代,Pro)各自包含哪些内容,要如何选择?羊穿什么时候需要做,有多大风险?这期播客中小杨医生和阿亮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围绕染色体筛查这一话题进行了友(bao)好(zao)讨论,并穿插分享了产检中的其他项目如宫颈长度检查、子痫前期风险评估的实用信息,供各位孕妈参考! 00:43:唐筛 vs 无创的基础对比 唐筛价格280元,准确率约80%,假阳性率5%; 无创分三个价位(1250/3600/4800元),检测原理为孕妇外周血游离DNA分析。 01:34:无创检测的进阶差异 无创一代:仅筛查21/18/13号染色体整倍体异常(准确率99%); 无创二代:增加染色体片段微缺失/微重复检测(覆盖100种疾病); 无创Pro版:额外检测115种单基因遗传病(如白化病)。 05:25:筛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与选择建议 二代/Pro版可能检测出“意义不明变异”,需结合羊穿确诊; 低风险人群优先选择一代或唐筛,避免过度检测引发焦虑。 10:08:羊水穿刺的定位与风险 羊穿是检查(非筛查),适用于高风险结果; 风险:0.1%-0.3%流产概率,需B超引导避开胎儿。 12:05:个性化选择逻辑 经济成本与医学经济学的平衡:筛查并非越贵越好,需匹配自身风险; 家族遗传史、年龄、过往孕史是选择高阶检测的关键参考。 19:40:其他产检项目讨论 宫颈长度监测:评估早产风险(正常值≥25mm); 子痫前期风险预测:低风险无需干预,高风险需服用阿司匹林。 23:54:宫缩与保胎常识 宫缩表现:孕晚期子宫变硬、下坠感;频繁宫缩需就医; 宫颈缩短的应对:卧床休息或药物干预。 26:05:后续产检计划 大排畸检查(下次重点)、糖耐量筛查(OGTT)预告; 无创检测结果等待周期:约10个工作日,异常需电话通知。 核心结论 染色体筛查需根据自身风险和经济条件理性选择: * 基础需求:无创一代(21/18/13号染色体筛查)或唐筛; * 进阶需求:家族史/高龄孕妇可选无创二代或Pro版; * 确诊手段:高风险结果需通过羊穿明确诊断。 下期预告:大排畸检查的注意事项与胎儿发育观察细节。
本期主要和大家聊聊孕期回老家的生活体验 1.
胎心仪需要买吗? 钙片、DHA、叶酸该怎么吃?有什么注意事项? 防辐射服要不要穿? 血液科、风湿免疫科就诊经历 孕妇是否能挤春运回家过年? Ai生成本期播客内容概要 一、本周话题:阿亮同学就医经历 * 血小板指数低的情况 * 阿亮同学体检时血小板指数低于正常标准(正常125 - 350×10⁹/L,阿亮通常90 - 100×10⁹/L),最低80 - 100×10⁹/L。 * 怀孕建卡时被医生建议去专科医院检查血液科或风湿免疫科。 * 阐述血液科管血液系统疾病如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风湿免疫科管免疫相关问题,二者有交叉,所以血小板减少可能是血液系统疾病,也可能与免疫有关的抗体阳性等因素有关,若血小板减少是免疫系统原因导致,风湿免疫科的治疗手段更多涉及免疫抑制剂等。 * 阿亮描述就医过程,提到医生对检查目的(查看抗体是否异常等免疫系统相关情况)进行解释,还谈到了脾大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情况。 * 就医后的结论与建议 * 血液科专家给出建议: * 孕期免疫抑制状态下检查可能查不出病因,目前血小板减少不算特别低(低于50×10⁹/L较危险),目前只需随访观察。 * 如果孕期血小板持续下降则要进一步查找原因、可能选择综合性医院生产;若血小板低于50×10⁹/L可能需干预,低于30×10⁹/L可能用药。 * 目前排查未发现导致血小板减少的风湿免疫相关因素,暂时先不深入检查。 * 提到就医体验,遇到耐心且专业的女医生,解释清晰有条理,对比普通门诊人多的状况,专家门诊虽然号少但体验较好。 二、孕期其他话题 * 孕肚、饮食与运动情况 * 孕肚微微显现,在3个月之后开始,阿亮同学饮食量没有明显增加且和以前差不多。 * 运动方面,以前不运动,现在会刻意饭后散步,晚上散步两圈,体重较之前上涨一两斤,认为还在合理范围(孕期总体长20斤左右)。 * 胎心仪相关 * 阿亮同学提到群里有人买胎心仪,小杨医生认为28周之前数胎动即可,不建议使用胎心仪,不过阿亮同学觉得听胎心可以建立和胎儿的连接,医生表示只要不因此产生焦虑就没问题。 * 钙片、DHA、叶酸服用顺序 * 三者可以同时服用,但叶酸和钙片最好分开吃,DHA饭后吃较好,钙片可以在睡前吃。 * 防辐射服相关 * 小杨医生认为日常生活中的手机、电脑、打印机等辐射很小可忽略不计,防辐射服是智商税。 * 提到新闻里有人因携带助眠枕(含放射性物质超标)被海关安检拦下,提醒不要使用三无产品。 三、过年相关话题 * 阿亮同学表示已抢到过年回家的车票,同事认为怀孕不应该到处跑,但阿亮觉得目前孕周小行动方便,回去过年没有太大不便。还提到怀孕回家过年不用干活了,以前是做饭主力现在可以理直气壮不做饭,也不会再被催着要小孩了。 四、结尾祝福 * 阿亮同学祝大家新年快乐,心想事成,万事如意,事事顺利,阖家欢乐,身体健康,怀孕顺利。
NT是什么 子痫前期的风险怎么评估,如何预防? 妊娠期高血压跟高血压为什么是两回事 流感疫苗接种实录 以下为AI生成内容概述: 播客节目概要 一、节目介绍 * 主持人:小杨医生(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医生)与阿亮同学(新手孕妇) * 节目主题:怀孕40周系列播客,每周分享孕妇周感受、疑问及医生解答 二、第13周内容 1. NT检查NT检查定义:孕早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胎儿各系统发育是否异常,全称为颈后透明层厚度检查。 NT检查结果判断正常厚度标准为2.5mm以下。 厚度在2.5mm左右为临界值,需结合其他检查参考;厚度超2.5mm表示胎儿有二十一三体综合征风险,可能进一步做羊穿或绒毛膜穿刺检查染色体。 NT检查不仅看这一指标,还包括对心血管(如四腔心)、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骼等结构的检查,整个过程可能持续十几二十分钟。 检查方式:经腹部B超,在肚子上涂凝胶,用B超探头进行检查,过程中可能需要孕妇改变姿势以获取清晰图像。 2. NT检查中的特殊案例讲述看到过B超报告中显示胆囊未见的情况,虽然胆囊看似不太重要,但医生建议后续进一步检查(如B超、核磁、多科会诊等),因为这种情况可能存在胎儿结构问题。 提到还可能遇到其他诸如全前脑、内脏外翻、心脏结构异常、脊柱结构异常等问题,对于严重问题可能会考虑引产,较轻微的情况则会进一步评估随访。 3. 子宫动脉切迹与妊娠期高血压风险关系阐述:B超发现子宫动脉切迹可能表示后面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增大,但准确性不高。 应对措施:以前会预防性吃阿司匹林降低风险,现在则是结合更多指标(如抽血结果等)综合评估风险。如果是高风险人群建议16周之前吃阿司匹林预防妊娠期高血压,低风险人群则可不用吃。 4. 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知识发病机制:怀孕时胎盘血管有问题导致阻力高,进而引起孕妇血压升高,不同于普通高血压,产后血压通常恢复正常。 高危人群:上一胎患过妊娠期高血压、高龄、患有糖尿病的孕妇风险较高。 应对方法:规律产检发现风险后按医嘱吃阿司匹林,即使吃了也不能完全避免发病;产检时定期量血压、验尿等监测指标,出现血压升高等问题按医院建议管理血压、防治并发症并选择合适分娩时机。 5. 流感疫苗接种接种必要性:虽然社区医院部分医生不建议孕妇接种,但全球有证据表明流感疫苗对孕妇相对安全且风险小,尤其在流感高发季,孕妇感染流感风险大,接种疫苗还可使抗体传给新生儿减少其患流感风险。 接种类型:应接种灭活疫苗,不建议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 实际接种情况:讲述自己在社区医院接种灭活疫苗(裂解疫苗)的经历,虽然社区医院因担心风险不愿给孕妇接种,但自己权衡利弊后选择接种。 三、结尾 * 本周分享内容到此结束,下期节目再见。 1.
怀孕了如何预防流感?如何用药? 流感疫苗孕妇可以打吗? 为什么怀孕了会长妊娠纹? 血小板偏低随访情况?
什么人会怀孕几个月了没发现啊? 良好的伴侣关系是备孕最大的保障; 过完了孕早期,叶酸还要吃吗? 怀孕后长了副乳怎么办? 2025年要到了,我很期待它。
没时间听播客的朋友们,内容纲要都生成好了,罗振宇说,与其被别人打败,不如自己干掉自己。 本期播客会议纪要: 一、生男生女传闻探讨 (一)酸儿辣女 * 提出常见说法“酸儿辣女”,小杨医生认为这种单纯以口味判断胎儿性别缺乏依据。 * 举例重庆四川人爱辣、山西人爱酸,但男女出生比例不会因口味差异而有巨大改变,因为孕期口味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且影响因素众多。 (二)怀男孩变丑、怀女孩皮肤好 * 阿亮提到有“丑娘女美娘”的说法,小杨医生解释怀孕期间皮肤变化更多是由激素水平波动引起,而非胎儿性别,两者难以确切关联。 (三)背影显怀与否、孕肚形状判断性别 * 讨论了“背影不显怀为男宝,显怀为女宝”以及“尖肚为男宝,圆肚为女宝”的传闻。 * 小杨医生指出这可能是胎盘位置、羊水多少、胎儿大小、孕妇体型等多种因素造成,不能仅凭此判断性别,且即使有差异也没有太大意义。 (四)孕吐与胎儿性别 * 提到“孕吐严重是男宝,不严重是女宝”以及“孕吐严重说明爸爸基因作用大”的说法。 * 小杨医生认为孕吐与妈妈体质关系更大,目前没有科学依据表明与胎儿性别有关。 二、胎儿性别鉴定的科学方法 * B超检查 * 大约12周后可能看出胎儿性别,但不是百分百准确。 * 染色体检查 * 羊水穿刺或绒毛膜穿刺可检测胎儿染色体,但有创且有流产风险,一般35岁以上孕妇建议做羊水穿刺。 * 无创DNA检测通过抽取孕妇血液检测胎儿染色体,安全且准确性较高,但不能用于非医学必要的性别鉴定。 三、医学必要与非医学必要的性别鉴定 * 解释存在一些医学必要的情况,如某些遗传病与性别相关(如遗传卵巢癌基因),这时鉴别性别有助于决定是否终止妊娠。 * 强调在国内除医学必要外禁止一切性别鉴定,以避免因重男轻女观念导致的不良后果。 四、XYY综合征讨论 * 讲述XYY综合征因多一条Y染色体被称为“超雄综合症”,但实际大部分XYY人群与正常人无太大区别。 * 从智力水平、情绪和暴力倾向等方面分析,指出XYY人群额外风险很小,将其视为正常人就好,不需要专门检测,检测结果也不应写入报告以免造成孕妇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五、结尾 * 总结本期节目,强调不要轻信关于怀孕的各种传闻,正确对待孕期各种情况,下周节目再见。 本期科普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4NDU2NDg4NA==&mid=2247495006&idx=1&sn=2db4c771ef04bde370cef7725bc33515&chksm=cfb49ba5f8c312b343a3d01eb54fe9c04b2b84262d3a5c5a9591028822f00ee2e51eb1abcee2&scene=90&subscene=245&sessionid=1736133253&clicktime=966472&enterid=966472&ascene=56&fasttmpl_type=0&fasttmpl_fullversion=7543108-zh_CN-zip&fasttmpl_flag=0&realreporttime=1736133260413#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